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辉
前列腺肉瘤病理类型以平滑肌和横纹肌肉瘤多见,纤维肉瘤罕见.2015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前列腺纤维肉瘤患者,择期行前列腺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见囊内大量果冻样物.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前列隙成人型纤维肉瘤,诊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手术为佳治疗方式,围术期辅以放疗、化疗可能延长存活期.
作者:蒋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重症平喘方治疗的效果以及现代药理学评价.方法:选取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行重症平喘方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消失时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等指标进行记录评价,并与其余30例行基础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指标的对比统计.结果:行重症平喘方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显著优于行基础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重症平喘方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志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94例非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而非脑卒中组又分为头颅及颈部动脉超声影像学检查异常组(A组)和无异常组(B组),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后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非梗死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5).A组hs-CRP浓度大于B组(P<0.05).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组织损伤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汪剑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在无痛肠镜检查中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 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留观时间及总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留观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总不良反应率(12.00%)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痛肠镜检查中,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急诊内科患者88例.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优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镇静-躁动(SAS)评分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遵医率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与遵医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对急诊内科患者,为其提供优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辉;鞠青青;刘妍秀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咽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接受喉癌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及方法.结果:经过对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有1例患者发生气管内套管阻塞,经更换气道管及加强气道湿化处理后,恢复良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巩甜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56% (43/45),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1.11% (32/45),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盛继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常规组给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术中研究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而麻醉前及术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5%、15.4%,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对流产后的患者采用流产后关爱(PAC)优质服务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的45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PAC优质服务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重复流产率、高危流产率、未避孕率、常规避孕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效避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后的患者采用PAC优质服务护理,能提高患者高效避孕率,降低重复流产率及高危流产率,减轻患者痛苦,可推广应用.
作者:曾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不同时间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60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患者在发病48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中转开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及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智华;汪意青;顾强;徐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与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13C呼气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HP抗体双阳性的患者100例(HP阳性组),与同时期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Hp阳性组的TC、TG、LDL-C、Apo B、HbAlc和FB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组的TC、TG、LDL-C、Apo B、HbAl.和FBG升高应该与Hp感染有关.
作者:贾向东;郭长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4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122)和对照组(n=122).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直接切除阑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7%);观察组手术过程的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及手术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总有效率高、临床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表示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作者:矫玉成;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整理我院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1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情较急,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顾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的效果对比及鉴定内容.方法:2015年1~9月,以我院妇科病房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用桂皮熬制成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肉桂熬制成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盆腔炎病症控制率和药物应用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患者的病症改善率为85.0%(17/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5.0%(11/20例),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肉桂的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辅助推广应用.
作者:蒋冬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尿液检验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影响结果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导致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因素.结果: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可以分为临床和实验室两大部分,实验室包括葡萄糖、蛋白质、亚硝酸盐、隐血和样本选错5种主要影响因素,实验室因素占56.67%;临床因素占43.33%,其中药物影响占20.00%,收集方式也会影响尿液检验结果,占13.33%,人为因素占10.0%.结论:在尿液检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实验室因素、药物影响、采集方式和标本处理等影响因素,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升检验效力,为临床诊断做好基础保障.
作者:蒋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一期根治术结合复方黄檗洗剂坐浴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期根治术结合术后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一期根治术结合复方黄檗洗剂坐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术后括约肌功能评分和肛门疼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门指诊评分、肛门形态评分和肛门失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门疼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根治术结合复方黄檗洗剂坐浴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括约肌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丁红岩;张瑜;彭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归纳.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辨证结果口服中药,肾功能不全者联合灌肠,观察6个月.结果:糖尿病肾病临床常见6个证型:阴虚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虚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症状好转82%,无改善15%,症状加重3%;肾功能好转50%,肾功能情况稳定无加重30%,肾功能进一步加重者20%;西医治疗组症状好转62%,无改善25%,症状加重13%;肾功能好转36%,肾功能情况稳定无加重38%,肾功能进一步加重者2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确,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好地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作者:叶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74例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4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液检验,比较其相关的血液指标,并分析观察组贫血患者中各类型贫血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BC)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血液检验诊断后,其诊断符合率为79.73%.结论:采用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能够准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蒋新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右归丸汤剂合补中益气汤用于无张力阴道吊带(TVT)术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行TVT术,并均符合中医脾肾气虚证型.所有患者服用右归丸汤剂合补中益气汤,3个月后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积分进行调查,并采用1h尿垫试验,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ICI-Q-SF总分为15.89分(s=4.33),治疗后患者ICI-Q-SF总分为9.83分(s=1.95);治疗后患者ICI-Q-SF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汤剂合补中益气汤用于TVT术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8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对其分别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和普通X线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骨外伤检出率为100%,对比组骨外伤检出率27.27%,两组患者的骨外伤检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碎骨检出率14.69%,对比组碎骨检出率6.29%,两组碎骨检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塌陷检出率19.58%,对比组骨折塌陷检出率6.99%,两组骨折塌陷检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关节外伤患者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更加立体的检查出患者的骨折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费建荣;赵建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