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r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颅内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0例设为观察组,经脑血管DSA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采用rPA治疗,将另外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 <0.05.结论:采用rPA颅内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刘兴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引发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此来归纳总结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策略.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就诊时因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头昏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仅仅只有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包括抗生素、干扰素、抗感冒药、中药以及其他种类药物,且抗生素所占的比例大,为39.00% (39/100);其次为干扰素和抗感冒药,均为23.00% (23/100).结论:通过对引发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医院的药物管理并不完善,应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作者:完晓建;杜洪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合理应用进行相关阐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所收治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探究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原因.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很多,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过敏,二重感染等.结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医护人员应注意病人药物的用量以及时间.
作者:舒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析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进行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口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4%,对照组治愈率为85%,且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仅1例出现复发,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复发,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进行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丽萍;范映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肝衰竭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PCT与肝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符合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氨、肝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变化.结果:血清PCT有不同程度升高,60例肝衰竭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24小时的血清PCT、INR、血氨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肝衰竭可引起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可能成为评估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状态、疗效和预后的敏感、可靠指标.
作者:陈丽霞;李芹;林恢;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脑卒中合并脑梗死症的预防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随机抽调的77例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对应的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以及有效预防措施,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77例接受治疗以及护理后,治愈15例,显著改善31例,改善2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6%.结论: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实施预防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性肿瘤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剐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例特殊白血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对于临床特征和骨髓形态学特征容易混淆的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要以骨髓形态为基础,综合免疫分型、骨髓病理、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再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进行诊断.
作者:邰新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对比中医药与艾司唑仑两种治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本院共收治了100例老年卒中患者,将40例睡眠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6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将6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B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脑出血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要高于脑梗死患者;患者卒中发生在大脑半球、脑干、基底部位的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更大;A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老年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与卒中性质和部位有着一定的关系.对老年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向继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非糜烂性食管炎放大胃镜图像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及50例糜烂性食管炎患者(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作为第1小组和第2小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第3小组,对150例研究对象采用放大胃镜进行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采用放大胃镜检查,3个小组的齿状线上血管走形图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使用放大胃镜进行检查,其图像与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健康体检者的走形图不同(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的走形图表面较浑浊、粗糙不平,同时,个剐患者的检查结果还会出现白色的颗粒增生),能够进行有效鉴别,从而提高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中药灌肠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相同种类抗生素,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前后均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结果:两组在年龄、病程、妇科检查等无明显差异,治疗2~3个疗程后治愈率差异明显.结论:中药灌肠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倒,对照组疗法为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疗法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94.1%,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79.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造成的创伤小,不会对骨折端血运造成过度干扰,固定牢固合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治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植物雌激素(PE)为一系列来自植物的复合物,存在于大部分植物、水果和蔬菜中.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植物雌激素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可与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但其活性较人类雌激素弱102 ~ 105倍.理论上认为摄入PE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PE的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生危险性呈负相关.关于植物雌激素相关中药与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现有两种不同观点.如何很好地利用植物雌激素治疗乳腺癌AIBL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造成患者胆道损伤的原因,并对3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本次回顾性分析的结果上看,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是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3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5%.结论:造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以胆囊切除术为主;临床医师在胆道手术操作中,应该仔细辨认肝外三管,后在进行胆囊切除操作;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胆道重建,放置引流,大程度的弥补损伤.
作者:邹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按自愿原则,将4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2组均予以口服药物治疗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口服厄贝沙坦,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后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及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并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外加用口服厄贝沙坦,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排泄及24h尿白蛋白,可以有效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比较胆囊切除术与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3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手术时间和切口感染情况外,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止痛剂使用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 (3/3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18/45),但是胆囊结石复发率6.7% (2/30)高于对照组0(0/4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胆囊切除术相比,采用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王正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匹多莫德、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各30例.A组予NB-UVB照射联合匹多莫德口服、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B组予NB-UVB照射联合匹多莫德口服;C组予NB-UVB照射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各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 (26/30)、60.00% (18/30)、63.33% (19/30);A组有效率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匹多莫德、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匡薇薇;任虹;邵银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在妇科的相关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无论腹腔镜手术还是有创手术,仍然都存在多种并发症.腹腔镜穿刺孔虽小,若处理不当也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医疗纠纷.腹腔镜穿刺孔并发症主要有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延期愈合、穿刺孔疝和穿刺切口部位恶性肿瘤种植等.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孔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探究.
作者:祝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全面剖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74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行抗感染,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辅以康复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终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效患者4例,其中包括病情无变化2例,病情加重2例,死亡0例;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9.19%,死亡率为0.对照组无效患者共14例,其中包括病情无变化5例,病情加重7例,死亡2例;本组治疗有效率为62.16%,死亡率为5.41%.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治疗合理并广泛地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常规治疗中,能收到较好的成效,且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朱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3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拍摄螺旋CT以及常规取超硬石膏模型,经过三维重建、模拟种植以及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之后,将导板应用于手术中,观察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手术之后,显效率为60.0%(18例),有效率为37.0%(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3.0%(19例).结论:数字化导板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达到患者的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中镇痛效果比较.方法:选择ASAI至Ⅱ级患者30例,年龄为35~ 65岁,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ESD手术,分为芬太尼组(F组,n=15)、地佐辛组(D组,n=15).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0.2mg/kg,依托咪酯0.3mg/kg.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记录患者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后(T1),开始剥离黏膜时(T2),拔管后(T3)各时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02)并记录拔管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地抑制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地佐辛组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术后VAS值亦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地佐辛较芬太尼在ESD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潘华;丁楠;吴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