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管镜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Her2、P21和P53蛋白表达对乳腺导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曾健;陆云飞;张浩;陈玲;胡翠娥

关键词:乳腺导管冲洗液, 乳管镜, 乳腺肿瘤,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摘要:目的 评价乳管镜下收集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21、P53蛋白表达对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在乳管镜直视下对46例乳腺导管癌和5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乳腺导管病变进行搔刮,收集冲洗液打点涂片.用巴氏法行细胞学检查,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检测.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头溢液涂片上皮细胞量少,细胞往往有变性改变,核浓缩,结构均质化;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细胞量丰富,核染色深,细胞形态保持完整.乳头溢液涂片中有效细胞团明显少于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中的有效细胞团(P<0.01).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良性57例,可疑恶性1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良性56例,可疑恶性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例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低于46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0.05).46例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P<0.05).结论 在乳管镜下收集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涂片的有效细胞团明显多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可作为鉴别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喉镜在隐蔽性下咽部异物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喉镜在隐蔽性下咽部异物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112例有明确下咽部异物史,但常规间接喉镜检查未发现异物的患者,采用电视纤维喉镜检查.结果 发现111例有异物,并全部用纤维喉镜活检钳成功取出异物,1例发现梨状窝有肉芽组织,后经颈部CT扫描发现右侧声门旁间隙异物,行颈前径路切开取出鱼刺.结论 纤维喉镜具有检查全面、观察清晰、定位准确、钳取方便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减少隐蔽性下咽部异物的漏诊.

    作者:周明光;徐红新;肖芒;李旋;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调查与控制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控制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06年1~6月神经内镜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手术环境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25例患者,其中1~4个月(采取控制措施前)17例,发生颅内感染6例,感染率为35.3%;5~6个月(采取控制措施后)8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感染率为12.5%.对手术医师及手术环境进行采样,其中空调柜机及仪器表面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室空气细菌数平均为218 CFU/m3;手术中无菌头皮夹培养出微球菌.手术操作现场观察发现神经内镜清洗不符合要求;外科洗手未按照手消毒产品的要求使用无菌毛巾擦手;无菌手术器械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结论 手术环境、外科手消毒及神经内镜清洗等缺陷是造成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综合原因.

    作者:冯丽;吴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回肠末端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25例,淋巴滤泡增生症29例,溃疡10例,息肉2例,结核8例,小肠出血6例.结论 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可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为首选方法

    作者:颜丽萍;唐建光;苏艺群;刘晓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鼻内镜在儿童后鼻滴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儿童后鼻滴漏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7月该院在鼻内镜下诊断的48例以后鼻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疾病惠儿的诊治过程.结果 该组患儿中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混合感染25例(52.1%)(其中并发鼻息肉2例)、慢性鼻窦炎13例(27.1%)、慢性鼻炎8例(16.7%)、急性腺样体炎2例(4.17%).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3.1个月.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35例(72.9%)咳嗽症状消失,13例(27.1%)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鼻内镜视野清晰,镜体纤细,弥补了儿童检查不配合、鼻咽部难窥视的缺点,因此,鼻内镜在儿童后鼻滴漏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东云;梁建平;袁弘;李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肾移植前胃镜下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101例肾移植前尿毒症患者胃镜下黏膜病变、Hp感染与血清胃泌素、血尿素氮、肌酐的关系.方法 对101例临床确诊为尿毒症的合格病例肾移植前分别进行胃镜检查、Hp检测、血清胃泌素和其他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1例尿毒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病变,胃黏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尿素氮、肌酐成正比.在合并有糜烂、溃疡、息肉等病变时血清胃泌素均有明显升高,与未合并上述病变的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p感染可以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但Hp感染不是尿毒症胃黏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胃黏膜糜烂、溃疡、息肉/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尿毒症胃黏膜病变的主要病因.

    作者:于丰彦;陈向阳;祁力平;曾霞飞;杨彩玲;周福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电子动能碎石治疗膀胱结石(附2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单个较小结石及小儿膀胱结石,直接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电子动能碎石取石;单个大结石及多发结石,膀胱穿刺输尿管镜联合电切镜下碎石取石.结果 22例均一次将结石击碎并取尽结石.结论 输尿管镜及输尿管镜联合电切镜下电子动能碎石取石治疗膀胱结石,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各型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松林;张书贤;徐炜;沈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5%~50%.目前对于内镜介入治疗ABP的作用较为肯定,即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在ABP的病因诊断中仍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相应的介入治疗可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从而使病情迅速缓解并可以减少复发,改善总体预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尽管在内镜介入治疗的时机及指征上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多数学者倾向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从而阻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同时也减少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学森;郝慧菁;侯培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胃镜序贯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出血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①入院后均给静脉补液、扩容、输血制酸及止血,纠正休克.②胃镜下治疗:发现吻合口出血病灶后,采取序贯内镜注射治疗止血,用注射针在出血点进针,在不同组分点注射1/20 000去甲肾上腺素,继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病灶及四周,硬化剂总量6~30mL上述镜下治疗仍有渗血者,必要时喷撒凝血酶.术后处理:保留胃管48 h内间断用空针抽吸,观察止血效果,一旦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再行第2次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术后均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及营养支持等治疗.③内镜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即刻止血:内镜治疗出血停止24 h内未再出血;止血成功:治疗后严密追踪1个月未发生再出血.结果 内镜下止血即刻止血成功,立即止血成功率100%,2例分别在治疗第2、3天再出血,表现渗血,经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近期再出血率占8%(2/25),总有效率100%.结论 胃镜序贯注射止血对机械吻合口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冯凯祥;罗玉君;刘涛;邓丽;黄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阴式超声和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及比较

    目的 讨论阴式超声及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9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阴式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后常规行诊刮或定位活检.结果 阴式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宫腔镜检查明显优于阴式超声.

    作者:李长民;刘巍;谭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附81例报告)

    目的 评价纤维结肠镜诊治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纤维结肠镜进行诊治的81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4例患者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插镜成功,操作成功率为100%,无穿孔病例,7例合并急性腹膜炎的患者系术后确诊,其中右半结肠癌19例,左半结肠癌53例(降结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39例),直肠癌9例,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应用于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治是必要、安全、可行的.

    作者:何葵;陈利生;朱袭嘉;罗吉辉;李君;赵江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23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223例249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3组,并对151侧下段输尿管结石,56侧中段结石,42侧上段结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各段结石均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下段结石清除率98.0%(148/151),中段结石清除率达94.6%(53/56),上段结石清除率达88.1%(37/42).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19/223),包括结石移位、输尿管穿孔、改开放手术、发热等.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式,尤其对中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失败的结石及伴肾绞痛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王小勇;李云;李挺山;赖炳旺;叶正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技术治疗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衰

    目的 探讨孤立肾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微创处理方法.方法 对56例孤立肾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诊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10例;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成功12例,失败2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成功31例,失败1例.结果 发生梗阻72 h内解除梗阻的49例患者在3~12 d内血Cr由235~869 μmol/L降至62~125 μmol/L;血BUN由9.9~40.6 mmol/L降至2.8~6.8 mmol/L;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KUB和B超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诊断,尽早解除梗阻,有效防治并发症,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微创技术是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梗阻的主要处理手段.输尿管逆行插管是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基层医院.输尿管镜下碎石是孤立肾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有条件的医院.

    作者:叶锦;靳风烁;陈锦;李黔生;张克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支架放置1个月组10例,2个月组11例;经胃镜安装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术后1个月、2个月回收支架;支架取出后第6、12、18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支架取出后1年食管X线复查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均成功置入,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咽下困难缓解率均达100%,两组之间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X线复查,支架置入1个月组食管直径由术前的(4.5±1.2)cm改善为(3.2±1.2)cm,支架置入2个月组食管直径由术前的(4.6±1.2)cm改善为(3.3±1.1)cm,两组术后1年食管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回收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孔庆印;姜开通;曾宪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钬激光加气压弹道碎石术(pneumatic lithotripsy,PL)+激光碎石术(laser lithotripsy,L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皮肾镜下PL+L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术后血尿时间1~5 d,1例术后第2天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PL+LL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1.1%(54/76),二期结石清除率80.0%(12/15),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残留结石4例.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田开林;秦勤;王兴尧;曾国华;高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声监测腹腔镜套扎切除子宫肌瘤术创面36例分析

    目的 通过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愈合情况评价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腹腔镜下应用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外突型36例,术后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疤痕愈合恢复情况.结果 线圈套扎法切除浆膜下子宫肌瘤18例创面恢复佳;子宫壁间肌瘤外突>50%者11例,创面4、5周后消失;子宫壁间肌瘤外凸<50%者7例创面恢复慢,并发症多.结论 据超声监测腹腔镜下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但需结合临床分型适当采用.

    作者:杨晓红;夏恩兰;邓美玲;耿建英;姜雯;苏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监测下麻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目的 探讨监测下麻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 监测下麻醉组选取25例患者,应用力月西、利多卡因、吲哚美辛进行监测下麻醉;对照组选取22例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手术时间、费用及术中反应进行分析.术中反应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结果 监测下麻醉组手术时间为(20.50±9.80)min、费用为(615.26±215.65)元,术中反应4分以上5例,3分以下2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85±15.60)min、费用为(926.65±125.95)元,术中反应4分以上8例,3分以下22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监测下麻醉对适宜的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节时、经济的麻醉方式.

    作者:杜江平;李艳;史计月;张丽萍;李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高危病人超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 探讨低压气腹在老年、合并心肺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中气腹机的压力值预设为8 mmHg,根据术中情况再适当调高或调低气腹压力值.结果 75例老年、高危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值控制在6~10 mmHg,3例因暴露欠佳气腹压调至12mmHg.除2例中转开腹外,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降低了老年、高危患者因气腹而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著;孙坚;邓清江;阳平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经腹腔镜或开腹剔除肌瘤、大肌瘤直径小于8cm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2例,开腹组78例,比较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剔除肌瘤总重量、剔除肌瘤个数差异无显著性;比较两组术中出血、大肌瘤位于子宫后壁[腹腔镜组13.41%(11例)vs开腹组23.08%(18例)]、术后发热[腹腔镜组21.95%(18例)vs开腹组48.72%(38例)]、术后使用止痛剂[腹腔镜组41.46%(34例)vs开腹组67.95%(53例)]、住院时间[腹腔镜组(7.14±1.67)d vs开腹组(10.25±2.76)d]、生活恢复自理时间[腹腔镜组(5.45±2.82)d vs开腹组(10.61±5.27)d]和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腹腔镜组(28.25±11.18)d vs开腹组(39.12±13.25)d],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中转开腹比例为2.44%(2例).2年(0.5~5.0年)的随访提示两组间复发率和妊娠率相似,复发率腹腔镜组2.44%(2例)、开腹组3.85%(3例),妊娠率腹腔镜组6.10%(5例)、开腹组5.13%(4例),无瘢痕破裂病例.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大直径小于8 cm的病例,经腹腔镜剔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的优势.

    作者:白文佩;穆兰芳;周应芳;李克敏;林怀宪;秦小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该院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41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412例患者,共行458例次手术,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61例次(13.3%),其中胸膜损伤、气胸4例次(0.87%);术中大出血3例次(0.66%),立即终止手术,留置肾盂造漏夹闭后观察无明显出血,1周后二期碎石;碎石后因视野模糊未能成功留置双J管8例次(1.75%);术后高热、感染16例次(3.49%);术后肾盂造漏管脱落9例次(1.97%);术后KUB见双J管位置异常5例次(1.09%);术后经皮肾通道疼痛14例次(3.06%);术后迟发大出血2例次(0.44%),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无肾脏严重出血不止行肾切除;无腹腔脏器损伤.结论 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大出血、术后感染是MPCNL较严重并发症,须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作者:王大伟;鲁军;夏术阶;文伟;张琦;张捷;韩帮旻;孙晓文;唐孝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的疗效.方法 采用MPCNL治疗65例经保守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 全部病例一期或二期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肯定.

    作者:余良;李鸣;顾磊奇;高雪辉;赵菊红;冯文强;周春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