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王新华

关键词:CT诊断,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试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明确诊断出患者的病理分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腰椎骨折病例的CT诊断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病例的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对其进行X线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诊断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70%(P<0.05);X线检查在椎弓根间距增宽、椎体脱位、骨折片突出椎管、附件骨折、椎体压缩以及骨折线上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CT诊断(P<0.05);患者的CT诊断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68%(P<0.05).结论:相对于X线检查,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诊断率更高,具有更好的诊断功能与诊断效果,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比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为47.2%,低于动态心电图诊断81.9%(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和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和室性早搏成对等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作者:姜晓霞;龙文军;张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选用一般护理对患者进行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程度、复发率、患者了解率等.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9.0±2.0)d,复发率为8%,患者了解率为90%,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5%;对照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1.5)d,复发率为25%,患者的了解率为70%,患者的满意程度为6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了解率和满意程度.

    作者:周春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精神质量、躯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联合舒适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作者: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指标.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等神经电生理方法测评.结果: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组1患者其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异常占93.02%;对比组2异常率78.94%、组3异常率61.53%;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增加,其周围神经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结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自觉症状前,其神经就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给予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能有效地查出患者病情.且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查出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福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应用M R I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诊治的20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分析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通过对所选的20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孕囊均能够清晰的显示,在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是主要分布位置.结论: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利用MRI,能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借鉴.

    作者:张正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

    目的:对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就诊我院的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将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作以比较以评价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均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实施后2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S 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缩短患者救治流程各阶段耗时,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与MRI对诊断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葡萄胎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通过对40葡萄胎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于葡萄胎疾病诊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为葡萄胎的40例患者资料,将其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诊断葡萄胎的准确性.结果:2010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超声诊断为葡萄胎40,均行清宫术治疗,组织送病理检查,病检结果为完全性葡萄胎30例,部分性葡萄胎6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绒毛膜癌1例,稽留流产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结论:超声诊断葡萄胎准确率较高,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关键的随访手段,对于葡萄胎清宫手术或是后期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之,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香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无症状型宫外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入院后皆给予腹部超声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检查方式的宫外孕检出准确率.结果:60例孕妇皆经手术证实为宫外孕,而经腹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0%,经阴部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58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二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P=0.004<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庞欢;杨景;徐文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时限性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科救治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54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救治的停留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对照组停留时间为40.91±21.83分钟,实验组为30.29±14.78分钟,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停留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时限性绿色通道服务流程进行管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进一步提高绿色通道救治的高效性.

    作者:赵绮华;管癸芬;谢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促甲状腺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内的促甲状腺素是否与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学和活检的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单纯组60例为甲状腺癌,转移组2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同时采用TNM分期显示单纯组Ⅰ到Ⅱ期人数为37人,Ⅲ到Ⅳ期人数为23人.对血清促甲状腺素进行分析.结果:单纯组的促甲状腺素水平要显著性低于转移组(P<0.05).分期对比结果为促甲状腺素水平随着分期而增加(P<0.05).结论:随着甲状腺癌病情的进展患者体内促甲状腺素增加,淋巴结转移患者要显著性高于甲状腺癌患者.

    作者:侯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MRI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接受多期动态增强CT和MRI检查诊断.结果:MRI病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MRI多期增强扫描能有效显示小肝癌病人的血供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作者:李丙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诊断应用99Tcm-MIBI显像诊断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诊断应用99Tcm-MIBI的诊断效果和准确性.方法:对我院中2015年1月—2016年8月中收治的30例疑似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99Tcm-MIBI、甲状腺彩超、CT诊断三种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对三组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结果:99Tcm-MIBI的诊断方式灵敏度较其他两组更高,并且其特异性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现象对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检出率,甲状腺彩超检测以及CT检测均有良好的诊断结果,但99Tcm-MIBI诊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邱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患者资料来源于此期间就诊于我院的68例为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4.12%,治疗依从率为97.06%,远远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的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及依从性,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掌握激励与约束的指标转换防止医院经营决策失误

    随着卫生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的内涵有了很大变动.过去是激励指标,现在转换为约束指标,医院管理者只有了解和掌握财务指标性质的变化,才能把握好医院管理的方向.

    作者:秦月清;石一涵;于润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临床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共收治78例慢阻肺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实施不同护理模式之后,皆有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幅度上,对照组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莫冬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2015年7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疑似肺癌患者,均予以螺旋CT进行诊断检查,将诊断获取到的信息同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肺癌的检出率为81.1%,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95.2%,但其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谷存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