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的应用价值

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固有肌层肿物, 内镜黏膜下层挖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 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 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 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推广及外科医师对其的熟练掌握,其应用范围随也之扩大,有关其在胃癌患者中的报道也逐渐广泛.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胃癌的临床分期、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因而得到了外科医师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尝试.但关于胃癌的腹腔镜手术效果、患者的术后生存等缺乏客观评价资料.该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将对腹腔镜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目的 介绍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9月32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 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免缝扎技术处理DVC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此步骤手术时间为10~ 25 min,平均13.1 min,此步骤手术出血量为10~100 mL.所有病例前列腺尖部切缘阴性.术后2~3周拔除尿管,17例患者拔除尿管后1周内排尿即完全可控,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DVC的完整对于尿控起到重要的作用,DVC免结扎技术能够清晰暴露前列腺尖部,保留尽可能长的功能尿道,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控的恢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不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作者:陈玢屾;徐亚文;徐啊白;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许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带鞘膀胱镜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

    目的 探讨带鞘膀胱镜在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病例急诊行带鞘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门诊治疗,住院治疗38例,平均手术时间15 min(10~45 min),平均住院天数6d(4~13d).57例尿道损伤患者均能顺利留置尿管,术后4~8周拔除尿管.11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中,4例通过膀胱造瘘术以尿道探子加以指示后顺利置管.53例拔管后排尿通畅,常规定期尿道扩张1~3个月后大尿流率18~25 mL/s;3例发生尿道狭窄,定期尿道扩张3~6个月后大尿流率16~23 mL/s;1例拔管3个月后尿道严重狭窄,行冷刀内切开、尿道瘢痕汽化电切术治疗后排尿通畅.结论 带鞘膀胱镜尿道会师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可门诊操作、有效恢复尿道连续性的优点,可用于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的急诊治疗.

    作者:孙道冬;颜加强;蒙明森;刘元丰;封建立;舒勇;康元上;李靖;王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磨削打孔法对治疗膝关节各期软骨缺损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磨削打孔法对治疗不同程度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Outerbridge关节镜分级标准将8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软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Ⅰ~Ⅱ级(32例)、B组:Ⅲ级(28例)和C组Ⅳ级(26例),并对不同期的软骨缺损患者采用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对三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进行术前与术后比较及不同组间的比较.结果 A、B、C3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术后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B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高于A组(P<0.05),Lysholm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A组、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对早期及中期软骨缺损患者术后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效果好,关节镜下磨削打孔法简单,操作方便,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钦宗;周红星;张保健;兰宇彬;王永朝;成小辉;潘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切除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2008年3月1日采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5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3及5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0.9%.肿瘤大小、术前TNM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术后化疗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NM分期和术后是否行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通过对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TNM分期和术后是否行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戴聪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 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 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 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作者: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肝镰状韧带入路胆囊切除巧避右上腹瘢痕粘连

    目的 腹腔镜脐入路下右上腹瘢痕粘连在分离并建立手术空间失败后,探讨改从左上腹经肝镰状韧带入路行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9月该科有7例患者(有右上腹手术史及腹膜炎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术中发现右上腹瘢痕粘连,在分离失败后,改从肝镰状韧带入路后发现:瘢痕粘连区域外呈轻中度以下粘连,肝脏与膈面常无粘连或仅为容易分离的膜性粘连,沿肝脏脏面向下解剖而进行腹腔镜胆囊探查及切除术.结果 7例有右上腹瘢痕粘连的病例,经肝镰状韧带入路巧妙避开难以分离的粘连面,均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探查及切除术,有2例完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术.结论 有右上腹手术史及腹膜炎史者出现右上腹瘢痕粘连时,对腔镜镜经验丰富者不应列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瘢痕粘连区域外呈轻中度以下可分离的粘连,使新路径手术避开了瘢痕粘连障碍;该路径对手术者视向及站位无明显改变,探索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新路径.

    作者:严顺新;张敏;李兆堂;李建;仲召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输尿管切开取石(附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行输尿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21例.结果 21例全部成功.胆囊切除时间15~45 min,切开取石45~145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h.住院时间5~8 d,平均5.8 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安全,经济,恢复理想,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杨宏华;戴北鸿;杨鸿海;李基岩;肖钢锋;陆柯贝;杨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帕瑞昔布钠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80名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140例)及对照组(140例).预防组在ERCP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 mg,同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在ERCP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 mg.分别于ERCP术后6及24 h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 ERCP术后预防组6和24 h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7.1%,其中预防组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10.6%,术后6及24h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4%、29.3%和11.4%、20.7%,预防组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作者:张敏;许亚平;薛翠华;姚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剥脱性食管炎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剥脱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剥脱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年中共收治8例剥脱性食管炎,年龄27 ~ 54岁,有明确吞食异物史者5例(62.5%).吞咽疼痛8例(100%),呕血3例(37.5%),胸痛2例(25%).食管黏膜缺损1例(12.5%),黏膜剥脱6例(75%),黏膜下血肿4例(50%),食管左侧壁受累5例(62.5%),合并贲门撕裂综合征3例(37.5%).误诊心血管疾病2例.结论 剥脱性食管炎患者多有吞食异物史.吞咽疼痛,呕血及胸骨后疼痛多见.胃镜早期表现为粘膜剥脱,黏膜下血肿局限.晚期黏膜下血肿扩大,食管黏膜缺损.左侧壁受累多见,可合并贲门撕裂综合征.应与心血管疾病等相鉴别.

    作者:张庆芳;刘婉薇;沙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难治性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难治性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间在该院住院的3例肺癌术后复发致气管-支气管狭窄、3例甲状腺癌气管转移致气管狭窄、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致气管狭窄以及1例巨大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癌致气管狭窄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 1例肺癌复发患者绕过气管插管用纤支镜定位法将1镍钛金属支架置入于气管-左主支气管,其余2例肺癌复发者在使用高频电刀切除瘤体后将金属支架放置在气管-支气管;3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后,1例置入2枚金属支架、1例置入1枚气管支架而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症状,1例置入2枚气管支架都不能缓解其呼吸困难;精原细胞癌患者经气管插管置入1枚镍钛金属支架后顺利撤机和拔除气管插管.结论 肺癌复发引起的气管狭窄,可对气管内肿瘤组织用高频电刀予以切除,然后置入气管支架;转移性肿瘤致外压性气管狭窄者可绕过或经气管插管采用纤支镜定位法置入镍钛金属支架.

    作者:覃慧婵;黄斯明;柳广南;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第2次电切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群;杨玉成;陈健;丁睿;谭广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和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在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0月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微爆破碎石成功率为100%,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其中3例出现胆道黏膜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胆道穿孔和胆漏发生.结论 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不仅取石成功率高,而且操作安全、创伤小.

    作者:鲁葆春;沈志宏;任培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逆行咽鼓管插管盐酸溴己新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探讨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逆行咽鼓管插管37℃盐水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并留置.观察耳闷、耳鸣症状,鼓室像,语言区听力恢复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89耳经1~3次治疗后,治愈59(66.4%),有效15耳(16.8%),无效15耳(16.8%).治愈率66.4%,总有效率83.2%.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半年以上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愈率和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 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庭文;周金华;高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切除小儿腹部囊肿

    目的 探讨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小切口成功切除小儿腹部囊性肿块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利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小切口切除小儿腹部囊肿共13例.其中新生儿6例,小婴儿1例(35 d),9个月~11岁6例.均经脐部置入腹腔镜,明确诊断后脐轮下缘切开3~5mm,置入穿刺针,抽吸囊肿内液体后,经脐孔切口将囊肿提至腹壁外完成囊肿切除手术.小肠重复畸形患儿则经腹腔镜诊断后直接经稍扩大的脐孔提至腹腔外完成肠重复畸形切除术.结果 该组患儿13例,12例在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切口完成囊肿切除手术,该手术方法简单,手术过程顺利,其中1例为28个月男性患儿,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诊断合并大网膜囊肿,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1例11岁患儿为侏儒症,右侧卵巢囊肿,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沿脐部纵切口上下延长至切口长达5 cm,完成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结论 单部位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小切口切除腹腔囊肿手术创伤小,技术要求简单.该术式将腹腔镜技术和体表外科手术相结合,经脐切口完成囊肿切除手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

    作者:王业波;李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关节镜手术诊治早、中期单纯膝关节结核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治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该院2011年3例进行关节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并终确诊为膝关节结核的病例,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诊断符合情况;探讨经关节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后短期内(术后3个月)患者的疗效.结果 3例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患者因入院前无结核病史及典型结核症状,术前均未明确诊断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手术探查在术中诊断为膝关节结核可能,术后经膝关节坏死组织病理报告及行相关结核抗体检查确诊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后,短期内(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 如无结核病史及典型结核症状,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在术前、术中不易诊断,需坏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创伤小,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湘桂;李思云;魏水崽;李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透视引导下103例纤支镜肺活检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前瞻性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来共103例行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肺活检总体取材准确率为93.2%.取材准确的96例中,终病理确诊75例,占78.1%,其中肺部感染25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肺部肿瘤21例.在96例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周围局部性病变有20例,病理确诊16例(80.0%).其中以肺部肿瘤(8例)为多见,其次为肺部感染(7例).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有76例,病理确诊59例(77 6%),以间质性肺疾病(24例)为多见,其次为肺部肿瘤(18例). 75例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共67例,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9.3%.103例中术后出现咳血12例,气胸1例.结论 对于肺部局部性病变,应注重肺部肿瘤的诊断;对于肺部弥漫性病变,则更注重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对于常规纤支镜不能明确病因的肺部疾病,是适应证广泛,准确率高,阳性率也较高的检查手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管莎;黄宏;赵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乳管镜检查术的体会

    目的 观察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乳管镜检查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113例ASA Ⅰ ~ Ⅲ择期行乳管镜检查术的患者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对照组(D组),其中P组52例,D组61例.P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D组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观察患者依从性(如有必要愿意复查的例数/接受检查例数)、检查成功率、检查时间、总体疼痛评分和高峰疼痛评分、检查过程中出现中断发生率及中断次数、并发症及P组丙泊酚用量.结果 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p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的检查时间、总体疼痛评分和高峰疼痛评分、检查过程中出现中断发生率及中断次数均低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丙泊酚用量110~210mg,平均(160.5±24.98)mg.结论 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方法实施乳管镜检查术安全、舒适,麻醉管理简单、方便,费用低廉,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患者依从性,对痛阈低并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适合,此方法适用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邵新峰;马宁;胡崇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巨大有蒂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地 评价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患者共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时根据息肉形态及特点分别在切除前或切除后联合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结果 在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中,59枚息肉电切后以钛夹钳闭残端;28枚息肉在根部行尼龙绳结扎,23枚息肉结扎后行全瘤高频电切除治疗,5枚息肉结扎后行息肉部分切除送检.全部病变在术中无出血发生,4例(4.6%)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急诊肠镜下3例经钛夹止血成功;1例(1.1%)经肠镜止血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为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切时出血,可根据息肉的形态、根蒂的长短及粗细,采用尼龙圈套或金属肽夹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高娟;陈建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72 h内行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腹腔引流,不切开胰腺被膜.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5.0±4.2)d,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情况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幼黎;路树强;高举;王志超;蔡爱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