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延斌;李笃竽;梁若冰;吴忠;张凯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副肿瘤风湿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副肿瘤风湿综合征患者126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疼痛程度以及QOL评分.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和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副肿瘤风湿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侯俊杰;王玲;王春波;刘海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灸治疗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胃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MTL、G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胃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灸可有效改善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胃动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格娟;庞瑞;孙永强;谢丹;马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环氧化酶2(COX?2)及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上皮化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8例作为实验组,20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RT?PCR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下鼻甲黏膜组织EMP1、COX?2以及Stathmin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三种因子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EM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EMP1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2及Stathmin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COX?2及Stathm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上皮化生程度有关,联合检测EMP1、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可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情况.
作者:宋红毛;怀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护理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化疗延迟情况、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化疗延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骨肉瘤患者,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琳;杨丽;张倩;李笑颜;彭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阿霉素耐药的MDA?MB?231/ADR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耐药和不耐药两种细胞系中L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脂质体转染LIF表达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检测过表达LIF对MDA?MB?231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siRNA干扰LIF的表达后,CCK?8检测MDA?MB?231/ADR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LIF对MDA?MB?231/ADR细胞AKT信号活化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耐药的MDA?MB?231/ADR细胞中LI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作处理的MDA?MB?231细胞.LIF过表达可增强MDA?MB?231细胞的活力并降低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抑制LIF的表达可逆转MDA?MB?231/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过表达LIF可以磷酸化激活细胞中的AKT信号.结论 LIF通过活化AKT信号通路诱导MDA?MB?231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靶点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作者:喻晓丹;龙晨蒙;何兆忠;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花旗松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给予不同浓度(5、10、20、40μM)花旗松素处理不同时间(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Bip)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 10、20、40μM花旗松素处理A549细胞24~72 h均可显著抑制其增殖(P<0.05),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10、20、40μM花旗松素处理的A549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旗松素处理的对照组(P<0.05),GRP78/Bip和CHOP的表达及ROS的产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可明显抑制花旗松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GRP78/Bip和CHOP的表达及ROS产生的影响(P<0.05).结论 花旗松素可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应激,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进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符小玲;赵兴丹;张倩;翁艾罕;周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空白细胞组、0.25%DMSO溶剂处理组、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组(含总生物碱浓度分别为36.9 mg·L?1、49.2 mg·L?1、61.5 mg·L?1).采用MTT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倒置光镜及透射电镜等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细胞周期变化、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0.25%DMSO溶剂处理组比较,61.5 mg·L?1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呈现较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含太白贝母总生物碱36.9 mg·L?1、49.2 mg·L?1、61.5 mg·L?1的提取物分别处理细胞48 h,细胞生长抑制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PI单染结果显示,36.9 mg·L?1、49.2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可将细胞阻滞于G2和S期,61.5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可将细胞阻滞于G2和G1期;61.5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48 h,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发生显著坏死样变化.结论 碱化热回流法提取的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结肠癌SW480细胞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为其机制之一.
作者:肖忠华;牟凤林;邓晶荣;郝坡;王静;谢仲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KPS和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KPS和QOL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KPS和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婷;李宏;王慧芳;向贵;盛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标准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3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方案采用3周期TP方案(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或多西他赛75 mg·m?2联合顺铂75 mg·m?2,21 d为1周期)新辅助化疗+顺铂(100 mg·m?2,21 d为1周期,共2周期)同时期放化疗,患者放疗开始后第8~21 d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 mg·m?2)靶向治疗.放化疗结束后12周,根据RECIST 1.1版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 3.0版标准评价急性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方案耐受性好,3例患者出现放疗暂停,但均按计划完成放疗;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76.9%的患者按计划完成2周期顺铂同时期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时期放化疗期间常见的Ⅲ~Ⅳ度毒性反应分别为粘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反应和呕吐,3例患者出现Ⅳ度急性毒性,未发生毒性相关的死亡.12例患者治疗后12周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100%.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标准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宇;李燕娴;王茗;刘怀;李煜;郭戈杨;王勇;胡英;罗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TNX方案(多西他赛+奈达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NX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d1;奈达铂90 mg·m?2,d1;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d1~14;3周为1个化疗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PR 15例(75%),SD 4例(20%),PD 1例(5%).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35%),Ⅲ级贫血1例(5%),未发生Ⅲ~Ⅳ级血小板减少以及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结论 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NX方案诱导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耐受性良好.
作者:杨丽;周洋媚;沈倩;孙伟;刘东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 cells)是一类细胞表面既有NK细胞受体,又有T细胞受体的特殊T细胞亚群,是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同时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参与者和调节者.活化后的NKT细胞既可作为效应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能激活多种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NK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应用等研究进展.
作者:吴劼;苏敏;王文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多药耐药性是近年来癌症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药物传递系统为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以Pluronic为载体的聚合物胶束由于其自身具有可以逆转MDR的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Pluronic的生物特性、逆转MDR的机制及药物载体功能进行综述.
作者:李倩;尹东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64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49岁,将其随机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T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患者均使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24 h镇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组术后2、4、12、24 h的静息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4 h的运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恢复肠道功能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T组平均住院天数较C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TAP阻滞可显著缓解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作者:曾军;龙子悦;廖依晓;夏月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Hp)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浅表性胃炎48例、胃溃疡38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和PGⅡ)和胃泌素17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和Hp感染阳性率,以及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 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升高,Hp感染阳性率高,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王春芳;刘兵;孙光;徐瑜杰;彭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元(ARC?G)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牛蒡子苷元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24、48、72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牛蒡子苷元作用于U251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牛蒡子苷元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黄鎏;黄军;杨秋荣;刘栋梁;汤立;罗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伤口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6.0 g静脉注射,研究组患者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伤口恢复状况、伤口感染状况、治疗效果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托品作为骨肿瘤患者术后伤口的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恢复期伤口的感染,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澜;秦辉;耿蓉蓉;李冬;周碧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合成一系列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白杨素为起始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引入苯并咪唑衍生物,合成9个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3~11.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3~11对人源性胃癌细胞MGC?803,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G?2和鼠源性胃癌细胞MFC的体外抗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10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 合成的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均用1H NMR,MS确证.相比于乳腺癌细胞MCF?7和肝癌细胞HepG?2,化合物3~11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活性更好.化合物4、6、7、9、10、11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活性优于白杨素,化合物7、10、11对胃癌细胞MGC?803和胃癌细胞MFC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其中化合物10对鼠源性胃癌细胞MFC的IC 50值为(25.72±3.95)μM.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0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结论 化合物10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强,能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MFC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化合物10可作为抗肿瘤候选药物进一步优化和评价.
作者:聂少林;王海洋;许泽峰;邓湘萍;王哲;曹轩;唐国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补肾方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健脾补肾方治疗.采用RECIST实体瘤标准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TIMP?1水平明显降低,QLQ?C30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和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健脾补肾方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葛少华;孔凡萍;邓正明;潘超;曹仕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连花汤联合放化疗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功能、KPS评分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154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花汤方剂.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Th1细胞因子、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IL?6、IL?10、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体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92%,对照组为5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黏膜糜烂和脱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放化疗患者应用连花汤联合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金莲;刘宇新;梁卓;李皎;唐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尿嘧啶、顺铂联合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血管新生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接受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可更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并抑制肿瘤恶性程度.
作者:白启轩;程建平;赵晓琳;李珍;于久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