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评价

李化荣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 苄星青霉素, 应用效果, 先天性梅毒,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在妊娠期梅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2~2014年确诊的妊娠期梅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期应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治疗2个疗程的孕产妇作为治疗组,未进行规范治疗或未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更好,分娩正常新生儿例数更多,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较低,死胎与流产的发生率也更低(p<0.05),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与新生儿的死亡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ECT与SSRIs类药物治疗重度抑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ECT与SSRIs类药物对中重度抑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重度抑郁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SSRIs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MECT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MECT+SSRIs类药物方式对重度抑郁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迅速而确切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80例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C组:在A组三联疗程结束后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都是2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 H.pylori。结果:A..B.C 组H.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7.8%84.2%83.9%,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3.3%80.0%78.3%, B组及C组的P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PP及ITT根除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和10.7%vs 30.4%,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对药物耐受程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加入益生菌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康东;马岚;董琳;冶正财;郭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某社区88例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的显著转好率、用药依从性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显著转好率、用药依从性社会参与率均得到有效提高,稳定期患者的数量有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促进疾病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邓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芬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芬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芬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芬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A级评分40.00%,对照组27.50%;观察组B级评分57.5%,对照组50.00%;观察组C级评分2.50%,对照组22.50%。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芬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意识恢复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观察选择丹红注射液完成治疗后对自身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0例,B2组(对照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方法;B1组(观察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合并症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MSSS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合并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显著高于B2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选择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改善,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提高,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凸显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庆东;张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六分钟步行试验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六分钟步行法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金杨社区自愿参与研究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33例正常对照组。对入选病例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T)、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射血分数(EF)、生活质量评分(LHFQ)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6MWT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34.38,P<0.01)。NYHA II级与III级之间的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6MWT与NYHA、LHFQ相关性高于与EF值的相关性,而且随着患者心功能恶化6MWT与LHFQ之间的相关性更加显著。结论:6分钟步行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的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检测方法,联合其他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可提高社区医生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准确性。值得在社区推广。

    作者:潘桂俊;唐慧芸;陆萍;陈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4.5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曹晓娜;高卿;杨豪宁;周树玲;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2例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32例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32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n=14)和绝经后组(n=18)。根据术中情况和病理诊断判断患者的病理特征,包括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 ER、PR、p16、p53的表达情况。结果:绝经前患者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均低于绝经后患者,发生脉管转移明显少于绝经后患者,绝经前患者的ER、PR、p53、p16的阳性率均高于绝经后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分级和分期较低、肌层浸润和脉管浸润深度较浅且抑癌基因表达较高。

    作者:玄科;宗爱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针对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讨论临床术后护理方法,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毁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将70例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实施常规+优质术后护理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将常规+优质护理推广应用,延长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的寿命。

    作者:刘静;惠立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均82例患者。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利普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使用利普刀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可推广。

    作者:王博;陈荣;冯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对策

    医院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救死扶伤的地方,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可见,做好医院的相关医疗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妇科来说,其护理工作风险较高,将直接影响整体的医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现今妇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了出现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安全隐患的相关对策。

    作者:王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腹腔镜是带有微型摄像头的临床医疗器械,能够深入患者体内探查病灶,确定发病严重程度。将腹腔镜运用在妇科手术中,可以通过数字摄像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诊治。但是随着妇科手术种类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增加,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本文就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邢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NF-α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及蒙汉民族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238位点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支气管哮喘及蒙汉民族差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蒙、汉族哮喘患者和蒙、汉族健康人静脉血,提取 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上述人群中TNF-α基因-238位点,-308位点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哮喘患者和健康人群TNF-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A等位基因突变率无差异。(2)蒙古族和汉族TNF-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A等位基因突变率无差异。(3)蒙古族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比较 TNF-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 A 等位基因突变率无差异。(4)本研究的汉族和其他种族地区人群-308位点A等位基因基因多态性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23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TNF-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无差异;蒙古族和汉族间TNF-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无差异;内蒙古地区汉族TNF-α基因-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欧洲白种人不同。

    作者:王宏英;崔丽英;王慧敏;王舒阳;刘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盐酸氢吗啡酮不同模式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盐酸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模式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为其临床术后镇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氢吗啡酮镇痛(EPI)组和静脉注射氢吗啡酮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进行术后随访并记录疼痛评分(VAS)、Ramsay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h、9h、12h、两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0~12 h,EPI组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EPI组氢吗啡酮用量小且副作用少。

    作者:沈洪波;苗国庆;吕忠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早期识别及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早期识别及治疗。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3月-2014年3月接收产后出血产妇30例自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出血原因、治疗方法。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异常等。分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准确判断,一旦存在出血征兆,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如:子宫按摩、宫腔填塞纱布、预防性药物的使用等。结论:识别并重视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因素,重视其出血症状,并认真分析,及时行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对于降低产妇死亡、改善预后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周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1%,明显低于观察组96.4%,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依从性为78.6%,明显低于观察组96.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展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L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 EBN,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BN有效促进LC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的辨证体会

    慢性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所引起的脉动脉高血,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后右心代偿不全,引起右心衰竭,缺氧代谢障碍的全身疾患。从临床来看,主要表现喘咳不能平卧,胸闷、气短、口唇紫绀,水肿,尿少,甚则昏迷并嗜睡、狂躁等症,为中年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痰饮,喘咳,水肿,心悸范围。

    作者:王雨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循环法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 PDCA 循环法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64例)和观察组(n=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按PDCA循环法实施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对统计对比。结果:经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血液透析室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及透析液及透析用水检测均合格,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按PDCA循环法实施护理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萍;姚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铸造支架用于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体会

    目的:探究临床上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铸造支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覆盖义齿修复的患者80例,根据铸造支架所选取的金属材料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的材料为钴铬合金,观察组38例患者的材料为钛合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固定力、咀嚼效率、满意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口腔修复后的固定力和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修复前(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的固定力和咀嚼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满意率的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造支架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且钴铬合金与钛合金两种材料在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