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杜景俐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X线, CT, MRI, 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应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的5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行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对比50例患者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CT与MRI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时,CT和MRI对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且MRI检出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手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科室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2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入院后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CT工作站完成三维图像后处理,将多层螺旋CT结果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均经过多层螺旋CT终得到确诊,患者中26例发生在膀胱三角区,4例发生在右侧壁,2例发生在左侧壁.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表现形式各异,多表现为突入膀胱内的软组织肿块,呈丘状、半丘状或菜花状,螺旋CT平扫CT值为20~40HU,24例浸润性生长且伴有膀胱壁不过则增厚、僵硬,8例侵犯直肠前壁膀胱,肠壁僵硬.结合冠状位、矢状位清晰显示轮廓与膀胱壁关系,反应盆腔内流细胞转移部位.32例患者均在多层螺旋CT下取得手术成功.结论:将多层螺旋CT用于膀胱癌患者诊断中效果理想,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学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脑梗塞诊断中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60例急性脑梗塞,经患者同意常规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检查以及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应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临床证实确诊为急性脑梗塞,采用DWI诊断符合率为100.0%,而采用常规MRI扫描,SE序列T1WI、T2WI及FLAIR的符合率为75.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DWI明显高于MRI常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独立生活能力量表指数(BI)评分方面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对于高度怀疑急性脑梗塞患者可采用DWI实施诊断,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秀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良性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3例良性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彩超、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93.15%)高于彩超(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单纯性囊肿或伴出血、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卵泡膜黄素囊肿或伴出血、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多见.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较准确诊断出良性卵巢囊性肿瘤情况,有助于卵巢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鉴别,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宁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利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016年我院共收治456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均采用产前超声诊断法,对产妇的过往历史检查数据,以及超声影像资料进行跟踪记录,并且追踪产妇生产或是终止妊娠的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超声诊断出胎儿畸形87例,与所有产妇生产或是终止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做比较,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对畸形胎儿的筛查效果显著,确诊率高,有效降低了畸形胎儿出生的比率.

    作者:聂明辉;张晓侠;吴文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准确性的分析

    目的: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1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超声检查手段确诊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收集全部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7例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均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尸检结果显示均确诊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全部胎儿的四腔心切面结果均表现正常;全部胎儿的流出道切面均可观测到两条大动脉,且两条大动脉呈平行方式排列;在三血管切面方面,可以观察到两条血管的病例数为15例,观察到三条血管存在排列异常情形的病例数为2例;全部胎儿的主动脉弓切面均可观测到程度不同的增大迹象.结论:在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产前B超诊断方式能够获得良好诊断结果,同时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多切面影像实施观察、分析,能够显著提升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准确度.

    作者:陈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中彩超引导与X线透视定位在金属异物取出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术中彩超引导与X线透视定位取出金属异物的比较,探讨术中彩超引导在金属异物取出中的优势.方法:对86例金属异物回顾分析,分为术中彩超引导取出组及X线透视定位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进行对比,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评价两种方法.结果:术中彩超引导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各项指标明显优于X线透视定位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彩超引导在金属异物取出中具有定位准确、微创、简单、快速,且避免术者及患者X线的辐射损害的特点.

    作者:康加祥;李洪瀚;柯顺忠;陈宗霖;王承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在施以甲状腺疾病诊断过程中,分别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灰阶超声诊断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在进行诊断结果对比期间,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终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甲状腺疾病实施病理诊断后发现,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8例(38.00%)以及62例(62.00%);对照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49.00%)以及51例(51.00%);观察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9例(59.00%)以及41例(41.00%);终发现观察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甲状腺疾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终发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诊断效果显著提高,从而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金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X线与CT对急性肺脓肿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研讨X线和CT对急性肺脓肿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脓肿疾病者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讨内,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27例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方式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讨.结果:采用CT进行检查,可将病灶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包括X线片无法显示出的重叠性病灶,在观察胸膜、纵膈、肺门等状况上比X线片更具有优势性;从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上来看,C T方式7.41%比X线片22.22%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在急性肺脓肿疾病检查中分辨率不高,容易发生漏诊,而CT方式诊断准确率则较高,较小肺脓肿也可被发现,在鉴别、定性、定位上诊断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急性肺脓肿疾病可考虑采用CT方式.

    作者:葛振华;陈修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动态增强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性质(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性质(良、恶性)的价值,总结经验.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测,同时对其诊断的良性、恶性鉴别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共振共计诊出20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恶性肿瘤患者,针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和分析,不同参数中Kep的诊断符合率85.0%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腔鼻窦肿瘤性质鉴别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张武;芳芳;胡万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本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术后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优化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孙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所有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进行X线、CT和MRI检查.结果:CT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为67.92%明显高于X线的4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MRI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为92.45%明显高于CT和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X线的0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MRI的Ⅰ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X线、CT和MRI的Ⅱ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1.51%、39.62%和49.0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X线诊断极易出现漏诊,CT诊断比较客观,MRI诊断检出率高,有优势.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对乳腺肿瘤诊断及病理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肿瘤经过B超诊治的具体情况,为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治找到佳的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在B超的引导下对乳腺的肿块进行穿刺诊治,观察和分析患者诊治的效果情况.结果:80例乳腺肿瘤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有40例患者的脓肿和囊肿一次穿刺后出现了囊腔吸收、消失或者缩小,经过了第二次的穿刺之后均消失,或者是明显的缩小,因此诊治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针对医疗机构中乳腺肿瘤患者,给予B超诊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介入性超声对于乳腺肿瘤穿刺诊断有着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简单准确性,其损伤较小,恢复的速度快,因此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刘祥伟;曲延玉;孙维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研究X线平片检查在肺结核和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X线平片对肺结核以及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患者50例和肺癌患者50例,对其实施X线平片诊断,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X线平片结果在病灶部位、病灶边缘毛刺表现、钙化灶情况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X线平片可对肺结核以及肺癌患者起到较好的鉴别诊断效果.

    作者:党维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手术操作简单,固定融合可靠,疗效明显.结论: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内固定方法设计合理,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患者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的对照分析

    目的:对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进行心功能检查的40例正常健康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并记录结果.随后,为研究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各病变节段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壁厚度等指标均要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心肌存活者33例,心肌未存活者7例,心肌存活者的EF值比术前有了明显改善,而心肌未存活者术前、术后的E F值则改善不甚明显.结论:负荷三维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吻合性,负荷三维超声心电图可以用于评判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

    作者:齐玲玲;孙义伟;李东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256层螺旋C 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老年病患80例,采取分组研究各40例,观察组实施256层螺旋C T进行肺动脉造影诊断;对照组开展64排螺旋CT检测,评估对比两种方式检测质量、病患所接受的放射有效剂量、扫描时间.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均获得高质量影像,在图像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扫描时间与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效果良好,扫描时间极短,对患者屏气要求较低,避免了患者过度承受放射剂量.

    作者:丁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谈基层门诊药房进行药学服务探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门诊药房作为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药学服务在缓解医患关系,沟通患者和医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药学服务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说明,对药学服务提出来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对策.

    作者:余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且需进行CTA检查患者58例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对照组常规扫描,实验组则采取双低扫描.对比两组CT值、SNR、CNR和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患者CT值与辐射剂量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可有效减少高碘注入量造成的肾脏代谢负荷,提高CTA检测安全性.

    作者:徐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技术诊断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70例应用意义评估与分析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应用超声技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7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儿采用飞利浦L12-5型超声诊断仪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诊断符合率为95.71%;初次超声技术诊断出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D、Ⅲ型、Ⅳ型等不同类型的140个髋关节发育不良,复查超声结果发现未采取干预措施的66个Ⅱa型和Ⅱb型髋关节42个转为Ⅰ型,其他类型髋关节Pavlik挽具干预后12个转为Ⅰ型,6个转为Ⅱb型,9个转为Ⅱc型,2个转为D型.结论:超声技术可提高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率,同时动态观察髋关节发育情况,可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陈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炫速双源CT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测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测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以往4年我院放射科接收的174例CA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阴性组(60例)为测定阴性者,阳性组(114例)为测定阳性者,观察两组心周及心外膜CAS阳性、阴性脂肪体积及冠脉狭窄程度变化.结果:阴性组患者心周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指数显著低于阳性组(P<0.05);心周及心外膜脂肪体积各冠心病狭窄程度评估各程度指数同期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AS患者心周脂肪体积变化与心外膜变化可影响疾病的发展,指数越高CAS狭窄程度越严重,运用价值显著.

    作者:任燕;吴军;钱伟伟;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