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胸部X线检查诊断婴幼儿肺炎的重要意义

张全成

关键词:X线检查, 婴幼儿肺炎, 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行胸部X线检查诊断,探究对婴幼儿肺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320例肺炎患儿.结果:320例临床诊断婴幼儿肺炎患儿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野小点状小片状阴影24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127例;表现为肺门增浓213例;表现为肺气肿或局限性肺气85例;表现为肺野实变性改变19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婴幼儿肺炎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观察病变范围、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经超声引导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住ICU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式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统计经超声引导下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机械并发症,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死亡例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0,P=0.035);机械并发症比较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 P=0.602).结论:经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掌握,可作为置管困难患者及初学者的首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颈内静脉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病风险.

    作者:孟玉兰;单新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记录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超声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肝细胞癌82例、肝脓肿1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4例、肝血管瘤3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4例,肝腺瘤6例;通过量化分析,82例恶性病变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比80例良性病变少(P<0.05);恶性病变灌注指数比良性病变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能提供丰富影像学信息,如数据测量和形态学,且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与MRI对诊断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精神质量、躯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联合舒适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作者: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型超声应用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B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B超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超声检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在所选研究对象中,B超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0%;而普通病理学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6.67%.对于患者在B超诊下的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分别为88.46%、75%、95.83%以及50%.结论:B超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各项属性,具有更高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年来初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和常规然负重中立位MRI扫描,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颈椎失稳和椎管狭窄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滑动距离、椎间盘突出诊断率、椎间盘突出经线和椎管前后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失稳和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突出率和突出经线,以及椎管狭窄程度等病变情况,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儒牛;刘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研究

    目的: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作为本次实验探讨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自21例.其中常规组行X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出腰椎滑脱率方面,X线平片检查的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在检出椎弓峡部裂方面,行CT检查的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发现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应当结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促进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率临床检出率提升.

    作者:薛时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均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随机选择114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阳性率,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4.39%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0.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均属于常用的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方法,其中心脏彩超诊断阳性率较高,更利于早期诊断,促使患者实现早期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丁永来;张永生;胡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胃窦部病变,内窥镜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X线钡餐发现胃窦部病变,通过内窥镜检查取活检,对窦部病变的确诊.方法:对本组400例胃窦部病变患者的内窥镜检查结果和X线造影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400例中X线,误诊胃癌为胃窦炎者5例,90%左右为X线阳性,10例窦部粘模正常.结论:X线钡餐是由间接印象构成,对细微组织结构尚有欠缺.目前内窦镜检查具有领先技术,对胃肠道病变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但要结合临床适应症.不能用于常规检查,还是以X线钡餐为首选.若诊断有困难者,则考虑内窦镜进一步检查.

    作者:刘学军;贠新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患中选择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各40例.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得到良好效果,但卡维地洛的疗效更为显著,故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9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研究组,P<0.05;另外,参照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研究组,P<0.05;参照组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灵敏性以及特异性较好,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作者:鲁磊;王芳;邢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分析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是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肺部疾病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治疗主要依靠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而且患者还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比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辅助呼吸、留置管等容易诱发肺内真菌感染,需要加强防护,提前做好预防肺内真菌感染,减少发病机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昌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无症状型宫外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入院后皆给予腹部超声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检查方式的宫外孕检出准确率.结果:60例孕妇皆经手术证实为宫外孕,而经腹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0%,经阴部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58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二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P=0.004<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庞欢;杨景;徐文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

    现阶段,影像设备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尤其以医学范畴内的影像技术为主.医学装备的快速发展需要医学影像人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策略.

    作者:薛洪阳;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腰椎骨折病例的CT诊断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病例的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对其进行X线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诊断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70%(P<0.05);X线检查在椎弓根间距增宽、椎体脱位、骨折片突出椎管、附件骨折、椎体压缩以及骨折线上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CT诊断(P<0.05);患者的CT诊断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68%(P<0.05).结论:相对于X线检查,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诊断率更高,具有更好的诊断功能与诊断效果,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效果.方法:笔者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接受治疗的2508例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的基础,回顾分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等不同疾病患者H p感染阳性情况.结果:全部2508例观察对象中1644例阳性,阳性率为65.56%,其中,胃反流性胃炎占65.81%,十二指肠溃疡占68.37%,慢性胃炎占69.26%,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患者H 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胃肠疾病患者(P<0.05).结论:H 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需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根除Hp感染现象.

    作者:戴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前置胎盘患者中晚期妊娠引产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前置胎盘患者中晚期妊娠引产的价值.方法:对78例需行引产术的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患者在引产术前1~4小时先行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与栓塞,然后采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和口服米非司酮引产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血管造影与栓塞技术成功,78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平均24h胎儿及附属物娩出,引产出血量平均120m l,无一例子宫切除,术后平均38d恢复月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可明显减少出血,有助于促进安全引产、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王芳清;郭庆;赖玲;唐昌连;王湘平;丁仁海;罗龙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就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作以探讨.方法:依据手术室内是否采取护理路径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T0、T1、T2时间点H R、M A P、血糖、H E、E、皮质醇水平以评估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HR、MAP、血糖、NE、E、皮质醇指标在T1时间点的水平高于T0时间点水平,前述各项指标T2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P<0.05),前述各项指标水平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通过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能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纯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中的沟通方法与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的沟通方法与应用价值并作分析比较.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15日—2016年6月16日期间收治入院并且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给予沟通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而且无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沟通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恢复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单纯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声表现明显不一致,观察组的肝动脉血流量、峰值速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肝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浩;杨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