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喜;韩丽娜;梁发启;张丽;刘鸿一;柴山
目的探讨腹腔镜Dixon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Dixon术,术中将结肠和肛管外翻切除吻合,腹部不另做切口,常规放置肛管和经腹腔镜操作孔放置盆底引流管.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0(150~210)min,术后1~2 d胃肠道功能恢复并下床活动, 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11)d.3例病人全部痊愈出院, 无吻合口瘘及排便功能异常. 结论该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术中不在腹腔断肠, 减少了腹腔污染及种植转移危险,不在腔镜下腹腔内肠吻合大大降低费用.
作者:李绍杰;王云;马铁祥;王力;夏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致使机体细胞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进而脂肪、蛋白质、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出现临床高血糖和代谢产物酮体的增加,以及其他临床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以大致分为两型(见表1).
作者:邓小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术式改进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23例31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行自足端静脉起逆行分段结扎大隐静脉. 结果 2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 结论大隐静脉并发溃疡的病因以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反流及扩张为主, 治疗方式应以手术为主, 逆行手术方法较传统方法效果更好.
作者:张甦源;曹红;张一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其可能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286例成人肝移植病例术后近期发生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92例. 结果 192例(67.1%)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术后高血压173例(60.5%), 心衰21例(7.3%),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塞)16例(5.6%),肺动脉高压9例(3.1%).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11.2%(32/286).术后早期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晚期高血压则是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所造成;心衰同肝移植术中输血量有明显关系(χ2=20.27, P<0.01);除术前即存在冠心病史外,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可能是发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结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有较高的死亡率.合适的病例选择,维持出入量及凝血机制的平衡是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鞠卫强;何晓顺;朱晓峰;马毅;王东平;钱世鹍;巫林伟;叶勇;黄洁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游离桡骨骨棒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对3例腕舟骨新鲜骨折和5例陈旧性骨折伴骨不连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后,凿取20 mm×3 mm×3 mm游离桡骨骨棒进行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 结果随访6个月~2年,8例骨折全部愈合,7例腕关节功能优良,疼痛消失. 结论采用桡骨骨棒治疗腕舟骨骨折,操作简单,既能有效固定骨折,又能促进成骨作用,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彭丹;陶澄;毛新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RF-Ⅱ型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及增加脊柱稳定性的效果. 方法采用RF-Ⅱ型系统对24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行滑椎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 结果按照术后症状、功能改善综合评价标准,本组优14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椎体复位率100%,无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及矫正丢失,椎体间融合良好. 结论 RF-Ⅱ型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罗石红;何爱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3年3月至2003年1月,采用标准前外侧或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47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脓胸8例(占1.7%).早期死亡1例,死于伤口感染后全层裂开,余肺不张、感染、呼吸衰竭;二期缝合1例;余6例采用早期清创缝合加胸腔引流灌洗,均获治愈.
作者:周荫北;叶仙;唐建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5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 结果低位吻合12例,超低位吻合41例.无切端癌残留,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本组均随访3年,6个月内每日大便次数5~10次者18例,余者均在5次以下,6个月后所有患者大便次数均在5次以下,无大便失禁.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8%(2/53),肿瘤局部复发率5.7%(3/53). 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湘;彭勃;赵祥赓;候开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腹部手术术后止痛的用药方法. 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的120例下腹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硬膜外用药自控疼痛治疗(n=60)和静脉用药自控疼痛治疗(n=60).在术后疼痛治疗的48或72 h内观察记录镇痛效果、用药量和副反应. 结果两组病人均达到良好的术后止痛效果.但静脉给药组镇痛药用量以及嗜睡、谵妄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硬膜外给药组(P<0.05). 结论下腹手术后止痛宜采用硬膜外给药法.
作者:杨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我院共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36例,其中3例(8.3%)术后突发大出血,由于引流管留置合理,处理及时,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子聪;黄国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 方法对22例Ⅲ、Ⅳ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中尽可能多地切除盆腹腔内原发或继发癌灶,清扫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中16例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2 cm). 结果切除前≥2 cm转移癌主要位于大网膜、盆腔和大肠;术后≥2 cm的残留灶主要位于盆腔,其次在胃结肠韧带、肝门和脾门.术后平均随访10(2~14)个月,达到理想手术的16例均无复发,未达理想减灭术的6例患者中复发及存活各1例,死亡3例,失访1例. 结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及复发卵巢癌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师前;智绪亭;李家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结石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效果、适应证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研究组132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内引流;对照组108例,术中不放双J管.比较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伤口感染率、漏尿情况. 结果研究组术后无一例漏尿,伤口引流物明显减少,伤口感染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及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上尿路结石手术.
作者:粟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4年9月29日,我院为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同样异体同位心脏移植术,术后1月患者情况良好,植入的心脏功能正常,报告如下:
作者:吴吉明;易华文;魏尚典;潘道坡;钟发平;方莉;陈德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作者: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腺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曾一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对胰腺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科手术技巧的持续提高、围手术期处理的逐步完善以及新型特效药物的广泛应用,胰腺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但如何进一步减少胰腺手术并发症,仍是胰腺外科的重要课题.壶腹周围部肿瘤病人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行减黄手术可减轻胆汁淤积对肝脏的损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石景森;孙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完全经腹腔镜行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需行脾切除术的患者20例,包括肝硬化继发性脾亢4例,脾假性囊肿1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采用4孔法进腹,先结扎切断脾蒂,将脾脏放入标本袋中,用电动子宫旋切器切成条状分次取出. 结果 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余19例均成功.脾切除术操作时间平均195(135~270)min.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费用不高,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勇;陈恰宜;黄汉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肿瘤的重要方法,姑息性切除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的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关键.但胃癌手术后并发症不可忽视,其发生率因术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在15%~40%之间.胃癌术后并发症近期有感染、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胰腺炎、心肺等器官损害、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肠炎等,远期可有吻合口狭窄、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对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出几点策略.
作者:蒋筱强;刘颖斌;朱锦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诊治输尿管疾病的效果. 方法对222例输尿管疾病患者,应用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76例,取输尿管异物3例,诊治输尿管梗阻43例. 结果 176例(187侧)结石患者中170例(181侧)治疗成功,成功率96.8%;3例输尿管异物均顺利取出;43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39例为输尿管结石,均成功治疗,2例为输尿管狭窄予扩张治疗,2例为输尿管息肉予电灼治疗. 结论输尿管镜术诊治输尿管疾病,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诊疗效果较为确切的泌尿外科微创技术.
作者:李新;廖春望;张能勇;付雷;江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48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胃切除组(A组)290例,近侧胃大部分切除术(B组)190例. 结果 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0.8%、38.3%,B组分别为79.2%、48.3%、23.3%,两组3、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3.8%和2.4%,B组分别为11.6%和2.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能提高疗效,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且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洪坚善;张传珉;刘剑伦;杨南武;陈建思;陈汉华;杨华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小血肿的疗效. 方法 45例硬膜外小血肿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负压引流治疗.以同期30例血肿量<30 ml的硬膜外小血肿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保守治疗. 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均完全吸收,无并发症,恢复良好. 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急性硬膜外小血肿能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优于保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敏;王增亚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