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平
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免疫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提高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并且极少引起不良反应,可成为近年来免疫抗癌疗法的一种新思路.笔者根据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就低剂量辐射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石鑫珏;李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分析.方法:以25名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AD、LVDd、E/Ea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其LAD、LVDd、E/Ea值越高,LVEF水平越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吴习燕;王娇;翁定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对其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24例、中度狭窄者25例、重度狭窄者21例、闭塞者7例.结论: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的诊疗中不仅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范围,还能对斑块的性质作出判断,具有准确率高、安全、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诊断,而观察组患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1)观察组超声影像更清晰,且能完整客观、真实地呈现患者病灶情况,而对照组临床诊断图像较为模糊,不能完整再现患者病灶情况,容易导致误诊.(2)研究中44例患者中,行阴道B超诊断率达95.45%,而腹部B超检查患者有72.72%,观察组患者超声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B超诊断,提高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应在临床上采用与推广.
作者:盛大金;李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实验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共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体检人员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100例参与实验人员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实验人员各项检查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大于正常体检人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房内径(LADd)明显比正常体检人员更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正常人;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明显更快;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明显更慢,E/A值也明显低于正常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效果显著,能对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作者:李锋;朱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电图(ECG或者EKG),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和无创性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电异常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心电图监护既是一项常规操作,对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患者的不同状况做出及时的处理,以提高的患者的病症诊断质量.
作者:刘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脑出血及脑梗死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脑梗死、脑出血的成人患者150例,使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 T的方式进行扫描,命初次诊断时所用的常规剂量组为a组(130k V、240m A s),命在进行复查诊断时所使用的低剂量组为b组(110kV、150mAs)和c组(110kV、100mAs).评价过程中使用双盲法,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图像的优良率和噪声值,进而对比a、b、c三组所得的图像质地.在实验后需要比较a、b、c三组的辐射剂量,所以在比较前需要记下a、b、c三组所得图像的CTDIvol值和DLP值.结果:a组的CTDI-vol值比其余两组分别上升了58%、72%.统计后结果P值均<0.01,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反的a组C T图的噪声值略微比其余两组低,统计后结果P值>0.0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脑出血的成人患者的复查过程中低剂量多层螺旋CT(110kV、150mAs、110kV、100 m As)可以明显的减少辐射的剂量,同时终实验获得的CT图质地也能达到诊断的要求.
作者:黄林勇;肖志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进行超声诊断检查,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超声诊断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6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ARF者26例,CRF者34例.肾脏长度>100mm者29例,80~100m m者5例,<80m m者26例.超声声像图会随病情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肾脏的血流及变化情况,可对肾脏疾病及功能的临床判断有一定的优越性,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依瑶;倪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6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而观察采用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33%)率低于参照组(27.28%),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军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感度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胸部X线检查的1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其中A组为低感度检查、B组中感度检查、C组高感度检查.对三组人员分别进行S800、S400、S200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保证三组患者其他参数相同;比较三组人员不同感度下图像质量评分.结果:A组、B组、C组三组人员DAP、曝光量比较(P<0.05),且单因素分析,三组体检者DAP、曝光量依次为,高感度组<中感度组<低感度组.经研究分析,A组、B组、C组三组体检者噪声、图像质量评分比较(P>0.05).结论:对体检者实施胸部X线摄影中,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感度控制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洪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测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以往4年我院放射科接收的174例CA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阴性组(60例)为测定阴性者,阳性组(114例)为测定阳性者,观察两组心周及心外膜CAS阳性、阴性脂肪体积及冠脉狭窄程度变化.结果:阴性组患者心周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指数显著低于阳性组(P<0.05);心周及心外膜脂肪体积各冠心病狭窄程度评估各程度指数同期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AS患者心周脂肪体积变化与心外膜变化可影响疾病的发展,指数越高CAS狭窄程度越严重,运用价值显著.
作者:任燕;吴军;钱伟伟;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均用CT检查诊断,观察组患者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标准对两组患者终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探查结果显示,本次选取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均确诊为患有股骨头坏死,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率为93.33%(14/15),对照组应用CT检查的诊断率为60.00%(9/1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确诊率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股骨头坏死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于CT检查诊断,应用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不仅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沈智蓉;赵云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行双排CT诊断和常规CT诊断后,对比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以放射科600例行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检查者为例,选取其中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双排CT螺旋扫描和常规CT在支气管结合病变显示上,双排CT螺旋扫描在叶段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和不规则狭窄、局限性空气潴留比双排常规CT更加显著,(P<0.05);磨玻璃阴影、树芽征以及小叶中心结节与常规CT一致(P>0.05).双排螺旋CT与常规C T的图像信息量对比各项治疗呈现出差异不明显情况.结论:选择双排CT对活动性肺结核进行诊断临床成像清晰,检出率高,影像信息更全.
作者:游继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在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收集时间顺序分成A、B、C、D四组,各20人,给予每组不同的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4组的图像结果及CT值.结果:A组的CT值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C组的CT值与D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四组之间电压降低后图像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不显著,A组的辐射剂量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辐射剂量分别高于与C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64排螺旋CT对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要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奚永强;王丽;刘成瑞;蔡庆斌;李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影像诊断有利于医生更好的判断病情,更合理的进行诊治.X射线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并因其穿透力强的特征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作用巨大.在具体实践中,X射线对人体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医学领域应做好X射线防护,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的结合,更好的推进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作者:吕永波;闫红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讨论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2例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进行CT扫描,此外,有4例患者进行加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例硬腭癌、3例口底癌、2例舌癌、2例扁桃体癌、2例口咽癌和1例腮腺癌.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CT扫描,能够更好的判断、对比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是手术检查、X刀照射前的常规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宫颈癌患者中抽取43例作研究对象,术前分别予以动态增强MRI、螺旋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金标准,就动态增强MRI、螺旋CT对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是95.35%,与螺旋CT对宫颈癌的检出率81.40%相比明显较高(P<0.05);(2)动态增强MRI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是93.02%,与螺旋CT对不同类型宫颈癌诊断准确率76.74%相比较高(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效果肯定,术前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李鲁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38例CTA检查的病人给予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实验组选择整体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临床成效.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备临床对比意义.结论:对于CTA病人选择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检查结果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王立荣;李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CT和MRI影像学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显著(P<0.05).两种疾病在MRI诊断后均有不同表现,纵膈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和肿块呈现等T1长T2信号.而结节病肿大淋巴结呈稍短T1信号等T2或稍长T2信号.结论:在对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需按照其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叶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