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华;陈善勤;李健;赖建平
目的评价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或/和水平位).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记录手术方式、术中病变及处理方法、术后换药、窦腔引流和术腔上皮化时间,术后全部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其中Ⅰ型、Ⅱ型(Ⅰ、Ⅱ期)106例,治愈106例(100%).Ⅱ型Ⅲ期40例,治愈32例(80%),Ⅲ型54例,治愈34例(63%).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杨国存;胡建文;曾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间施行的有上腹部手术史的48例LC病例(A组)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进行的无上腹部手术史的100例LC病例(B组)进行对比.结果A组有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4%),B组有1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平均手术时间:A组(68.6±15.7)min,B组(38.6±5.4)min,P<0.01;平均住院天数:A组(5.12±0.61)d,B组(4.96±0.48)d,P>0.05.两组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对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病变,LC是安全、有效的,仍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靖;梁平;杨彤翰;黄小兵;刘锡能;左国华;丁生才;李洪艳;韩克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对周围型肺部孤立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0例周围型SPN患者行血清和健忠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SGF、CEA检测并与40例良性病变进行对照.结果恶性SPN患者血清和健患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SGF、CEA均高于良性患者及对照组,恶性SPN组患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SGF、CEA检测值亦高于健侧,患侧BALF中TSGF测定对恶性SPN诊断的特异性达100%,亦高于CEA的73.3%及血清TSGF的86.7%.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TSGF测定对周围型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健患双侧BALF中TSGF检测对肿瘤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作用.
作者:韩斌德;曾娟琴;熊国亮;熊汉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拟诊鼻咽癌病人行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其中50例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黏膜隆起光滑及粗糙不平可疑病灶;另20例鼻内镜下活检前曾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下数次活检,均为阴性.结果50例可疑病灶中,确诊鼻咽癌30例(60.0%),恶性淋巴瘤2例(4.0%),慢性炎症18例(36.0%);另20例中,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及无异常各10例,除1例经鼻内镜下2次活检确诊鼻咽癌外,余均1次确诊.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鼻咽癌且间接或纤维鼻咽镜下活检阴性者,应改在鼻内镜下活检或直接行鼻内镜下检查及活检;对鼻咽部外观无异常者,应行鼻咽部CT检查甚至CT指导下的进一步活检,以防漏诊黏膜下型、浸润型鼻咽癌.
作者:何超;戴熙善;付彦乔;简洁君;张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子宫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对18例子宫穿孔进行诊断,16例经腹腔镜下诊断并行治疗,2例中转开腹手术.结果腹腔镜诊断并治疗子宫穿孔成功者16例,占88.89%,其中2例因并发其他脏器损伤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子宫穿孔,降低误诊率,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作者:范翠芳;林静;吴晓玲;朱顺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随着这门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该文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边爱平;赵倩;刘格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临床上止血措施虽多,但对于顽固性反复鼻出血,探索简单安全、疗效更好的处理手段仍很必要.本文总结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病人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中扬;零兴勤;梁华;唐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该组32例尿道狭窄,其中前尿道狭窄7例,球部尿道狭窄4例,膜部尿道狭窄9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12例,采用窥视下冷刀和电刀等治疗.结果10例1次手术即获得成功,14例术后行尿道扩张术,7例再次行腔内手术后,随访5~25个月,有效率达97.0%.结论作者认为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效果良好.
作者:曾晔;赖海标;钟亮;黄智峰;赖伟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胸部疑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全麻或局麻下应用电视纵隔镜,经气管前隧道观察并活检气管周围肿物或淋巴结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32例纵隔原因不明肿大淋巴结经纵隔镜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节病者17例,纵隔结核5例,淋巴瘤5例,肺癌并转移4例,诊断不明原因反应性增生1例.本组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平均8mL(5~30mL);手术平均25 min(15~60min).结论纵隔镜对胸部疑难病的诊断与常规临床诊断存在较大差别,该手术安全、准确,可有效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彭忠民;刘奇;王磊;陈景寒;王洲;刘凡英;孟龙;杜贾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内镜下置放金属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姑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病例为恶性疾病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不能外科手术者.自2000年5月~2003年11月共有21例患者接受了胆道金属支架放置术及随访观察.结果放置成功率与临床有效率分别是100%和95%,没有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7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70.8%,60 d内的病死率为4.7%.支架置入后存活时间短32 d.有3例(14.3%)分别于术后90、168、850 d发生支架阻塞,经ERCP确定为支架阻塞的3例患者均行塑料支架置入术,长存活者已超过3年.结论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置入金属胆道支架较经皮经肝和外科手术引流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持久引流胆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李晓林;崔毅;李初俊;梁碧云;付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行输卵管绝育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3月~2004年3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同时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情况.结果在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行绝育术均取得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同时行绝育术是可行的,并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节省费用,减轻患者的病痛,特别是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腹式绝育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唐晖;叶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行LC和拟行LC而中转剖腹手术的急性结石囊炎病例496例,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结果中转剖腹手术12例(2.4%),术后胆漏4例(0.8%),肝总管损伤1例(0.2%),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0.2%),术后膈下感染3例(0.6%),胆总管残留结石5例(1%),死亡1例(0.2%),死于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胆囊周围粘连的分离及胆囊三角区的解剖以钝性分离为主,钝锐性分离相结合;注意确认颈管接合部和显露胆囊壶腹部内侧壁,确认三角区内无肝总管存在,否则应中转剖腹手术.
作者:肖元初;杨志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病人,腹腔镜检查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41例患者术中腹腔粘连情况及处理.结果41例患者有4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分离粘连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下腹手术史的病人仍可选择腹腔镜手术,同样安全、可行.
作者:罗正琴;姚爱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挖出的术式改进.方法选择42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再挖出肌瘤.结果该术式术后6h开始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住院3~5d,无出血、感染、中转开腹、肌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先阻断子宫动脉后挖肌瘤这一新术式的改进,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阳;刘华;马峭岩;袁文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顺行输尿管镜(minirmally invasive pre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B超定位下肾孟穿刺、扩张建立皮肾通道,应用输尿管硬镜于直视下采用钬激光碎石,共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28侧(203例).结果一期碎石率95.2%,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结论MPCNL结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结石一次清除率高、可同期处理腔内病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具备设备条件及技术基础的单位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龚宇;李为兵;卢根生;刘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法研究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35例因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TCRE术,术后超声随访1 a.结果术后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及再度出现的月经量增多,症状的高发期在术后的6~12个月,超声指征为子宫测值增大和修复层厚度增加.3例(8.6%)因疼痛和月经量再次增多而切除子宫.结论超声可以及早显示TCRE术后子宫和子宫腔的变化,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丹;马彦;刘玉环;夏恩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主因间断咯血3 d,突然大咯血约700mL急诊人院.查体:T36.5℃,P100次/min,R25次/min,BPl50/90mmHg.精神差,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不黄,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双侧语颤无增强及减弱,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可闻及哮鸣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12a,高血压病史5a余.
作者:马跃东;龙海;党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内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认识,探讨内镜诊断的依据及鉴别方法.方法对122例经内镜诊断的食管裂孔疝病人的镜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食管裂孔疝的主要特征是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食管旁型病人Z线至门齿的距离无缩短;滑动型病人的Z线至门齿距离较正常人为短(P<0.01).结论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是内镜诊断食管裂孔疝的主要依据,正确判断食管胃交界部位是其与Barrett仕食管的鉴别要点.
作者:金铁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经验.方法分析1991年9月~2002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49例资料.介绍了修补术的方法,并就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中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讨论.结果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一次成功治愈占95.9%(47/49),失败的1例经第2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后的鼻内镜手术治愈率为98.0%;其中1例为额窦后壁创伤内镜下手术失败后改为鼻外进路修补成功.有1例伴有外伤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出现颅高压的并发症,抢救成功.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文卫平;李健;史剑波;陈合新;刘克杰;张湘民;许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总结已实施腹腔镜下切除先天性脐尿管10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脐尿管病,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运芳;阮翊;卢占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