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用于临床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吉德磊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临床诊断,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使用磁共振胆管成像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10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常规CT诊断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相比CT诊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确诊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取得更佳的效果,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分析及其治疗方法

    目的:研究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15例患者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归纳.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例数为12例,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例数为3例,通过实施二次手术对病灶进行切除并确诊为脑组织坏死.结论:对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作者:燕素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X线与CT对急性肺脓肿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研讨X线和CT对急性肺脓肿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脓肿疾病者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讨内,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27例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方式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讨.结果:采用CT进行检查,可将病灶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包括X线片无法显示出的重叠性病灶,在观察胸膜、纵膈、肺门等状况上比X线片更具有优势性;从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上来看,C T方式7.41%比X线片22.22%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在急性肺脓肿疾病检查中分辨率不高,容易发生漏诊,而CT方式诊断准确率则较高,较小肺脓肿也可被发现,在鉴别、定性、定位上诊断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急性肺脓肿疾病可考虑采用CT方式.

    作者:葛振华;陈修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析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讨论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下腹部腹膜后肿物女性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本次检查的33例患者中,被诊断为腹膜后肿物的有29例,被诊断为妇科肿物的有4例,定位准确率为(29/33)87.8%.术后经过病理检查后显示恶性肿瘤有22例(66.7%),良性肿瘤有11例(33.3%);经过超声检查后诊断后,有18例符合恶性肿瘤,有12例为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0/33)90.9%.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症状的检查和对超声图像的观察,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肿物的位置、大小等详细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雷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分析.方法:以25名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AD、LVDd、E/Ea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其LAD、LVDd、E/Ea值越高,LVEF水平越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吴习燕;王娇;翁定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进行超声诊断检查,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超声诊断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6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ARF者26例,CRF者34例.肾脏长度>100mm者29例,80~100m m者5例,<80m m者26例.超声声像图会随病情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肾脏的血流及变化情况,可对肾脏疾病及功能的临床判断有一定的优越性,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依瑶;倪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实验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共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体检人员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100例参与实验人员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实验人员各项检查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大于正常体检人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房内径(LADd)明显比正常体检人员更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正常人;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明显更快;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明显更慢,E/A值也明显低于正常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效果显著,能对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作者:李锋;朱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综述)

    一般而言,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因此,该类患者的生存期也相对较短;针对患者是否合并癌栓可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可以对患者的疾病分期情况和对应治疗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在临床治疗中,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方式较多,主要常见形式有: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就目前的临床治疗形式而言,以多学科治疗较为常见,也是主要的治疗趋势.

    作者:苗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使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经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技术与X线胸片技术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及对各种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诊断误诊率为5%,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诊断技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对各种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胸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可以作为肺结核的首选诊断手段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雪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CTA图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182例头颈部CTA受检者,比较四种后处理方法(MPR、CPR、VR、MIP)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显示.结果:29例正常受检者.11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MPR、CPR可全部准确诊断并明确粥样斑块的性质,优于VR及MIP;50例动脉瘤患者,VR可显示全部动脉瘤,优于其余三种后处理方法;2例动静脉畸患者,四种后处理方法均能显示,但对病变整体及细节的显示,VR、MIP优于MPR、CPR;先天发育异常血管37例,四种方法均可显示,VR对血管全貌的显示优于其余三种.结论:256排螺旋CTA四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的X线探究

    目的:观察分析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的X线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7年5月我队收治的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战士病患66例,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X线于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结果:66例战士患者胫骨干骨折例数为63例,占比95.5%;腓骨骨折例数为3例,占比4.5%.结论:X线检测可有效判定患者胫腓骨骨折区域进而助于医师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徐向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患者均依次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相比常规心电图更为可靠,可提供更多有效依据.

    作者:许先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变中的磁敏感成像技术的应用探析

    脑血管病在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脑血管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的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医疗设备迅速发展的当前,磁共振成像常规应用于临床,在诊断脑血管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SWI技术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采用完全流速补偿、三维、射频脉冲扰相、高分辨、梯度回波扫描等磁共振成像技术,突出强调出血液代谢产物中的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等,对脑血管病特别是微小出血灶更加敏感.本文就SWI扫描方式及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探析.

    作者:刘宝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临床患者4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的487例重症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共计152例,感染发生率为31.21%.152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病原菌株6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5株,所占比例高于革兰阳性菌(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显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存在明显耐药性,在今后的临床防控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郑太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头颈部CTA的技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头颈部CTA扫描中的技术应用特点.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患者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主要是要西门子双源CT进行头颈部CTA扫描,然后完成图像的处理工作,同时进行原始图像信噪比和重建图像质量的处理.结果:头颈部双源CTA图像能够有效的进行整个过程管壁和管腔的评估.结论:头颈部CTA技术不能够对细小动脉血管、鞍区及鞍旁血管及管壁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估,其在信噪比方面效果非常好,同时图纸的质量也比较强清楚,因此也能够方便进行患者病情的判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武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脑血管疾病检出29例,检出率为96.67%,对照组的脑血管疾病检出24例检出率为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出率较高,且该法无创、操作简便,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佟永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中彩超引导与X线透视定位在金属异物取出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术中彩超引导与X线透视定位取出金属异物的比较,探讨术中彩超引导在金属异物取出中的优势.方法:对86例金属异物回顾分析,分为术中彩超引导取出组及X线透视定位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进行对比,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评价两种方法.结果:术中彩超引导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各项指标明显优于X线透视定位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彩超引导在金属异物取出中具有定位准确、微创、简单、快速,且避免术者及患者X线的辐射损害的特点.

    作者:康加祥;李洪瀚;柯顺忠;陈宗霖;王承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动态增强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性质(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性质(良、恶性)的价值,总结经验.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测,同时对其诊断的良性、恶性鉴别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共振共计诊出20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恶性肿瘤患者,针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和分析,不同参数中Kep的诊断符合率85.0%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腔鼻窦肿瘤性质鉴别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张武;芳芳;胡万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在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214例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行切口引流法医治)与实验组(113例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医治),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换药次数(2.05±0.63)次、切口愈合时间(12.63±2.35)d等疗效性指标水平均更优,且N R S评分(1.28±0.35)分更低(P<0.05).结论: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医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成;杨晓磊;黄妍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所有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进行X线、CT和MRI检查.结果:CT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为67.92%明显高于X线的4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MRI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为92.45%明显高于CT和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X线的0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MRI的Ⅰ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X线、CT和MRI的Ⅱ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1.51%、39.62%和49.0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X线诊断极易出现漏诊,CT诊断比较客观,MRI诊断检出率高,有优势.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