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入路研究

张勤修;邹建;覃刚;刘世喜;安会明;梁传余

关键词:鼻内镜, 翼腭窝, 手术, 解剖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的可行性与解剖路径.方法 10%甲醛充分固定的5例(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在电视监视下,从鼻腔置入0°鼻内镜,依次切除中鼻甲、钩突、筛泡以及前后组筛房,扩大上颌窦口后咬除上颌窦口后部腭骨垂直部直达其与蝶骨交界处,全部切除上颌窦后壁内侧半骨壁,显露翼腭窝.分别用0°、30°鼻内镜充分暴露翼腭窝内的结构,逐层进行解剖,记录所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探查其毗邻关系.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满意显露翼腭窝.翼腭窝显露范围向上达眶尖,向下达翼腭窝底壁,向外能完全暴露翼突外板上半部分以及翼突根部,部分显露颞下窝.结论 鼻内镜下可以满意显露翼腭窝,安全控制翼腭窝内所有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镜及其定位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及其定位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有宫颈疾病的1153例患者施行阴道镜检查,均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 与组织学结果作对照,阴道镜诊断HPV亚临床感染(SPI)、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85.7%、91.8%、100%及100%;98.2%、81.8%、85.9%、100%和100%;96.2%、83.2%、88.2%、100%和100%.结论 阴道镜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阴道镜医生的经验技术、活检标本的大小及阴道镜图像的特异性等有关,借助阴道镜使病变图像清晰更方便定位活检,可以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

    作者:丁玎;李翠凤;谢莉;张爱洁;周樱;魏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消化道疾病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该科3年来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食管下段血管瘤、1例十二指肠腺瘤、2例乙状结肠息肉和1例乙状结肠癌实施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的临床经验.该组分别实施腹腔镜内镜联合食管下段贲门肌切开、胃底折叠(Dor)13例,其中1例同时实施肝左外叶血管瘤切除、胆囊切除;腹腔镜内镜联合食管下段血管瘤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Toupet)+胆囊切除+阑尾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十二指肠腺瘤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乙状结肠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乙状结肠部分肠壁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例.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0~360 min,术中出血5~40 mL,术后8~24h下床活动,12~72h排气、拔胃管进流食,2~5 d拔除引流管,6~14 d出院.随诊1~36个月,病人术前症状消失,复查内镜肿物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等突出优点.

    作者:刘隆;樊有炜;董雷;王秋生;申占龙;冀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纵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子宫纵隔患者采用宫腔镜、宫腹腔镜联合或宫腔镜/B超联合诊治,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手术及监护方式.结果 97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单纯宫腔镜手术者术后平均住院日3 d,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者平均住院日5d.术中B超监护6例(6.2%);单纯腹腔镜监护3例(3.1%);宫、腹腔镜联合手术26例(26.8%);未行腹腔镜或B超监护62例(63.9%).单纯宫腔镜手术3~12 min,平均时间(7.5±4.1)min,术中出血极少.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诊治子宫纵隔安全、有效的的佳方法,按照子宫畸形情况、纵隔类型和有无盆腔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手术及监护方法.

    作者:杜炜杰;汪晓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BIS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5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Ⅰ组根据BIS值(40~60)调节,Ⅱ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观察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胃镜检查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 两组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Ⅰ组显著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两组均有下降,但Ⅰ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BIS监测可预防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药逾量或用量不足,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避免术中肢动、知晓.

    作者:王晓斌;周贤;杨鸿儒;何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的设计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的设计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8例胆管结石患者使用Endo-GIA实施腹腔镜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2例使用Hand-Port System辅助.结果 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在理论与技术上均是可行的,但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要求较高,同时手术费用明显增高,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探索出适合国情的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手术方式.

    作者:李虎城;刘吉奎;陈飞;许红兵;王红梅;黄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目的 建立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难度评分表,并评价其科学性.方法 连续选择118例接受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100例,验证样本18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术前应用超声检测胆囊大小(长x胆囊底宽)mm2,胆囊壁厚度(mm),胆囊颈有无结石嵌顿,单个胆囊结石数目及大长径(mm),脐孔及胆囊周围有无粘连;术后登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有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d).根据100例训练样本LC实际难度分为容易和困难两级,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检测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 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颈有无结石嵌顿、脐孔粘连及胆囊周围粘连5项超声检测指标在LC容易和困难两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应用5项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经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22,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18例检验样本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结果显示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误判率约5.6%.结论 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可以正确预测LC难度.

    作者: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鲍世韵;李明岳;余志红;熊奕;彭启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T管窦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石2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例1,女,31岁.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3个月余,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2次肝内外胆管仍然残余结石数枚,于2005年3月10日再入院.术前T管造影见: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多发结石;胆总管下段不全性梗阻.

    作者:孙洵;张冰;段世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应用(附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镜下为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了经胸入路的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 d,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作者:肖志刚;刘升锋;陈超武;李丹;刘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早期关节镜下钢丝穿套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20例体会

    目的 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钢丝穿套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疗效.方法 对20例Ⅱ、Ⅲ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24h内采用关节镜下钢丝穿套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骨折愈合,关节功能优16例,良3例,优良率95%.结论 早期关节镜下钢丝穿套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创伤小,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文杰;沈为栋;张铁洪;任乐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2年11月~2004年7月于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23~86岁,平均58岁.3例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余53例为B超体检发现.所有患者腹部均未触及肿物.B超检查报告肿物直径1.5~8.0 cm,平均4.5 cm,肿瘤位于肾上极27例,肾中部13例,肾下极16例.56例均行CT检查,41例行MRI检查,报告肿物大小均与B超相符,术前临床分期:T1N0M0 3例,T2N0M0 48例,T3aN0M0 5例.结果 该组手术时间60~255 min,平均145 min;出血量20~800 mL,平均133mL;32例肿瘤位于肾上极、瘤体>6 cm、肿瘤与肾血管关系紧密者均行肾上腺切除.3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生殖腺静脉损伤,出血约800 mL转开放手术;1例用直线切割器切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了一半,但未出血;1例为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脉后残端喷血,用钛夹止血.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5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错构瘤1例,嗜酸细胞瘤1例.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1例因肾癌肝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病例仍无瘤生存.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作者:程勇;洪梅;唐明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64例患者施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肾囊肿去顶术43例,肾切除术8例,肾部分切除术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4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其中48例经后腹腔,16例经腹入路;结果 64例手术均获成功,肾囊肿去顶术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0min,出血约20mL.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91 min,平均出血200 mL.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65~120min,平均出血250mL.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120min和125min,出血60mL.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出血10 mL.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出血50mL.所有手术无1例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勇;王三富;张剑波;刘潭军;曾荣;郑宏;刘忠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腔内诊疗研究

    目的 探讨腔内镜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2002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46例输尿管息内、肿瘤、狭窄及囊肿等梗阻性疾病通过腔内镜检查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要内镜下活组织检查,经病理确诊;采用不同腔内镜,或其中两镜联用进行治疗.结果 46例输尿管梗阻中输尿管息肉11例;输尿管肿瘤9例;输尿管囊肿5例;输尿管狭窄21例.所有病例均行腔内镜治疗(3例依靠腔内镜明确诊断同期给予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4.3%,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腔内镜有助于明确输尿管占位良恶性,并对早期输尿管肿瘤确定诊断;多数输尿管梗阻性疾病可以同期完成诊断和治疗,缩短诊疗周期;微创、高效使治疗可重复进行.

    作者:宋飞;曹栋威;赵谦;郭环宇;黄伟;侯飓;韩增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加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00例.结果 300例患者手术成功,大尿流率15.3~21.2mL/s,平均大尿流率为17.1mL/s,IPSS评分7~14分,平均7.2分,QOL评分平均为2分.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结论 TUVP结合TURP治疗BPH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殷志平;罗明;孙正富;熊学辉;盛永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2年1月~ 2005年12月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5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2例(44%),有效20例(40%),有效率84%.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途径.

    作者:罗百灵;屈满英;胡成平;杨红忠;杨华平;瞿素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目的 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该院1994~2005年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pMC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有效方法.

    作者:黄开红;李楚强;陈为宪;王连源;陈其奎;夏忠胜;朱兆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

    目的 探索大肠息肉的简便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和氩气高频电刀切除的方法.结果 切除566例大肠息肉,31例术中出血,15例术后出血.结论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庆贵;潘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开腹手术为主.微创治疗包括宫腔镜、腹腔镜、动脉栓塞治疗、经阴道手术等,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但具有不开刀或腹壁创伤小、腹腔干扰少、疼痛轻、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提倡.

    作者:陈爱平;赵文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吞噬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吞噬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与开腹手术进行对比,期望为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性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手术(LS组)或开腹手术(OS组)治疗的患者共60例,两组分别为32例和28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24h、术后24 h和术后72 h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反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红细胞表面受体CR1(CD35)的表达、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S组:(5.22±1.31)vs(10.33±2.37),P1<0.05;(56.38±9.73)vs(81.76±5.79),P2<0.05.LS组:(5.66±1.48)vs(7.81±1.75),P3<0.05,(56.64±9.72)vs(75.38±10.79),P4<0.05]、IL-6[OS组:(3.14±0.98)vs(26.72±15.59),P1<0.05;LS组:(3.29±1.25)vs(17.94±10.93),P2<0.05]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OS组:(54.83±17.99)vs(80.70±15.32),P1<0.05;LS组:(54.39±11.19)vs(76.16±19.71),P2<0.05],但腹腔镜组白细胞[(7.81±1.75)vs(10.33±2.37),P24h<0.05;(5.88±1.28)vs(7.12±1.32),P72h<0.05]和IL-6水平升高幅度[(17.94±10.93)vs(26.72±15.59),P<0.05]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红细胞表面CD35和C3bRR在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开腹组术后24 h C3bRR降低显著[(22.05±2.11)vs(16.10±1.31),P<0.05],到术后72 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22.05±2.11)vs(16.15±2.93),P<0.05].手术前后ICR在组间和组内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良性妇科疾病患者吞噬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轻,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雅钗;黄向华;王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防漏水支架与纤维胆道镜联合应用术中诊治胆道结石

    目的 观察胆总管探查手术中应用防漏水支架与纤维胆道镜对胆道结石病人的诊治价值.方法 将2003年1月~2005年3月该院152例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以联合应用防漏水支架和纤维胆道镜(实验组78例)与单用纤维胆道镜(对照组74例)对病人进行诊治,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一次取石率及腹腔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中胆总管结石均术中取尽,肝内胆管结石术中一次性取石率实验组为84.21%(16/19),对照组为54.55%(10/22);实验组平均取石时间为(31.19±2.55)min,对照组为(41.16±1.89)min;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术中一次性取石率及取石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人均无腹腔感染.实验组3例病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赘生物形成,经内镜取出标本术后病理为胆管细胞癌.结论 防漏水支架在术中胆道镜中的应用安全可行,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术中一次性取石率,减少术后残石率和遗留率,节约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为进一步提高内镜对肝内胆道疾病的诊治有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涂从银;吴立胜;汪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附258例报道)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combined contact pneumatic lithotripst,MPCNL)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5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分析其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 258例患者一期取石成功为150例,二期取石成功80例,三期取石成功28例.3例术中大出血分别输血400~800 mL.失血量约50~200 mL,平均约100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5.6d.该组结石取尽率达93%.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小勇;李挺山;赖炳旺;李云;叶正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