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姚健;罗黔;赖俊谕;蒲邦明;吕杰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中不同入肝血流阻断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 LH,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39例)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B组(56例)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肝功能及血常规,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肝癌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1d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高于B组(P<0.05),术后1~5 d前白蛋白水平低于B组(P<0.05),而胆红素、白蛋白、血常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1、2年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选择性阻断在控制断肝过程出血的效果与Pringle法相同,并且对肝功能保护优于Pringle法;但术中肝门大血管意外损伤的腔镜下修复仍需要采用Pringle法.
作者:晏益核;卢榜裕;蔡小勇;黄玉斌;靳小建;雷宇;陈永军;李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10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和(或)适度水压气囊扩张,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 107例行EST后99例取净结石(92.5%),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出血2例,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4%.结论 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只要熟悉胆总管末端与憩室的解剖关系;明确适当的切开指征,掌握EST 及取石的操作技巧,就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正在;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孙永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杂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复杂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对96例复杂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优点.结果 96例复杂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9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3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腹腔镜对复杂胆囊行切除,只要方法适当,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可中转开腹处理.
作者:吴继营;李水薇;谢翠芳;刘贤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乳管内视镜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诊断意义与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乳管内视镜对2189例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溢液的性质、镜检结果、乳管内介入治疗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中4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乳管内视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诊断符合率.对1532例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94.2%,乳管内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7.6%.结论 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性疾病能作出明确诊断和定位,是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与治疗的有效工具与手段.
作者:朱碧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塑料支架胆道引流术(ERBD)治疗难活性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反复腹痛、发热、黄疸、伴基础疾病或因乳头、胆总管异常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有高风险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例行ERBD,并随访3~48个月.结果 48例均完成EST+ERBD.术后3d内,腹痛、发热消失,黄疸在1周后明显减轻、48例中有12例ERBD作为长期治疗.2例结石消失.ERBD术3个月后,第2次内镜下结石取净者76.5%(26/34).17例ERBD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MRCP资料显示,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直径缩小显著(P<0.01);且胆总管直径的回缩程度显著大于胆总管结石减小的程度(P <0.01).结论 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有碎石溶石作用,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对高龄伴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施云星;曾晓虹;吕礁;周国中;刘长云;覃林花;郑智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方法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成形术式,采用鼻内镜,在显示器下行鼻中隔成形术55例.结果 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满意.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
作者:程学仕;刘义森;洪飞;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67例食管曲张静脉患者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联合断流术组(82倒)和内镜下套扎术组(85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结果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穿静脉显示率明显低于术前,明显低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术后,而EVL术后下降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分级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食管周围曲张静脉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明显好于EVL术后.两种治疗方式均无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腹内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功能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访3年,联合断流术组复发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内镜下套扎术组.术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压力、大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而且联合断流术组下降幅度大于内镜下套扎术组.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比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能更好地治疗食管曲张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孙吉春;冯超;黄飞舟;聂晚频;刘浔阳;叶启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经脐途径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腹腔,观察腹膜的外观及腹腔内是否存在粘连,并在内镜直视引导下对腹膜病灶行病理活检.结果 34例患者中,经腹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27例,腺癌3例,腹膜间皮瘤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诊断不明1例.确诊率97.1%.结核性腹膜炎内镜下表现为腹膜上分布大小较均匀,颜色偏白的粟粒状结节,腹膜与脏器间可出现粘连.结论 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直接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李银鹏;王立生;李迎雪;师瑞月;钟运莲;朱惠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LTB4及CysLTs水平,探讨RMPP患儿病变局部白三烯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RMPP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及相关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等将42例RMPP患儿分为特应性组(11例)和非特应性组(31例).以同期因支气管异物在该院住院,异物取出4周后纤维支气管镜复查的患儿为对照(12例).对RMPP患儿及对照患儿BALF中细胞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BALF中LTB4及CysLTs水平.同时测定BALF标本的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MPP组患儿BALF中细胞总数上升(P<0.05),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上升为主(P <0.01);RMPP组患儿BALF中LTB4及CysLTs较对照组儿童均有升高,其中LTB4显著升高(P<0.05),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LTB4浓度呈正相关(γ=0.742,P<0.01).特应性组及非特应性组BALF中CysLTs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特应性组较非特应性组BALF中CysLTs有显著升高(P<0.05).特应性组及非特应性组BALF中LTB4较对照组均有升高,以特应性组升高为甚,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RMPP患儿BALF细胞数显著增加,尤以中性粒细胞为甚,LTB4可能参与了RMPP患儿气道炎症的变化调节.在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LTB4的水平高于非特应性体质者.RMPP患儿BALF中CysLTs升高不明显;但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CysLTs含量升高明显,提示CysLTs的水平可能与机体的过敏状态相关.
作者:黄寒;钟礼立;彭力;厉娟;林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病因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可行对策,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更好更高水平的诊断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内镜室2008年1月~2011年9月行胃镜检查的135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非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就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占51.85%,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糜烂,占比为29.63%,而胃癌占比为11.11%,为第3位.与非老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及胃癌的发病率均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人组的伴随疾病率也高于非老年人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组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三大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及胃癌.
作者:李龙霞;刘丹丹;栾春燕;韩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在食管狭窄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于支气管镜只有吸引管道,无给水给气管道,该病例组设计了氧气瓶经鼻吸氧管与支气管镜活检管道相连接的送气方法,使支气管镜也能像鼻胃镜一样对食管狭窄处进行全面观察和诊断.结果 14例患者镜下表现与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00%.改进后的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同样可达到鼻胃镜的诊治效果,且并发症较少.结论 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是对普通胃镜检查的补充,可以进入更细的腔道内进行诊治,在食管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使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在无鼻胃镜的医院可开展.
作者:徐爱军;吴华星;孟蕊;晋明渊;何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Forgarty导管球囊充液,气道内充气、测压定位气胸漏气支气管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钳道插入Forgarty导管,采用导管球囊充液封堵靶支气管气流.A组:应用胸腔持续负压吸引定位肺漏气支气管.B组:在A组基础上,经导管向充液球囊前端支气管注气,测压定位肺漏气支气管.结果 两组张力性和交通性气胸患者均成功定位.闭合性气胸中,A组定位成功率37.5%(3/8),B组89%(8/9),组间比较P<0.05.A组定位时间平均(11±4.1)min,B组平均(13±3.2)min,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定位过程中均耐受良好.结论 准确定位气胸肺漏气所属支气管是封堵成功的关键.Forgarty导管球囊充液,球囊前端气道内充气、测压是一种同样安全和更为准确的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定位新方法,特别适合于胸腔负压吸引时,引流管无明显气体溢出的患者.
作者:金普乐;葛晖;胡文霞;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39例,其中全身麻醉26例,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13例,采取健侧卧位,稍抬起腰桥,患侧腋中线做切口,手指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2根直径1mm克氏针横行悬吊提起侧腹壁.施行肾囊肿去顶术34例,肾盂成形术2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1例,肾孟切开取石术1例,肾切除术1例.结果 3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8 ~ 125 min,平均36 min.肾盂成形术115~138 min,平均127 min.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66 min,肾盂切开取石术98min,肾切除术112min.术中、术后未出现心肺并发症,1例肾盂成形术后漏尿,经引流治愈.其余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疗效明确,同时避免了气腹腹腔镜的相关并发症,可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宁;姚健;罗黔;赖俊谕;蒲邦明;吕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双硬镜(腹腔镜、硬质肾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与分析113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技术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无结石残留、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具有操作简便、腹腔污染少、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春;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惠栓;华沪玮;刘衍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0 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使用10 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作为联合治疗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单纯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肌瘤大小、个数、类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差异,该文主要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病例的一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膨宫液体用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更短,膨宫液体使用量更少,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大出血,稀释性低钠血症、宫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0 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庆源;陈德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结合对该院2006年1月~ 2011年3月采用腹腔镜诊治的81例小儿急腹症病例的总结,分析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结果 81例小儿急腹症通过腹腔镜明确诊断80例,1例中转常规进腹手术后确诊;腹腔镜直接完成手术54例,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9例,进腹手术8例.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治疗,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右上腹10mm Trocar孔切口裂开,同时腹腔内残余感染,予换药,加强抗感染后治愈,其余病例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5年无腹痛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急腹症,可直接手术或协助常规进腹完成手术.具有确诊率高,探查全面,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辉;黄河;杨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内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难点.方法 2007年7月~ 2010年12月由作者完成后腹腔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33例(男25例,女8例).患者分为前期组(A组)16例和后期组(B组)17例.比较两组输尿管寻找、双J管的植入和输尿管缝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平均大小相近[(22.0±5.5):(20.0±5.0)mm,P >0.05],手术出血量相当.A组输尿管寻找时间[(24.0±6.4):(10.0±3.7)min,P <0.05]、置入双J管时间(18.0±7.2):(8.0±3.7)min,P <0.05]、输尿管缝合时间[(30.0±7.5):(13.0±3.6)min,P <0.05]和总手术时间[(116.0±20.4):(72.0±122)min,P <0.05]显著多于B组.两组均无1例改行开放手术,A组1例双J管放置不到位发生漏尿,1例术后6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B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结石的定位寻找和输尿管缝合、双J管的置入是学习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难点.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学习曲线大约需15例左右经验积累,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作者:李浩勇;梁培育;周治彦;宋鹏;许海波;颜毅;欧善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月该院妇科收治的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共6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手术组(26倒)与腹腔镜手术组(3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术后远期疗效.结果 随访期间,腹腔镜组患者局部复发3例(8.82%),远处转移4例(11.76%);开腹组患者局部复发2例(7.69%),远处转移3例(11.54%).腹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8.2%(30/34)和88.5%(23/26);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9.4%(27/34)和76.9%(20/26).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4%(28/34)和80.8%(21/26);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6%(24/34)和73.1%(19/26).两组总生存率曲线和无瘤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远期疗效,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段予新;李玉洁;南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年龄48岁,病程2年,加重2个月;该患者先天脊柱严重侧弯,身高1.4米,体质量35kg,2年前出现左腰部间断疼痛,当地医院诊断肾结石一直未经治疗,近2个月疼痛明显加重,于多家医院就诊由于患者脊柱严重畸形无法行体外碎石治疗及手术治疗;入我院后行腹部平片及肾盂分泌造影检查后,诊断明确.
作者:李宏岩;张刚;邢媛媛;王伟华;张茁;周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 62例,≤0.5 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 cm<GSEL≤2.0 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 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 ≤0.5 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 cm<GSEL≤2.0 cm亦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穿孔.>2.0 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 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 cm GSEL治疗效果差.
作者:张彩凤;夏永华;李贞娟;韩宇;刘竹娥;王文菊;李琨;董良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