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医学导论》的开设和教学效果初评

白朋元;刘建国;徐宇红;吴发印;柳红芹

关键词:口腔医学导论,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
摘要:为使口腔学生正确认识口腔医学,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认知平台,我们在口腔医学本科二年级开设《口腔医学导论》,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初步的课程评价,结果显示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解和热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本文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自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患者68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4)和干预组(n=3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脑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脑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文;赵盼盼;闫静;杨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妇女P-R间期缩短的心电图探讨

    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非妊娠期妇女,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情况.将这100例妊娠期妇女按照孕周分为孕早期组和孕中晚期组,对比不同孕周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与孕早期组相比,孕中晚期组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妊娠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孕中晚期妇女,其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发生率高于孕早期.

    作者:伍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遗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卒中后遗症患者中辩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的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黄芪、当归混合液穴位注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遗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葛静;闫炳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应用自锁与非自锁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颈带口外弓联合自锁与非自锁固定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时,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间,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矫治计划为应用口外弓联合固定矫治器患者共计29例,平均年龄11.52岁(9~14岁),均为汉族,其中应用自锁矫治器组13人,非自锁矫治器组16人.分别取矫治前后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相关数据行对比研究.着重对29例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突度(NA-PA)、上颌位置(S-Ptm)、上颌长度(ANS-Ptm)、Ptm-6、SNA、SNB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NA非自锁组A点明显后移(P=0.006 <0.叭)、ANB(P=0.027< 0.05)、NA-PA非自锁托槽组减小更加明显(P=0.017 <0.05)、Ptm-6自锁组远中移动距离更大(P =0.032 <0.05)、Ptm-ANS非自锁组减小的更加明显(P=0.024< 0.05).结论:①固定矫治器联合低住口外弓矫治时,非自锁组较自锁组对上颌骨失状向生长抑制显著;②自锁组较非自锁组磨牙远中移动显著.

    作者:张晓雨;丛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卧床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对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概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概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的对比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压疮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故值得在临床卧床病患的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王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和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配合雾化治疗,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助于增强患儿及家属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6分)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VAS评分及皮肤瘙痒程度的变化.并比较血肌酐、磷、钙、全段甲状旁腺(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熏蒸治疗4周后,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皮肤瘙痒程度减低.结论:中药熏蒸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龙红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程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2014年因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的326例患者(其中细菌性感染患者156例,病毒性感染患者102例,支原体感染患者68例),在入院期间的血常规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与病毒性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患者相比,其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比率都明显升高.结论: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作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王晓瑞;李彦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IF磁定位超微创治疗105例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AIF磁定位超微创疗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05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三组进行对比.观察组的35倒患者,给予AIF磁定位超微创治疗方法;对照组A的35例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介入的治疗方法;对照组B的35例患者,给予开腹(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愈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3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A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B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A、B.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A、B,三种治疗方法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AIF磁定位超微创治疗卵巢囊肿临床效果更好,要优于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和传统开腹(腹腔镜)手术治疗,不打孔、几乎无创伤、零风险、几乎不复发,费用低、无须住院,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霞;孙建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自护行为能力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结果:两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和满意度.

    作者:田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80例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丽珠肠乐、谷维素、维生素B、蒙脱石散等西药维持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组则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9例,6例、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x2=4.392,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新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粪瘘、腹腔残余脓肿、内出血、粘连性肠梗阻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而言,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艳;王建华;范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动态颅内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前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204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观察组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动态颅内压监测,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治疗后30天、治疗后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治疗后30天、治疗后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治疗脑出血的结果显著优于采用单一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江;宋立格;靳晓丽;张军良;李政荣;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吸烟对援藏军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与小气道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援藏部队健康体检者60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及非吸烟组,通过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通气功能,比较分析吸烟组及非吸烟组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吸烟组小气道功能异常11倒,非吸烟组小气道功能异常2例,小气道损害程度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吸烟可导致肺功能损害,早期以小气道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并且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多,对肺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

    作者:马雪;刘萍;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研究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帮助产妇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并分析其临床分娩资料.结果:58例行阴道试产的产妇的成功率为89.66%,分娩后进行宫腔探查无子宫破裂现象,产时出血量为(281.2±35.4) ml,产程时间(9.76±1.65)h,新生儿Apgar评分为(9.2±0.4)分,与随机选取的同期入院没有接受过剖宫产的自然分娩产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中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为42例,社会因素19例.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行阴道试产可有效减轻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二次手术的疼痛与创伤,同时使剖宫产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董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3例,均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后采用多导睡眠图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指数及低血氧饱和度,并依照呼吸暂停总时间下降情况对53例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随访及复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指数及低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总治疗有效率为94.34%.结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文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上在对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之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临床上针对该类患者的合理护理方法.方法: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肝癌患者121例,临床上在对其使用射频消融术实施治疗之后,对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对本院收治的121例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之后,其出现并发症32例,其中体温异常患者11例,呕吐患者8例,皮肤烧伤患者5例,肝脏出血2例,肾功能衰竭2例,便秘4倒.而在对该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之后,其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控制,并达到出院标准.结论:临床上对肝癌患者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相关医护人员应详细掌握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类型和原因,并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彩霞;杨闯;张永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新生儿的个体差异,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结合科学的护理措施,使患儿早日康复.结果:5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愈率.

    作者:邢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在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12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并展开研究,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方法,探讨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对稳定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萍;谢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超诊断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B超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采用B超检查手段分别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象的门静脉管径和血流情况进行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的肝实质光点、肝脏轮廓、脾脏大小、胆囊壁以及有无腹水.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经B超检查,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变宽(P<0.01);血流速度明显变缓(P<0.01);经观察,部分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光点变粗、肝脏出现锯齿状轮廓、脾脏肿小、胆囊壁增厚,以及腹水等临床症状.结论:B超诊断肝硬化,能有效显示肝脏组织形态学上的变化,以及门静脉内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指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肖艳;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