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82例临床分析

周菁

关键词:老年患者, 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时镜下表现,评价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我院1987年元月至2000年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4 789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 082例,对其临床资料、纤维支气管镜检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肺癌581例(53.7%),慢性炎症340例(31.4%),结核134例(12.3%),支气管黏膜正常11例(1.1%),弥漫性肺部疾病16例(1.5%).肺癌检出率高于同期40岁以下非老年组患者,两组均以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常见.但鳞癌,腺癌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分化癌两组比较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及气管支气管、肺结核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该检查对老年患者较安全,易耐受,但需掌握适应证.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双径路手术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鼻窦镜穿刺套管针分别从下鼻道、尖牙窝穿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切除上颌窦病变;对上颌窦病变较严重者循柯-陆氏手术进路开放上颌窦自然窦口,以利引流.结果:13例上颌窦囊肿,6例单纯性上颌窦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一次性治愈,9例鼻窦炎Ⅱ型患者,7例治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且经济.

    作者:孙楚东;董菊雅;赵国华;姜卫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复发性胰腺炎64例,男2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0岁,病程4~2年,发病平均次数为5.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人的急性发作期或病情基本控制后行ERCP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当即作EST和EBD.结果:48例病人未再复发,8例有时有上腹部疼痛但淀粉酶不高,EST和EBD过程中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EST可畅开壶腹部,使胰腺开口引流通畅,明显减少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作者:张筱凤;张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又称继发性胆漏,是微创手术后的一种特异损伤,其发生率不高,由于其发生原因及特点不同,应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章义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局麻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局麻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对2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改为在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手术更加简便安全、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结论:局麻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果;尹邦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治疗膀胱肿瘤临床报告

    自1996年1月~2000年2月对T1~T2期膀胱癌患者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余清平;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附96例报告)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称纤胆镜)在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和治疗残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1999年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96例,其中术中检查30例,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66例.结果:手术探查认为结石取净,术中行纤胆道检查后仍有16.7%(5/30)残留结石.术后66例中9例T管造影正常,行纤胆镜检查后仍有结石;8例造影有结石,行纤胆镜检查未见结石.经T管窦道取石58例,成功率96.6%.结论:术中及术后应用纤胆镜检查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术后残余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董剑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在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在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1年6月33例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病人的资料.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可明显缩短,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简单可行的、安全快捷的,正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文军;杨劼;叶国麟;谭家驹;潘启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鼻胃镜临床应用价值与操作要点浅谈

    胃镜诊疗技术普及迅速,胃镜镜身趋向变细以减轻减少病人术中术后不适感和并发症.自2000年5月~2001年8月,我们用GIF-16V.X鼻胃镜经口应用诊查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病人1 6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贵君;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三角的解剖观察和处理

    目的:通过对胆囊三角的腹腔镜下解剖观察,以期减少胆管的损伤和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分析2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情况.结果:异常胆囊管占3.4%,胆囊动脉缺如或胆囊三角疤痕炎症分辨不清占17.4%;成功地进行了2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结论:准确可靠地解剖胆囊三角,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关键.

    作者:刘宏;王国华;李智;李雪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8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时镜下表现,评价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我院1987年元月至2000年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4 789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 082例,对其临床资料、纤维支气管镜检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肺癌581例(53.7%),慢性炎症340例(31.4%),结核134例(12.3%),支气管黏膜正常11例(1.1%),弥漫性肺部疾病16例(1.5%).肺癌检出率高于同期40岁以下非老年组患者,两组均以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常见.但鳞癌,腺癌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分化癌两组比较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及气管支气管、肺结核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该检查对老年患者较安全,易耐受,但需掌握适应证.

    作者:周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上海市青浦地区大肠息肉437例分析

    目的:探讨青浦地区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和病理类型,以及与肠息肉恶变和血吸虫病的关系.方法:对大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1.8%.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9%,息肉伴血吸虫卵沉着的占30%,大肠癌组织中血吸虫卵沉着的占42.2%.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炎性息肉以≤1cm为多,腺瘤性息肉以≥1cm为多.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年龄以41岁以上多见.腺瘤恶变率为12.6%.结论:腺瘤性息肉以绒毛状结构易癌变,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血吸虫卵沉着可能是肠息肉和肠癌的诱发因素.早期发现息肉,早期摘除,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刘铁梅;许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室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探讨

    目的:总结作者近2年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所有病例分内窥镜完成的手术和内窥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二类,分别分析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内窥镜完成的手术24例,内窥镜辅助的手术17例.痊愈29例,好转6例,无变化2例,需要处理的并发症7例(8次).均来自内窥镜完成组.结论:硬脑膜下积液、脑室内出血、感染是主要并发症,脑室内肿瘤切除可能有肿瘤脱落致寻找困难.

    作者:陈建良;吴耀晨;向进;陈旭东;陈洪;陈锦伦;张清平;吕文;郭伟;杨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肠穿孔修补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穿孔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小肠穿孔,3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全部在腹腔内缝合打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无肠漏、腹腔脓肿等发生,平均住院日7d.结论: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胡明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镜诊断603例食管癌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食管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估计中的价值.方法:内镜检查及病理学证实食管癌603例、手术与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98例镜下特点,性别、年龄、职业、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603例食管癌中,男425例,女178例.41~70岁,占总检出数的92.04%.农民89.72%.中、晚期食管癌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分别为68.41%、17.40%、10.78%、2.20%.鳞癌89.55%,腺癌10.12%,病变在3cm以下、3.1cm~5cm、5cm以上者侵及外层者分别为29.63%、60.71%、87.50%.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侵及外层者分别为100%、40.82%、64.00%、100%.鳞癌、腺癌侵及外层者分别为47.67%、45.45%.结论:内镜检查是确诊食管癌的主要手段,结合镜下特点和组织学类型,可以初步判断食管癌的浸润深度、范围及预后,有助于拟定确切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志镒;米登海;吴正奇;刘永恒;石淑琴;朱平梅;马有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LC术后并发胆汁性腹水2例报告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汁性腹水曾有文献报导[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汁性腹水甚少,我院同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32例,发生胆汁性腹水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鲜其福;李钠;刘继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术中胆道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术中由手术医生经胃体前壁置入纤维胆道镜循序检查上消化道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结果:受检病人中有34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并作相应处理,1例术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无法明确出血原因部位,术前胃镜检查与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率比较差异显著(0.01<P<0.02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具有操作简便、全面、直观、确诊率高等优点,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前术中检查手段的有力补充.

    作者:冯刚;方兴亮;黄燕君;诸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设备与器械为5例乙状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扭转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4年,无肠梗阻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具有微创外科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小林;杨龙江;靳巍;郭宏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咪唑安定清醒镇静用于胃镜检查剂量与年龄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清醒镇静用于胃镜检查所需的剂量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并观察其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210例胃镜检查患者,先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以后追加0.01mg/kg至OAA/S评分达3分止.记录所需咪唑定安剂量,并记录检查过程中MAP,HR,SpO2和BIS的变化及检查后患者的遗忘度、满意度.结果:咪唑安定用于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其所需剂量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男性γ=-0.784,女性γ=-0.762,P<0.01),而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咪唑安定清醒镇静用于胃镜检查所需剂量与年龄成负相关.

    作者:刘洪珍;邱小蕾;罗笑雁;李世杰;杨承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形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时选用带导丝的聪明切开刀,明显地提高了标准ES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然而始终有一小部分病人可因各种各样的因素仍无法完成标准的EST,而须改用前切开术或针形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istulotomy,NKF),这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方法,其中又以NKF为流行[1~3].一旦采用这两种方法,EST的成功率会明显上升,但其难度和并发症也随之增加[1,4],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本文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重点对针形切刀的应用作一评述.

    作者:李平;张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辅式腹腔镜在泌尿系大器官和复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辅式腹腔镜在泌尿系大器官和复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手辅式腹腔镜施行根治性肾切除、肾输尿管全切除及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各1例.结果:3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肾盂癌和肾癌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手辅式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常规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安全性较高,适合于泌尿系大器官、复杂手术.

    作者:丘少鹏;谭敏;陈炜;陈羽;陈俊星;邓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