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发魁;赫淑兰;张具仓
总结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体会.回顾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0例,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因踝关节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应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恢复踝骨的稳定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郭玉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探讨网络药房的现状和监管机制.提出建立国内各相关部门协调监管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实行网络药房认证机制、加强网络药房舆论宣传等一系列监管方法.提高合法网络药房公信度,保障社会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程龙;孟锐;王丽娟;张国睿;杜思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29例病人分为2组,均以口服药物治疗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结果:组1(200例):治愈123例,好转65例,无效12例.组2(229例):治愈146例,好转6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3.9%(403/429).结论:临床联合用药治疗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效果满意.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变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区别.结果: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蛋白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密度脂蛋白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病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的风险.
作者:文发魁;赫淑兰;张具仓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 w.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心电图的ST-T改变情况,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7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7.9%和5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心肌缺血,对心绞痛患者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宗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病真菌引起的高致盲率感染性眼病.多见于南方,夏秋农忙季节,其发病率日益增高.2009年7月~12月我科共收治角膜溃疡病例31例,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25例,占80.6%.其比例远远高于往年水平[1],现将资料总结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晏兴云;陈红梅;唐知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瑞芬太尼用于3岁以下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3岁以下小儿眼科手术110例,诱导为:咪达唑仑(力月西)0.1 mg/kg、依托咪酯(福尔利)0.2~0.3 mg/kg、瑞芬太尼1~2 μg/kg、阿曲库胺1~2 mg/kg.麻醉维持:泵入依托咪酯20~25μg/(kg·min),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并间断辅吸七氟醚;观察记录患儿入室后诱导前、插管时、术中30 min、术毕各时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拔管时间,麻醉术中及复苏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全组患儿各点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停药后很快苏醒,清醒时间(7.8±3) min,清醒期出现躁动12例,恶心呕吐13例.结论:依托咪脂、瑞芬太尼复合全麻用于3岁以下小儿眼科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戴峥;杨忠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 n=19)和对照组(B组, n=19).A组每天给予盐酸氨溴索20 mg/kg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B组每天给予单纯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 d.比较2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肺损伤程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酶(SOD)活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患者撤离呼吸机时间上的差异.结果:用药后A组患者的氧合及呼吸力学指标、肺损伤评分、SOD值均明显改善,脱机时间明显较B组短,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或0.05).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有利于ARDS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治疗.
作者:张赤;罗华;张声;张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而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机制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笔者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关系.
作者:牛志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讨论早期测定血糖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预后的分析.方法:对118例经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中血糖正常组70例,血糖受损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糖受损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P<0.01),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早期测定血糖水平可作为判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估计预后情况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超;许旭昀;候凯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麦冬总皂苷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麦冬皂苷D为对照品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在大吸收波长395 nm下测定含量.结果:在0.103~0.36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1.60%.结论:该方法简易,重现性良好,可作为麦冬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许敏;高英;李卫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及意义,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制定规范化护理程序(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结果:使病人的护理更系统化、更规范化.结论:保证手术的顺利和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杂条件下的胆囊结石以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10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9例都有慢性胆囊炎表现,其中胆囊癌4例,胆囊腺瘤1例,胆囊胆固醇息肉17例,胆囊结石87例,胆囊纤维化缩小14例.结论:胆囊切除标本中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多见,胆囊肿瘤少见.胆囊底部体部结石81%,颈部12%,胆囊管7%,9%合并肝胆管结石.根治性切除4例.随访资料显示术后恢复良好97.4%
作者:章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属湿热下注证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疗法及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另服银花泌炎灵片,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银花泌炎灵片对慢性前列腺炎属湿热下注证患者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福君;刘晓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控制门诊医院感染,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抽查2007年~2009年门诊诊断室医务人员的手、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使用中的75%酒精与门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手、物品表面、无菌物品、空气、使用中的戊二醛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门诊诊断室医务人员的手、听诊器、75%酒精监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计袖带监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门诊重点科室:门诊手术室、门诊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物品表面、空气监测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菌物品、戊二醛监测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门诊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心肺脑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1].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为心脏急症中严重的情况.50%以上发生在院前,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 h内死亡.因此,院前心肺复苏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陈立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66例予奥曲肽治疗,60例垂体后叶素治疗,止血后剂量逐减,继续用药3 d.结果:奥曲肽组显效率57.6%,总有效率87.9%;垂体后叶素组显效率26.7%,总有效率56.7%;平均止血时间奥曲肽组为(7.32±2.68)h,垂体后叶素组为(14.78±4.56)h,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的有效率分别30.3%,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止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内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药物,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两组有效率无差异也提示基层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价格低廉的垂体后叶素作为替代品.
作者:赖永威;李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0.35%、0.5%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在颈丛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总结三者特性及安全性,辩析三者效果的异同.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35%罗哌卡因组(20例)、0.5% 罗哌卡因组(20例)与0.25%布比卡因组(20例) ,观察三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反应.结果:三组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罗哌卡因相对0.25%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佳.0.35%、0.5%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 P <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 P<0.05).结论:二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但0.5% 罗哌卡因相对0.3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其副作用.
作者:邓书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方法.方法:46例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管理,间歇性导尿的应用.结果:在脊髓损伤的任何时期,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管理和训练排尿功能都至关重要.结论:做好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和改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彭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血栓心脉宁片加拜阿司匹灵,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灵,疗程28 d;同时2组静脉输注舒血宁20 mL.采用神经功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3±10.5)分,治疗28 d后为(11.2±4.3)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9.3±3.4)分( P<0.01);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22.7±10.1),治疗28 d后为(15.2±4.1)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4.3±3.4)分( 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多改善(5.3±2.4)分( 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加拜阿司匹灵片优于单纯应用拜阿司匹灵片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作者:杨青兰;谷艳;周萍萍;刘峰;刘正然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