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观察与护理

匡苏源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隐性失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20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0)及对照组(n=1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隐性失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围术期隐性失血,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胸椎骨折不愈合

    目的:探索及分析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体位复位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均行体位复位与PKP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胸腰背部疼痛、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术后的VAS评分、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体位复位与PKP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果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山西省孝义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及防治现状

    目的:了解孝义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方法:于2014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孝义市13861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18.40%,农村居民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6.75%、75.18%、73.96%;结论:孝义市农村居民中平均血压偏高,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都较高,控制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田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在妊娠期梅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2~2014年确诊的妊娠期梅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期应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治疗2个疗程的孕产妇作为治疗组,未进行规范治疗或未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更好,分娩正常新生儿例数更多,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较低,死胎与流产的发生率也更低(p<0.05),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与新生儿的死亡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化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灸盒配合中药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目的::深入分析灸盒配合中药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中药治疗,观察组行灸盒配合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系统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灸盒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并配合相应的对症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从瑞霞;高茜;刘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开始抗病毒治疗出现不同不良反应的36名患者按照治疗号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在同样的医疗环境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给予积极心理支持,转介同伴支持,家庭随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各种药物反应,提高依从性。

    作者:吴革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组织学评价

    目的:观察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后术后组织学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结肠癌患者行术前结肠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并与非术前10例结肠癌化疗病人术后标本行组织学对比研究。依据化疗组织学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术后组织学差异。应用t检验对两组差异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前动脉灌注化疗10例病人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1,1级,4例,2级4例,3级1例,全组总有效率90%,本组7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效率为71%(5/7),对照组肿瘤血管周围无组织坏死。TNM分期与组织学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组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有明显组织学疗效,并能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作者:唐建伟;纪昌学;姚君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2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长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超在颈动脉血管斑块中的鉴别诊断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探讨临床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防止斑块脱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剖宫产窒息新生儿复苏

    目的:探究剖宫产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30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给予快速正确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呼吸、胸外按压、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30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都成功复苏。16例婴儿正压人工呼吸后可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后,2-5分钟内3例婴儿恢复自主呼吸,口唇、皮肤逐渐变红,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Apgar评分达到8-9分。11例婴儿经过5-11分钟的复苏抢救,Apgar评分达到8-10分,成功复苏。结论:快速正确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呼吸、胸外按压、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应用于复苏剖宫产窒息的新生儿,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应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门诊绩效考核标准,每月奖金设定为基础系数、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系数。结果:实行绩效改革后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绩效考核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黎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行常规护理的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将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活动功能、心理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云县2014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云南省云县2014年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提供的云县201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结果: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78.90/10万、21.10/10万,未发现甲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和风疹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云县法定传染病疫情不容乐观,尤其是梅毒和风疹,应当加强监测和防控力度。

    作者:宋科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针对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讨论临床术后护理方法,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毁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将70例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实施常规+优质术后护理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将常规+优质护理推广应用,延长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的寿命。

    作者:刘静;惠立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防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对预防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择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产妇68例,所有产妇均为产后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明显优于参照组;干预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以上结果可见,对产后出血患者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得到的护理效果的差异较大,与治疗效果、患者的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生化检验的新生儿60例,全部患儿均根据常规方法采集血液标本2管,分别作为未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尿酸、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溶血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则显著高于未溶血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标本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应加以关注和重视,在溶血样本生化检验中应给药有效的优化措施,让溶血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

    作者:王静华;仲昭睿;黄靖媛;张丽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介入手术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应对安全隐患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介入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归纳总结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介入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对采取护理对策前后介入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前、后的由护理安全隐患导致的不良事件相比,采用对策后的不良事件显著少于采取对策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与检测技术研究

    军团菌是引起人类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军团病)的病原体,一但感染得病未能及时治疗,病死亡率很高[1],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经调查,军团菌属水生病原体,军团病的爆发与水和水处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为样本,介绍国内的军团菌污染状况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并针对该种菌特点,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凯钟;邵世华;谢睿;张富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

    目的:通过我院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前后数据调查,分析评价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对临床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统计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前后的各项控制指标,评价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后的效果。结果: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所占比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等。结论:抗菌药物实行“量价挂钩、带量采购”,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所占比例,能切实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程全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评价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采取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克买尔古丽·艾比布拉;木塔力甫·阿布都热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赵媛兰;陈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