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

王鹏举;余晔;罗鸿

关键词:内窥镜, 手术治疗, 鼻息肉, 复发
摘要:目的:为评估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临床资料.既往传统手术史:1次18例,2次13例,3次以上6例.全筛、上颌窦开放术27例,全组鼻窦开放术10例.结果:术后1年疗效:治愈15例,好转13,无效9例,有效率为75.7%.术后6个月并发症;息肉复发7例(18.9%),筛窦腔闭塞5例(13.5%),鼻腔粘连4例(10.8%),上颌窦窦口狭窄、闭塞8例(21.6%).结论:术后黏膜水肿、囊性水泡的形成、水肿性肉芽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活跃是复发性鼻息肉内窥镜手术疗效低的重要原因.通过全身、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及长期鼻内窥镜随访可提高治愈率.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输卵管妊娠伴低血容量休克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与26例无休克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病例,就其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等作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保留输卵管率95.0%(19/20),对照组为100%(26/26).观察组腹腔积血量为(1756.25±499.90)ml,对照组为(332.69±202.51)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输血量为(717.50±338.45)ml,而对照组均无输血.观察组手术时间(145.57±52.82)min,和对照组(125.19±58.08)min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治疗费用(9037.65±1705.03)元,比对照组(6821.32±1715.13)元高(P<0.001).两组术后住院天数相仿,分别为(6.75±1.59)d和(6.50±2.27)d,(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并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仍然是腔镜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为输卵管开窗吸胚术保留患侧输卵管.

    作者:陈全娘;张晓薇;邓志校;胡淑君;吴润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开胸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我们于1995年6月~1999年5月,对剖胸术后因各种原因使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92例,占同期手术的14.1%(92/653).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孙小康;刁明强;郭向东;李冀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80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效果,研讨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方法:行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80例,采用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输卵管妊娠及卵巢切除术等方式.结果:180例异位妊娠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除2例采用5-Fu注射输卵管治疗、术后2周血HCG未下降而改行剖腹切除患侧输卵管外,其余患者血HCG均在2周内降至正常.结论:腹腔镜能对异位妊娠作出明确诊断并施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吴莹;黄云霞;王宪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的特点.方法:对1 14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诊断的病理观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胃炎占首位,达34.04%,其次是急性胃粘膜疾病占13.51%,上消化道溃疡25%,上消化道肿瘤21.40%.肠上皮化生12.98%,不典型增生10%.结论:提示胃镜检查对于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大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别针型带膜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的带别针的Z型带膜食管支架(以下简称别针型支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取出性.方法:实验犬分为 A、B、C、D 4组,分别予放置别针型支架、放置网状记忆合金支架后再放置别针型支架、放置带倒刺的Z型带膜食管支架、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A、 C、 D组分别于支架放置后1、2、4W分批处死实验犬,进行病理分析;B组用于12W后胃镜下取出别针型支架.结果:A组实验犬无1例死亡,C组死亡1只,D组死亡2只.A、C两组病理变化以炎性反应为主,部份出现溃疡;D组病理变化表现为炎性反应、溃疡形成、粘膜缺失、组织坏死、肉芽增生、纤维化等.B组别针型支架均顺利取出.结论:别针型Z型带膜食管支架是一种更安全的新型食管支架,有可靠的稳定性,放置后可以取出,可试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学明;刘泽红;焦峰;赵一奇;周玮;王加林;龚本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反应研究

    目的: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机体的创伤反应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出发,探讨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行LC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将99例60岁以上同时合并有心肺疾病(心功能Ⅱ级)和慢性胆囊疾病的老年病人,分为LC组(49例),与传统胆囊切除(OC)组(50例).监测术前1d、术终、术后第1~3天的体温、血糖、血白细胞计数,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恢复饮食的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肺部感染等.结果:LC组创伤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所观察指标均较OC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创伤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看,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行LC更优.

    作者:赵国发;崔猛胜;马雪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和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心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65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普胸手术59例、心内直视手术6例.VATS(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51例:包括自发性气胸25例,22例行肺大泡切除,3例行胸膜固定;不明原因胸水9例,胸腔镜证实7例为肺癌转移,2例为恶性间皮瘤;凝固血胸及急性脓胸3例;纵膈肿瘤切除4例;肺小结节行楔形切除6例,食管癌行食管切除1例;单侧或双侧内脏神经切断治疗癌性上腹部剧痛2例:心包开窗引流治疗心包积液1例.VAMT(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14例:包括肺癌根治7例,房缺修补2例,二尖瓣置换4例,动脉导管结扎1例.结果:除1例心包开窗引流术后3月演变为缩窄性心包炎而再次手术外,其余病例疗效满意,达到微创、有效及美容要求.结论:随着内镜器械及手术技缩的改善,电视胸腔镜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位星;黄日茂;何争鸣;雷凯波;罗万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为减少术中的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2例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病人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结论:了解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使护理措施在整个病程中确实起到预防及减少出血的作用.

    作者:陈心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内镜复位胃扭转5例体会

    我院内镜科于1999年3月~2000年2月用日本Olympus GIF-Ⅴ型电子胃镜诊断并治疗胃扭转5例,复位成功4例.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刘雅君;李月琴;林碧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海绵状血管瘤1例

    子宫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uterus,CHU) 较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易与子宫内膜息肉混淆,诊断较困难,处理不当易造成大出血.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诊断及治疗过程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马迎春;董建春;刘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膜后阑尾炎

    目的:探讨腹膜后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选择同期252例非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对照,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30±8min较非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22±6min延长(P<0.001),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类似.结论:腹膜后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行,无须中转开腹,但手术时间稍长.

    作者:胡友主;王存川;陈鋆;徐以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腰椎手术入路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可行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腹腔镜腰椎手术技术,确定不同腰椎节段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入路.方法:取家猪40只,均分两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膜入路显露腰2-骶1椎体、椎间盘,比较两种入路的简便性、安全性.结果:经腹腔L6/S1显露组,未发生1例与器械及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经腹腔L2-5以上椎体显露时分离、腰大肌和大血管牵开困难、出血多、椎体难以清楚暴露.腹膜后入路L2-5椎体显露,在结扎并分离一侧腰血管后将腹主动脉及腰大肌向两侧牵开,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术野显露.而经腹膜后显露L6/S1困难,且2例出现左侧髂静脉撕裂.结论:腹腔镜技术进行腰椎手术重复性好,对组织损伤小,术野内解剖结构清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经腹腔入路是显露下位腰骶椎的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途径,而上位腰椎的手术显露宜选择经腹膜后间隙入路.

    作者:吕国华;王冰;钱驭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气道内球囊置入术治疗呼吸道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气道内球囊置入治疗呼吸道大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纤支镜导入球囊至出血部位,并注入生理盐水,使球囊膨胀压迫止血.结果,治疗3例均成功止血,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气道内球囊置入术是治疗呼吸道大咯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陀子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1992~2000年共1 308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结论: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二氧化碳气体及其残留、腹壁戳口的创伤和感染、腹腔内炎性渗出的刺激、阑尾残株炎及精神因素等.

    作者:梅京松;何德林;吴丰学;庞典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50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的选择、术中止血及不同部位肌瘤的处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5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平滑肌肉瘤,立即追加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60ml.全部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对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分别采用套扎、切开分离等术式,安全、可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周克水;张勇;鲁玮;史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248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的疗效分析及术式选择.方法:对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一期联合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与1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T管引流术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较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在术后疼痛,呕吐、恶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有显著意义(P<0.05,两者在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方面亦有显著意义.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优于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但各有其适应证,胆总管内径在0.7~1.0cm,且胆总管结石<1.0cm,特别是胆总管下端结石者,主张用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胆总管内径>1.0cm者腹腔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T管引流术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雷海录;陈勇;邓琰;阎志强;彭立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内镜在胃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胃淋巴瘤患者行EUS检查,与胃镜及活检、胃肠钡餐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例胃淋巴瘤中EUS诊断符合率83.33%,显著高于胃镜(58.33%)(P<0.05)及胃肠钡餐(16.67%)(P<0.05).EUS对胃淋巴瘤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77.78%.结论:EUS诊断胃淋巴瘤的符合率高于胃镜及其它检查,并能准确判断胃淋巴瘤浸润胃壁深度、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情况.

    作者:彭燕;许国铭;邹晓平;金震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并介绍手术操作方法.方法:1997年7月以来,应用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102例,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67例.行肺叶切除54例,全肺切除4例,肺楔形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10例,胸腺切除5例,单发胸膜间皮瘤切除3例,胸膜活检加固定术2例,食管癌切除9例,胸部手术时间60~240min,平均126.5min,术后平均住院9.6d.恶性肿瘤病例术后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因胸膜广泛粘连转传统开胸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就技术操作而言是可行的,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胸部恶性肿瘤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能达到与常规开胸肿瘤根治同等的治疗目的.

    作者:伍硕允;叶敏;陈志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

    随着LC技术的日臻成熟,人们发现,具有微创优势的LC,可能通过对机体更小的干扰来达到维护肝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1].如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手术技术熟练,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可以预期的.我们采用LC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90例.报道如下:

    作者:翟胜;黄正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序贯治疗的研究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内镜下套扎、硬化、及内镜下序贯治疗.结果:三组急诊止血率分别为套扎组91.4%(32/35),硬化剂组89.7%(35/39),序贯治疗组96.9%(31/32);再出血率分别为5.7%,5.1%和0%,套扎组、硬化剂组两者疗效相仿(P>0.05),序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曲张静脉消失率套扎、硬化、序贯组分别为87%,76%和96%,序贯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序贯治疗较单独套扎术和硬化术治疗效果理想,是目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红;聂玉强;吴惠生;李瑜元;佘庆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