魏巧妙;何娟;刘群英
总结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包括焦虑恐惧、抑郁自卑、自尊心理、幼稚心态和感觉异常,并提出了护理对策.认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其顺利渡过手术关,得到大程度的康复.
作者:韩彩娟;杨红梅;王改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分析了21例脑卒中后呃逆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呃逆出现前、出现后、消失后3个阶段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护理.认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呃逆的发生,并对稳定病情、促进康复有一定意义.
作者:聂碧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规范压疮的护理管理,提高压疮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7年度实行传统的压疮管理方法,于2008年开始对压疮实施流程管理,进行压疮高危因素筛查、难免压疮申报、伤口评估、循证护理及全程质量控制,并在实践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与2007年度相比,院内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率显著增加(p<0.05),难免压疮发生率极显著下降(p<0.01),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实施医院压疮管理流程对压疮进行护理质量监控,是防治压疮的有效手段.
作者:贺美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42例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发生的原因,包括中枢性原因、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酸碱紊乱、胃肠胀气、精神因素.针对顽固性呃逆发生的原因和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行为护理等能有效地减轻或终止顽固性呃逆的发生.
作者:徐爱萍;王晓云;颜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病人标识手腕带的应用,包括手腕带的材料、腕带填写内容及佩戴流程、病人标识手腕带的使用原则.认为使用病人标识手腕带对病人进行明确标志是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病人身份确认的途径,可以有效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吉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科室质控小组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科内环节质控制度,成立科内质控小组,现定质控小组和质控员职责及要求,将护理质量监控重点,从终末质量前移至环节质量的管理,严把环节护理质量关.结果 年度护理质量检查综合评分成绩、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及住出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 科室质控小组可大大提高病房护理质量和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提高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有关活体肝移植供体的伦理问题与对策,其伦理问题包括供体的风险与利益、供体的知情与自愿同意、以及供体的选择等方面,而相应的对策包括全面评价供体的风险和利益,尽可能使两者对等;优先考虑供体利益;恪守知情一自愿同意原则;恪守无偿原则,严禁器官买卖等方面探讨解决活供体伦理问题的对策.认为临床上在进行活体肝移植技术之前,应给予伦理学的评价和思考.
作者:刘芳;李乐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24例采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治疗中护理,并加强治疗后病情观察,认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治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了解再住院慢性肝炎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76例再住院慢性肝炎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和护理干预前后不遵医行为改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病人不遵医行为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慢性肝炎病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病人的自控力和依从性,积极纠正不遵医行为.
作者:张亚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探讨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的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置管后穿刺口渗液和出血.认为PICC导管可以留王超过1年,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梁爱珍;贺春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愈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住院的163例交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适时实施护理干预,像患者情绪镇静,心理放松,减轻其焦虑心理.对照组给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轻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内耳血液供应,提高听力.
作者:汪素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32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前准备、术后严格控制体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做好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作者:朱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综述了人工气道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气道的湿化;及时消除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拔管的护理.认为人工气道的护理至关重要,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住院病人的告知流程,包括入院告知,疾病相关知识的告知,检查与消费的告知,重点环节的告知和出院告知.认为告知流程的实施督导了护士主动告知,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过程,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意外与纠纷,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何杏宝;程晓丹;何金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内科治疗的观察内容与护理措施,包括急救护理,疼痛的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便秘的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认为周密细致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动脉夹层的进一步撕裂、破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丽;倪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54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腹痛等情况,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为治疗成功除要求操作者具有娴熟的技术,还要求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加强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14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并且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卢霓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9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停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仅采用由某公司提供的rhTNFR:FC,每次25mg,皮下注射,1周2次,连续治疗2~4个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完成后1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过2~4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7%,治疗组在治疗后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且改善值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TNFR:FC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的新武器.
作者:胡兰萍;徐玉兰;曹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氧化锌软膏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作用.方法 将308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4例采用氧化锌软膏外涂加热疗,对照组154例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2%,2组比较,χ2=105.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护理静脉输液外渗中氧化锌软膏外涂加热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镘湿热敷.
作者:陈湘桃;康汉阳;龙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刚入院时的健康指导、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和出院前的宣教.认为全程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邱小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