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临床意义

陈春媚;姚清深

关键词:大肠癌, 体外肿瘤药敏试验, TECIA法, 个体化化疗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59例大肠癌患者对阿霉素(ADM)、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卡铂(CBP)、顺铂(DDP)、氨甲喋呤(MTX)6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人肠癌患者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17ECIA).结果:59例大肠癌对肿瘤组织的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Fu>MMC>ADM>MTX>DDP,联合用药的抑制率为MMC+DDP+5-Fu>MMC+5-Fu>DDP+5-Fu.结论:大肠癌是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好的肿瘤,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在指导大肠癌的临床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积大本特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出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坦洛新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对结石排出的促进作用.方法:98例患者按照碎石后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碎石后第1 d、7 d、30 d分别复查KUB,统计结石排净率.结果:碎石术后第1 d,2组结石排净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碎石术后第7 d、30 d积大本特(商品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组结石排净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使用积大本特可以促进结石的排出.

    作者:郭彬;卢小刚;吴文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改变

    目的:应用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视功能检查方法,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与正常眼作对比,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的空间频率特点.方法:选择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36例(48只眼),正常对照24例(48只眼),应用RM-800视觉检查仪进行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检查,经SPSS进行组间对照t检验.结果: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在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与上正常对照组的对比在12周/度,18周/度及24周/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高频段空间对比敏感度损害.

    作者:陈霄雅;王晓娟;崔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伪膜性肠炎13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荫(CD)引起的结直肠粘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受累粘膜表面常有伪膜形成而得名.临床多见于腹部手术和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11600例诊断PMC 13例,其临床及内镜特征报道如下:

    作者:曾亮海;李超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参加工作护士书写护理病历存在问题与分析探讨

    护理记录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医疗资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规范化的护理记录可以确切的反映病人的健康情况,还可以作为法律让据,所以护理记录的止确书写尤为重要.

    作者:陈素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照组选用头孢吡肟,两组均联合静点红霉素及口服希舒美(阿奇霉素),连续用药5 d.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率73.3%.结论:哌拉两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疗效优于头孢吡肟.

    作者:韩丽;李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患者因肾功能严重恶化,肾小球单位大多数硬化,相应肾小管及周围组织萎缩,造成以尿素氮(BUN)、肌酐(CR)等小分子物质毒素在体内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我院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50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茹克亚·阿不都热依木;石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血塞通软胶囊,疗程4 w.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随访.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月.随访4个月后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低.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于德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截肢患者术后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3年5月~2007年6月47例接受截肢手术的病例,术后采取加强心理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策略.结果:除3例患者死于术后严重感染外,所有患者皆能止确面对现实,痊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护理策略选择是截肢患者术后良好愈合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竹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种不同病原学患者的病死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者与未抗病毒治疗病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乙肝病毒呈复制状态、病变呈肝硬化基础、男性、年龄较大、未应用抗病毒治疗者其病死家较高.

    作者:刘添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4例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放射治疗10 d,同时配合康莱特注射液20 g/d,从放疗第1天开始连用21 d为一周期,连续观察两个周期;对照组仪行放射治疗.结果: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1、2级疼痛止痛疗效相似(P>0.05).3级疼痛完全缓解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提高放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放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玉霞;张霄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Wallenberg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由Adolf Wallenberg于1895年首先报道,是由供应延髓背外侧区血流的动脉闭塞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临床比较少见且较多不典型病例,现就本人近5 a收集的38例做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梅毒的护理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痛苦,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2005年1月~2007年12月,调查我院乳腺科和妇瘤科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共2924人,经血清学检查共筛查出梅毒患者42例,占1.43%,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陆英;石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6例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的护理方式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LC的围术期护理过程.结果:96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6 d.结论:对LC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作者:赵亚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112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患.使用一种药物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我们使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

    作者:李高凯;杜选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腩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49例,单用纳洛酮组46例,单用醒脑静组42例,用药10 d为1个疗程.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10 d、20 d后神经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纳洛酮组及醒脑静组(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比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易超亮;易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我院骨科2004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9例,均施行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颅骨牵引护理、气管食管推移、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管理、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9例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稳定.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性愈合15例,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作者:陈琼芳;唐四桂;覃瑜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足部钉刺伤后慢性骨髓炎10例分析

    目的:探讨足部钉刺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以来收治的10例足部铁钉刺伤后导致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其中跖骨7例,跟骨3例,总结分析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Ⅰ期愈合,随访11个月~3 a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足部钉刺伤后导致的慢性骨髓炎,要做到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涛;王利;陈传煌;宫云霞;李文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肺癌细胞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对比分析

    回顾性研究80例肺癌根治术术前的细胞学检查资料,并将细胞学与根治术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细胞学灵敏度Se值为66%.结果表明:细胞学检查仍可作为肺痛快速简便筛选的诊断方法,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检查应作为肺癌细胞学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α受体阻断剂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α受体阻断剂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4 w,治疗组加用经直肠微波治疗,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19%与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微波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莫非;贾志刚;赵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培本通幽汤对便秘小鼠胃肠蠕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培本通幽汤对便秘小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苯乙哌啶制作小鼠便秘模型,给予培本通幽汤,观察各组小鼠首粒排便时间以及第0、1、3、5 d干粪点数、不排便只数变化.结果:通幽汤组小鼠的首粒排便时间及干粪点数、粪便重量、排便小鼠数量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便秘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本通幽汤可以润肠通便、增强小肠推进性运动,加速内容物的排泄,能够有效治疗便秘.

    作者:刘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