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红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分泌型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置管+药物灌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难治性分泌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54例.联合组行鼓膜置管+药物灌注联合治疗,单一组仅行鼓膜置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耳峰压值、静态声顺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88.89%)显著高于单一组36例(66.67%),两组治疗前的耳峰压值、静态声顺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耳峰压值、静态声顺值均优于单一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难治性分泌型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置管+药物灌注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耳峰压值和静态声顺值.
作者:李达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针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螺内酯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药物疗效及对左室重构影响.方法:选择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3例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疗效及对LVEDD与LVEF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用药后无效15例(34.88%),有效28例(65.12%),观察组无效3例(6.98%),有效40例(93.0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LVEF相比于对照组的升高更为明显,且观察组LVEDD相比于对照组的降低的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螺内酯效果突出,可减少心肌发生重构现象,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柳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保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护理的连续性,有助于促进其功能锻炼的恢复情况,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龙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现代医学技术和诊治思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而微生物检验作为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中重要的方面,对医院整体环境的调节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微生物的监控力度已经成为每一个医院基础建设的标准之一,现代医院应该将其作为医院自身质量控制的标准组入医院的基础监控体制中.本文通过详尽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意义,进而进行如何利用微生物检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力度的探讨,为医院微生物检验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杨德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肾内科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并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好,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采取相应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强化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魏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普瑞酮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44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诊治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挂号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号,观察组为双号,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常规治疗和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比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6.7%(78/90)明显高于对照组61.1%(55/90),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替普瑞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升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王应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入ICU24h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进入ICIU48h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营养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2周后的指标(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32%,与对照组的15.79%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中,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病痛,为患者康复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多的基础作用,对患者的积极作用突出.建议在日后的临床营养支持中,将早期肠内营养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戴珂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半椎板入路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对围手术期指标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长征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50例,根据入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半椎板入路)及对照组(全椎板入路),各25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远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创伤小,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近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方加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中医内科治疗的102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加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促进肾功能的好转,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苗爱敏;栾静;李敏;吕晓明;庞跃敏;何俊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保障医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邬广丽;吴婉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将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配合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王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6%,对照组为34%,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7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顾月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婴幼儿重症细菌感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28日至2017年4月18日期间我院婴幼儿重症细菌感染100例患儿,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r(192.85±25.86)umol/L、BUN(9.75±1.33)mmol/L、AST(50.45±10.75)U/L、ALT(45.18±6.98)U/L、PaO2/FiO2(411.85±36.85)mmHg、PaO2(85.76±9.86)mmHg、WBC(5.19±2.41)×109/L、血清超敏CRP(9.22±2.78)mg/L、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90.00%)、大肠埃希菌清除率(100.00%)、肺炎克雷伯菌清除率(90.91%)、铜绿假单胞菌清除率(91.67%)、鲍氏不动杆菌清除率(100.00%)、总有效率(98.00%)、临床症状好转时间(2.86±1.05)d、控制感染时间(3.12±0.75)d、体温(36.85±1.58)℃、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细菌感染婴幼儿实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常果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我院普通外科二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一病区为观察组,二病区为对照组,两病区均进行静脉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治疗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进行静脉治疗管理方式,以此对比两组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静脉穿刺、穿刺工具选用、药物注射以及患者静脉治疗满意度、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掌握度五方面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药液渗出或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静脉治疗患者采用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进行管理,能有效增强静脉治疗质量,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并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能很好的促进患者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掌握,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秦书芳;郑应芳;陈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7-2017.5期间收治的15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P<0.05.结论:中医护理采用辨证施治有效的提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干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般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方法:将静脉输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两个手指夹住一次性头皮针的接头处固定,对照组用胶布固定输液管在手指上.结果:用两个手指夹住一次性头皮针的外渗明显少于用胶布固定的外渗.结论:两个手指夹住固定效果明显好于用胶布固定效果.
作者:陈淑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宫外孕腹腔镜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腹腔镜术前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心理评分,以及腹腔镜术前焦虑心理评分情况.结果:入院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与腹腔镜术前SAS评分,两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后与腹腔镜术前SAS评分,两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腔镜术前SAS评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腹腔镜术前患者通过给予优质护理,是能够有效改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欣;李书敏;张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哮喘性支气管炎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运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好转时间等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喘、咳嗽、湿罗音、哮鸣音等症状消除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性支气管炎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患者接受度更好.
作者:尚兴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室工作环境对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80名急诊护士(实验组)和80名非急诊护士(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急诊室环境与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与非急诊护士相比,急诊护士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相对较差,其中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结论:急诊护士生活质量较非急诊护士差,医院应改善急诊护理环境,重视急诊护理工作,减轻急诊护士压力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邱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间10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非洛地平+依那普利+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72.2%);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正确选择治疗药物,能够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