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目的:探讨X线钡餐发现胃窦部病变,通过内窥镜检查取活检,对窦部病变的确诊.方法:对本组400例胃窦部病变患者的内窥镜检查结果和X线造影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400例中X线,误诊胃癌为胃窦炎者5例,90%左右为X线阳性,10例窦部粘模正常.结论:X线钡餐是由间接印象构成,对细微组织结构尚有欠缺.目前内窦镜检查具有领先技术,对胃肠道病变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但要结合临床适应症.不能用于常规检查,还是以X线钡餐为首选.若诊断有困难者,则考虑内窦镜进一步检查.
作者:刘学军;贠新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展开了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深入研究.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2014年3月之间在本医院进行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的患儿,在这期间一共有90例.笔者将这90例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以及氧雾吸入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变化情况,通过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7到8天,咳嗽消失时间大概在第五天左右,啰音消失时间大概在第五天到第六天之间.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0到12天,咳嗽消失时间大概在第7到八天,啰音消失时间大概在7到9天左右.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两组比较差异是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44%,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高于对照组的.结论: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佳方法是对药液进行雾化处理,这种治疗方法更加快捷有效,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作者:杨月敏;张玉柱;宋玉玲;张岩;杨茜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妇产科疾病应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其中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与盆腔附件炎性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40/60),显著低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必要时可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杨学红;张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且病程在3月内.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V A S)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的VAS评分均降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且病程小于3个月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好,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早期治疗.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高症产妇,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为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对血压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与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对130例术前经超声和CT检查,外科手术证实为肝破裂患者,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0例急性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真性肝破裂85例,手术结果90例,漏诊2例,漏诊率为2.30%;包膜下肝破裂16例,手术结果13例,误诊3例,误诊率为18.75%;中央型肝破裂23例,手术结果27例,漏诊4例,漏诊率为14.81%.诊断准确率为93.08%,总漏诊6例,漏诊率为4.61%,误诊3例,误诊率为2.30%.结论:超声诊断急性外伤性肝破裂方便、快捷、价廉,准确率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阿凤珍;朱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A检测(MSCTA)以及肝脏动脉造影检测(DSA),比较两种检测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情况.结果:经后期病理检测证实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存在变异血管,多层螺旋CTA对变异血管检出率为100.0%,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A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A能有效提高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检出率,增强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
作者:尹红军;余杰;欧阳华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研究组采用B超诊断,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套叠患儿中采用B超检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16例,并对每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与HRCT联合扫描.应用Mcloud分类法对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分类.结果:16例行影像学检查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中,磨玻璃样影16例(100%),丝网状影13例(81.25%),小圆结节影9例(56.25%),小叶间隔增厚11例(68.75%);多发实变影13例(81.25%),细支气管扩张11例(68.75%),肺气囊5例(31.25%),肺大泡2例(12.50%),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6.25%).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通过正确认识该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冉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0年2—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清除血肿,观察组行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8%、死亡率2%,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80%、死亡率22%,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显著.结论:应将锥颅血肿碎吸术应用到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张冯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对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颅部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12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后,微栓子阳性患者有51例,所占比例为42.5%;微栓子阴性患者有37例,所占比例为30.83%;比较微栓子阳性患者与微栓子阴性患者的血小板及高密度脂蛋白数值得出,微栓子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显著高于微栓子阴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数值低于微栓子阴性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栓子是反应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标,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可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可早期监测病情进展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大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106例,利用超声诊断,深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判断病患的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106例使用超声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当中,经过病理诊断证实,有103例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正确率达到97.17%,和病理结果接近.同时,病患的损伤瓣膜主要是主动脉膜(A V),病变位置和主要累及心瓣叶基底部.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有效的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对病变瓣膜和累及位置判断,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诊断方法理想,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帮助患者早期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临床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共收治78例慢阻肺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实施不同护理模式之后,皆有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幅度上,对照组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莫冬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患者予以经胸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学诊断后确诊的47例心脏粘液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为单发心脏黏液瘤,其中有左房黏液瘤40例,7例右房粘液瘤,大瘤体投影面积为5.5c m×4.3c m,小瘤体投影面积1.4c m×1.2c m;40例瘤体为椭圆形,7例为分叶状瘤体;瘤体边缘光滑者32例,瘤体边缘毛躁者15例;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与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经胸心脏超声的诊断率为95.74%,对比无显著意义(χ2=2.10,P>0.05).结论:心脏黏液瘤予以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高,可清晰显示瘤体形态,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对心脏粘液瘤的早期诊断效果确切.
作者:龚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术后苏醒延迟是指全身麻醉停止给药后90分钟,排除脑血管意外,患者仍然意识不清即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没有恢复等.它导致脱机困难,增加患者术后风险.静脉药物的蓄积和残余作用是老年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呋塞米抑制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间接加速麻醉药物排泄.呋塞米能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
作者:李明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SI)在测定肝脏硬度与肝脏病理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受试者,通过SSI检查、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检出结果得出二者相关性.结果:肝穿刺活检病理分级显示S1、S2、S3、S4例数分别为40例、40例、17例、3例,S S I检查显示患者肝脏硬度分期F0、F1、F2、F3、F4分别16例、34例、31例、13例、6例.将数据纳入统计学检验显示,肝脏硬度与组织活检病理之间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r为0.619,提示二者之间有正相关性.结论:经S S I所测得干在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病理之间相关性较好,有利于动态监测肝脏纤维化进程,帮助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锋;陈微微;沈丽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是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肺部疾病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治疗主要依靠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而且患者还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比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辅助呼吸、留置管等容易诱发肺内真菌感染,需要加强防护,提前做好预防肺内真菌感染,减少发病机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昌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住ICU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式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统计经超声引导下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机械并发症,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死亡例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0,P=0.035);机械并发症比较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 P=0.602).结论:经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掌握,可作为置管困难患者及初学者的首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颈内静脉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病风险.
作者:孟玉兰;单新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