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武;王岳勇;贾姝丽
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纤维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结果36例中,34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纤维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咽喉部血管瘤,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较好方法.
作者:马民;张现忠;郭莉;朱琳;乔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会诊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便携式纤支镜对256例要求会诊的病人进行检查及治疗.结果应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18例,均一次性成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04例,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部感染治愈及肺复张时间缩短,移植病人未出现下行性呼吸道感染;在机械通气中要求会诊的19例患者,经给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机械通气;以呼吸困难原因不明要求会诊的15例患者中,其中3例术后误吸患者在床边成功地将误吸的分泌物吸取,其他患者在诊断明确后转入我科后给予介入等处理,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结论便携式纤支镜可在床边早期发现病变,并可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在会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鸿文;赖国祥;柳德灵;林庆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广元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人民医院2000~2003年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401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恶性肿瘤1038例,检出率为11.04%.其中食道癌548例,占52.79%;贲门癌235例,占22.64%;胃癌250例,占24.08%;其他恶性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乳头部的恶性肿瘤)5例,占0.48%.近年来的上消化道三种主要恶性肿瘤检出率依次为2000年、9.00%,2001年、10.13%,2002年、11.02%,2003年、14.15%.而男性恶性肿瘤检出数为774例,检出率为15.59%;女性为264例,检出率为5.95%;男女检出率之比为2.62.各年龄段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依次为30岁以前,0.15%;30~39岁,1.45%;40~49岁,5.04%;50~59岁,15.65%;60~69岁,27.88%;70岁以上,40.96%.结论上消化道三种主要恶性肿瘤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贲门癌上升为明显;男性恶性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杨广宁;李明泉;熊小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对胸片阴性肺癌的认识.方法收集该院1992年3月~2004年7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前胸片肺部无异常发现,纤支镜检查后诊断为肺癌的5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病灶位于左主支气管隆突旁1例,左下叶主支气管开口及右下肺主支气管开口各1例,左上叶尖、后段开口处1例,右肺主支气管壁1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癌.结论对于年龄偏大的咯血患者,不论胸片、CT是否有阳性结果,建议尽早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夏渝敏;何廷菊;钟德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应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异丙酚在全麻下给42例患者行纤支镜检查,记录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患者清醒的时间.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略增快,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检查结束后患者在2~8min内清醒,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结论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进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检查方法.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邓火金;王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柿石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22例胃柿石的诊治病例.结果该组病例22例患者21例经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成功,4~28 d内胃镜复查柿石排出,成功率95.4%(21/22),1例治疗过程中碎石入肠道出现肠梗阻外科手术.结论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胃柿石可取得明显疗效,胃柿石的形成与胃内高酸状态及胃动力障碍有相关性.
作者:汪平凡;陈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报告640例老年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细菌学检查.结果肺癌320例占50.0%,炎症280例占43.0%,结核40例占6.2%,支气管结石4例占6.2%.结论对原因不明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病理学细菌学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汤育瑛;肖永久;李继东;刘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诊治幼女阴道疾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自1992年以来因反复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患儿35例、阴道出血患儿4例、阴道异物置入史患儿4例,在氯胺酮分离麻醉下行宫腔镜检查.结果43例患儿中发现阴道异物11例,均顺利取出;幼女阴道炎27例,予取分泌物培养,并行阴道冲洗上药;5例无异常发现.结论应用宫腔镜诊断治疗幼女阴道疾病,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冯淑英;杨冬梓;翁梅英;梁玉萍;陈湘云;陈勍;李琳;余妙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组织学类型与年龄段、性别、部位和镜下表现间的关系.方法对104例40岁以下青年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6/1.0,女性比例较中老年患者高(P<0.005).组织学分型明确的88例中鳞癌居首位39.8%,其次为小细胞癌26.1%和腺癌22.7%;104例青年肺癌镜下改变以直接征象为主(75.0%),间接征象占25.0%,鳞癌多呈菜花样新生物,小细胞癌主要呈息肉样新生物和浸润性改变,腺癌则以息肉样新生物和外压及充血水肿兼有为主.病变部位在左右肺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但鳞癌多发于右肺(P<0.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青年肺癌的重要手段,提高对青年肺癌认识和警惕,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熊亮;陶晓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部念珠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对135例可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变部位采样,将采集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对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采样135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诊断肺部念珠菌感染58例.58例均有基础疾病和感染诱因,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属为主(68.97%),病死率为20.69%.结论肺部念珠菌感染的易患因素逐渐增多,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早期诊治是关键.
作者:郏容增;张国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26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探查对腹腔镜的确诊率、治愈率和中转开腹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腹腔镜确诊率为95%,治愈率95%,中转开腹率为6%.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确诊率高、损伤小等优点,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探查手术.
作者:陈昆;朱智辉;谢开汉;刘朝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内镜下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癌性狭窄的疗效.结果36例病例中分别经一次至多次射频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费用低、可反复多次治疗,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张铭;张全卯;单彬彬;郭斌;姜宝艳;赵素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泌尿系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输尿管镜诊断和治疗的5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497例,失败16例,总的成功率为96.90%;输尿管镜用于单纯诊断38例,用于治疗输尿管疾病459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1例,输尿管狭窄24例,医源性输尿管双J管滞留46例,尿道狭窄5例,尿道结石11例,逆行输尿管插管、双J管置入共42例.发生并发症例7例,占1.41%.结论输尿管镜应用范围广,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价值.
作者:郭小林;叶章群;杨为民;刘继红;张旭;庄乾元;陈志强;周惜才;周四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对46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急诊内镜检查Forrest分级为Ⅰ级及Ⅱ级患者,初次均行内镜下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止血治疗,24 h内再出血患者予再次注射治疗并联合电凝或止血夹治疗.结果46例患者初次内镜下治疗均立即止血,24 h内再出血6例,再次内镜下治疗3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初次止血率为86.9%,总止血率为93.5%.结论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肯定,安全,提高了内科治疗效果,减少了外科手术率.
作者:侯华军;刘锦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有效诊治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 3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5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有128例怀疑为胆囊癌而行冰冻切片检查,有4例被诊断为胆囊癌.1例Ⅲ期,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2例Ⅱ期胆囊癌病人中转开腹行根治术后分别于25和13个月后死亡.1例Ⅲ期胆囊癌病人中转开腹行根治术后8个月死亡.在余下的1 203例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Ⅰ期,随访3 a,仍存活.结论胆囊癌存活期短,预后差.腹腔镜术中仔细操作是减少切口转移的关键.及时根治是切除延长UG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作者:付应峰;李恒;兰明银;江斌;狄茂军;周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程度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患者4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即对照组(异丙酚1.20 mg/kg+咪唑安定0.04 mg/kg),B组(异丙酚1.20 mg/kg+咪唑安定0.02 mg/kg+芬太尼0.50μg/kg),C组(异丙酚1.20 mg/kg+咪唑安定0.02 mg/kg+芬太尼1.00μg/kg),D组(异丙酚1.20 mg/kg+咪唑安定0.02 mg/kg+芬太尼1.50μg/kg)各100例.观察术中HR、MAP、SpO2及镇静程度、呼吸抑制、清醒时间等.结果4组基础HR、MAP、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组与A组比较经咽MA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各组间查胃MA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组经咽HR值及查胃HR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B和C 3组经咽SpO2值及查胃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经咽SpO2值及查胃SpO2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C和D 3组呛咳病人显著少于A组(P<0.01),C、D组躁动病人显著少于A组(P<0.05,P<0.01),D组呼吸抑制病人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1.20 mg/kg+咪唑安定0.02 mg/kg复合芬太尼0.50~1.00μg/kg用于胃镜检查安全且效果佳,为无痛胃镜术的佳方案.
作者:唐珩;唐天云;李勇军;刘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及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的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包括6例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人中有1例中转开腹,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13例腹腔镜脾切除平均手术165.0min,术中平均失血87mL,术后平均禁食1.5d,术后平均住院6 d.6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平均手术268min,术中平均失血800mL,手术后禁食2.5 d,手术后平均住院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是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仔细操作,控制脾蒂,防止大出血.
作者:黄飞;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玉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预防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4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一病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于手术结束时向腹腔内注入2 000mL乳酸林格氏液,按传统方法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之后再将腹腔内液体引流.对照组(49例)仅按传统方法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采用国际通用的10分视觉量表法观察两组术后6h和1~4d的肩痛的发生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术后出现肩痛症状者研究组有18例,占36.7%;对照组有27例,占55.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肩痛的比例对照组27例中占25例(92.6%);而研究组18例中仅占7例(38.9%),其比例明显以对照组为高.肩痛出现的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术后6 h和术后3 d之内常见,肩痛的持续天数研究组为(1.8±1.3)d,对照组为(2.4±13)d,P=0.056.疼痛者日平均疼痛分值研究组为(2.9±1.4),对照组为(3.3±1.6),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的时间相似,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相似.结论肩痛是腹腔镜手术后的常见的并发症,手术结束前腹腔内注入液体协助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肩痛的发生.
作者:连蕊;张郁蓉;于绍红;刘春华;周应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患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肿瘤等具有子宫切除指征的65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结果全组58例手术成功,中转开腹手术7例,成功率为89.2%,平均手术时间108 min(80~2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0mL(95~265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腹腔干扰轻,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林长华;邵珊珊;周芬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术式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1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7例.结果87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均保留了输卵管.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能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氨甲喋呤(MTX)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及少见异位妊娠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文悫;高莉;周萍;谭毅;袁英;廖娅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