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知识掌握度及预后的影响

唐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护理路径, 预后
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知识掌握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知识掌握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应用CNP干预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提高,从而促进疗效及预后改善.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传统甲状腺手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手术方式为传统甲状腺手术,观察组术式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瘢痕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28.0%(P<0.05);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

    作者:刘蕊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浆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和3-甲氧基肾上腺素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和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1例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收治的75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MN和MN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游离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治疗前,嗜铬细胞瘤组患者的血浆游离NMN和MN水平明显高于非嗜铬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嗜铬细胞瘤组患者的血浆游离NMN和M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N和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s =0.003)和0.786(s =0.021),血浆NMN在225 μg/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99.5%,血浆MN在89.6μg/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8%和100.0%.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游离NMN和MN简单有效,且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嗜铬细胞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俊锋;李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老年人牙周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罹患牙周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医院口腔科门诊的老年患者528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牙周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528例调查对象中共322例(60.98%)罹患牙周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每日刷牙次数、吸烟、每年口腔检查次数、是否知晓口腔保健知识是老年人罹患牙周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高,应重视老年人口腔保健,普及牙周病的防治知识,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

    作者:林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接受伤口治疗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试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伤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伤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海艳;黄素碧;蒋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洛组、头孢氨苄组、阿奇霉素组、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各60例,对4组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4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药学作用.

    作者:张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早期筛查,以期尽早发现宫颈癌,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些年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演进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邹丽丹;王萍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以此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门诊收治的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比较两组高心率和低心率、24h平均心率、24h总心搏数等指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穴位注射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选取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以及恩替卡韦联合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较高的抗乙肝病毒疗效.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讨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进行颅底肿瘤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试验,其中试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是护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作者:唐芙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研究在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方法.方法: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4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27)与试验组(n=27),参照组患者护理中实行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症状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症状评分7.25分(s=2.11)、护理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感染症状评分19.65分(s=3.25)、护理满意度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予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合理用药研究分析

    目的: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中选取600例,对阿莫西林使用情况、药性作用及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600例患者中,用药后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嗜睡及乏力等.结论:阿莫西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用药则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为有效发挥阿莫西林药性作用,需要提高阿莫西林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

    作者:张洛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7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各36例,一般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相同的护理周期内,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治疗,一般组患者的血糖为5.7mmol/L (s=3.0),综合组患者的血糖为7.1mmol/L (s=2.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组相比,综合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明显的提高,综合组高达94%,而一般组仅有55%,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病情,提高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静;段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老年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术后睡眠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老年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术后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进行椎管内麻醉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静脉持续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来起到镇静的效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睡眠状况.结果: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有辅助镇静的作用,对老年行椎管内麻醉术的患者术后睡眠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液检测结果因素,并进行对策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至6月的临床尿液检查6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尿液检查样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0份.研究组尿液检验标本采用化学分析仪进行检验,参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误差,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在尿液检验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份尿液检验标本中共33例误差,误差率为5.5%;其中临床用药误差率为21.21%,标本采集误差率为9.09%,标本储存误差率为6.06%,标本送检误差率为18.18%,标本检验误差率为45.4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影响临床尿液检验,从而导致其误差的出现.因而通过对影响检验因素的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能够确保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李雯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

    目的:通过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分析肠炎沙门菌特点及病原学检测的方法.方法:按照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对疑似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进行采样,通过增菌—培养—细菌生化—细菌血清学流程对食物中毒暴发的流行因素及病原学因素加以判定.结果:凉拌牛肉为本次食物中毒的流行因素,肠炎沙门菌为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因素.结论:食品若被肠炎沙门菌污染,在环境适宜条件下,肠炎沙门菌可迅速生长繁殖,食用此类食物,极易造成食物中毒暴发,因此需相关监管部门加以重视并做好监管及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卢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碘克沙醇对肾功能不全冠脉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对肾功能不全冠脉介入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功能不全冠脉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碘海醇造影和碘克沙醇造影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事件发生率、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造影后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碘克沙醇造影对肾功能不全冠脉介入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松;侯舒心;张金春;卢英民;黄达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静脉补液等治疗,并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常规抗病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不同药物对老年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盐酸氨溴索分别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研究对象为海南边防总队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A组43例,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47例,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对比两组药物的疗效.结果:B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见效快速,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文立献;张立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痛患者中选出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减轻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鹿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0例本院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行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脏B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红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