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职业疲倦的调查

卫勤;吴秀梅;陆叶;张必兰

关键词:精神科, 护士, 睡眠质量, 疲劳, 调查
摘要: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职业疲倦.方法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对3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并对开放病房和封闭病房的护士作比较.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职业倦怠感较高,而开放病房的护士睡眠质量与疫劳状况要好于封闭病房的护士.结论 要重视精神科护士的睡眠问题和职业倦怠,注意改善其工作环境.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结分析了门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护士因素、惠儿因素、环境因素和用物,并提出了管理对策.认为提高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技能,运用彩色夹板、医用弹力绷带辅助固定等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时的配合度,建立小儿静脉穿刺温馨服务机制,有效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春香;胡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总结了122例手足口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情监测,液体治疗的护理,以及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认为为患儿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和计划,并使护理措施得以有效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促进了疾病的转归.

    作者:应时雨;何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包括供应室无菌物品的基数化管理和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基数化管理.认为计算机辅助供应室物品基数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和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方便了供应室物品的管理,避免了物品的流失,杜绝了浪费,有利于医院成本的控制,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徐菊英;潘建英;吴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内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内科治疗的观察内容与护理措施,包括急救护理,疼痛的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便秘的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认为周密细致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动脉夹层的进一步撕裂、破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丽;倪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例下肢毁损伤患者保肢治疗的护理体会

    毁损伤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难题,其治疗首选截肢,给患者身心造成残酷的打击.保全肢体治疗是集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为一体的高难度医疗技术,治疗效果不尽理想.本科于2008年3月24日收治1例毁损伤患者行保全肢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35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严密观察病情,针对不同部位的合并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治疗休克,预防呼吸道、肠胃道等并发症,认为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结了235例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奔赴现场,环境与伤情评估,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现场处理,安全转送及心理护理等,认为把握好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各个院前救治环节,可为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为成功手术、后期治疗、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作者:张桂芬;邓霞;萧佩仪;何丽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例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

    近年来,重症哮喘已成为呼吸科常见的急危症之一,随着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已将此技术应用于急性重症哮喘的抢救,并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1,2].2009年5月3日本科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1例重症哮喘获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巧妙;何娟;刘群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对初产妇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对初产妇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孕周在16~26周,年龄在16~35岁(平均年龄22岁),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初产妇1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8例及观察组68例.对照组常规用利凡诺引产.观察组采用利凡诺合用米非司酮引产.结果 观察组宫缩发动早,产程短,产后出血量少,无宫颈撕裂伤及胎盘滞留.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初产妇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简便,安全,有利于产程进展,缩短了产程,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少,有效预防了宫颈撕裂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度肉毒中毒2例的护理

    由于进食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称神经型食物中毒,又称肉毒中毒[1].临床上以对称性颅神经受损的症状为特征,表现为睁眼困难,咽部肌肉和呼吸肌麻痹的症状,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呼吸肌麻痹时尽早应用呼吸机支持呼吸对预防和抢救呼吸衰竭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2007年8月本院综合ICU收治的2例重度肉毒中毒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结42例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发生的原因,包括中枢性原因、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酸碱紊乱、胃肠胀气、精神因素.针对顽固性呃逆发生的原因和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行为护理等能有效地减轻或终止顽固性呃逆的发生.

    作者:徐爱萍;王晓云;颜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结了32例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手术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控血压,加强基础护理,作好术前各种检查准备工作,手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颅内出血、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同时加强疼痛的护理,腰穿的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任红梅;陈宏碧;廖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导致心脏穿孔的护理

    总结3例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导致心脏穿孔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心脏穿孔,纠正低血压,配合医生重新植入起搏导线,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认为心脏穿孔是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术中护士密切的配合与术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及时诊断和处理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所致心脏穿孔尤为重要.

    作者:陈小芳;李乐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9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停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仅采用由某公司提供的rhTNFR:FC,每次25mg,皮下注射,1周2次,连续治疗2~4个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完成后1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过2~4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7%,治疗组在治疗后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且改善值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TNFR:FC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的新武器.

    作者:胡兰萍;徐玉兰;曹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阶段式健康教育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阶段式健康教育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包括集体教育、书面教育和个体教育,内容包括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健康教育和出院时的健康教育.认为骨科患者病程呈阶段性,结合其特点开展阶段式健康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地震伤员的救治中探讨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

    总结了在救治5·12地震伤员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经验,包括建立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高超的护理技术水平、科学的流程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合理的护床比例、严格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坚定的执行力;看病难、看病责问题的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实现.认为应从以上6个方面改进护理服务,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骆敏霞;芮建宇;董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检测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透析A、B液,反渗水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透析液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392cfu/ml;出口液平均细菌数为196cfu/ml;A液平均细菌数为0vfu/ml;B液平均细菌数为2012cfu/ml;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2chu/ml.结论 入口处透析液在配制过程中有多个环节可能造成污染,B液污染特别严重,应加强透析液监测.

    作者:钟明思;冯凯芬;梁艳仪;陆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例人流术大出血伴休克在DSA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护理

    人工流产术(人流术)是避孕失败所采取的补救措施,通常术中出血少于50ml.2009年3月本院收治了1例在外院行人流术后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不止,出血量大于200ml,转入本院后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颖;窦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76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89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半年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健康教育组血压总控制率为97.75%(87/89),对照组总控制率65.52%(57/87),2组对照有显著差异性函<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途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并用.

    作者:谢俊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总结了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病人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因素,而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认为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红梅;周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