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CG、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关系研究

刘建国;徐珊珊;蒋玉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甘胆酸, 胆汁酸, 围生儿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患者90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9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CG)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CG、TB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早产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TBA水平可作为预测ICP及提高ICP诊断、预测围生儿预后的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出将经256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初步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将病理结果确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筛选出来,行CT灌注扫描.后得到10例病例,比较1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实性部分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总肝灌注量(TLP)高于远处肝组织,门静脉灌注量(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靖翊;刘建滨;史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长沙地区住院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毒谱分析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住院儿童的病毒谱,为本地区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住院患儿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腺病毒(ADV)、EB病毒(EBV)、腮腺炎病毒(MuV)、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麻疹病毒(MV)、双埃可病毒(HPe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乙型脑炎病毒(JE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检测;且对检出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年7月~2011年10月共收集CSF标本93份,其中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27例,急性病毒性脑膜脑炎22例,急性病毒性脑膜炎44例;共36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38.71%,其中EV为常见,检出率为24.73%,ADV检出率为5.38%,EBV为4.30%,MuV为3.23%,HHV-6、CMV、HSV-2均为2.15%,MV、HPeV均为1.08%;未检出VZV、JEV、HSV-1.急性病毒性脑炎以5岁以上年龄段为主,急性病毒性脑膜炎以1~5岁年龄段常见,但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在季节、年龄段及性别分布无差异.结论:长沙地区急性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病毒检测中可检出EV、ADV、EBV、MuV、HHV-6、CMV、HSV-2、MV、HPeV等9种病毒,以EV多见.急性病毒性脑炎与脑膜炎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季节、年龄段、性别之间均无差异.

    作者:熊洁;陈倩倩;谢志萍;曾赛珍;余阗;龚萍;肖霓光;段招军;张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168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对患者入院后2周内及康复治疗后3个月的CSS和SD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8例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7.5%,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并且程度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状态具有相关性.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抑郁逐渐缓解,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显著.结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神经功能康复有助于抑郁的控制.

    作者:魏海燕;李朝武;黎逢光;聂海岭;成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GFβ1 T29C多态性与NSCLC易感性及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汉族人群TGFβ1 T29C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及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湖南籍汉族人(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62例健康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T29C SNP位点进行扩增,以ABI测序直接进行PCR产物测序.统计NSCLC组及健康对照组各基因分型情况及分析基因型与放疗疗效之间相关性.结果:(1)NSCLC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NSCLC组和对照组的T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7%、58.1%和48.3%、41.9%.NSCLC组的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3%、46.7%及25.0%.对照组的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9%、48.4%及17.7%,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 NSCLC患者中TC基因型对放疗的有效率低,仅为28.6%,其次为CC基因型,为50.0%,而TT基因型的患者对放疗的有效率较高,为64.7%,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 T29C多态性可能与NSCLC发生无关,但NSCLC患者TGFβ1 T29C多态性可能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作者:黄友为;周光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体外微透析回收率的测定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及传递率与流速、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浓差法(正、反向透析法)考察流速及药物浓度对微透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的影响,以HPLC法测定微透析样品中EVO、RUT浓度.结果: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基本一致,均与灌流速度成反比,药物浓度对其影响不大.结论:在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药动学研究中,可采用反透析法作为探针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作者:廖旎彦;丁劲松;何花;何纯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RP-HPLC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药的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 ×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7.6)-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 μL.结果:主峰能与相邻杂质峰较好分离.埃索美拉唑镁在60~14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 ng/mL.埃索美拉唑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03%;RSD为1.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药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测定以及质量控制.

    作者:郑景哲;牟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ck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Ack1基因在胃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石蜡标本60例作为胃癌组,癌旁组织15例及正常胃组织15例分别作为癌旁组、正常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组织与癌旁及正常组织中Ac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Ack1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k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及癌旁组织.三者Ack1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认为正常胃组织与胃癌组织、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ck1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胃组织与胃癌癌旁组织Ack1蛋白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再者Ack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ck1可作为一种新型胃癌标记物,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阳佳;刘寿行;刘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Meta分析

    目的:了解并评价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相关文献,并选取其中采取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共纳入中文文献10篇,其中,B级文献6篇,C级文献4篇,共计患儿1052例,其中试验组550例,对照组502例;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比单纯采用蒙脱石或常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吴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百两茶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百两茶提取物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百两茶提取物(100 mg/kg、200 mg/kg、400 mg/kg),连续给药30天,末次给药后进行水迷宫试验,观察小鼠登台时间和记忆消退时间.实验完成后经小鼠内眦静脉采血后,行脑组织及肝脏取材,检测小鼠肝糖原LG)、肌糖原(MG)、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1.百两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00 mg/kg、200 mg/kg、400 mg/kg)能明显缩短小鼠登台时间;高剂量(400 mg/kg)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登台记忆消退时间.2.百两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00 mg/kg、200 mg/kg、400 mg/kg)能升高小鼠血中MG、LG的水平.3.百两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00 mg/kg、200 mg/kg、400 mg/kg)能提高小鼠的SOD与GSH-Px活性.结论:百两茶提取物能够改善小鼠学习能力.

    作者:杨修民;曾贵荣;姜德建;杜万红;刘礼军;施玲;张颖捷;施兆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老年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单用或与氯吡格雷不同剂量联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年龄>75岁ACS住院患者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50mg联用治疗组(B组)及单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组C组,为期1周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用药前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值的变化组间无差异,,A组与B组用药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C组相比下降更明显.B、C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症状,A组有4例皮肤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ACS患者中,阿司匹林联用小剂量氯吡格雷同常规剂量联用对血小板聚集有相似的抑制效果,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戴思丹;欧柏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长沙市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长沙市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为对照研究设计,就26项可疑危险因素及相关情况填写问卷调查表,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哮喘患儿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找出对儿童哮喘独立影响的因素.结果:长沙市城区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家族过敏或哮喘史、个人药物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皮肤过敏史、食物过敏史、剖宫产、使用抗生素、家装使用防火板为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家装使用墙面壁纸为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对哮喘发病因素的研究.

    作者:童蕾;李云;钟礼立;周金艳;石小毛;陈敏;谭钰嫔;厉娟;邹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对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自我更新和FoxM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DFOG)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系球形成细胞自我更新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悬浮培养扩增球形成细胞(SF-Cs).Western blot分析SFCs的CD133及CD44蛋白及FoxM1表达水平;MTF法测定SFCs增殖活性;肿瘤球形成试验检测SFCs自我更新能力.结果: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SKOV3细胞生长为非粘附三维克隆性球体.与亲本细胞相比,SKOV3细胞系SFCs高表达CD133及CD44与FoxM1蛋白.DFOG (0.1,1.0,10.0μmol/L)作用72 h,优先抑制源自SKOV3细胞SFCs增殖与自我更新,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下调SFCs中FoxM1表达.结论:DFOG抑制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自我更新与其抑制FoxM1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宁映霞;曹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进展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7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65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的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动脉血管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塞组.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良梅;周长文;周霞;左尧金;王思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GF-β1对鼠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1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鼠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1型胶原的影响,探讨TGF-β1对肌成纤维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鼠肌成纤维细胞株C2C12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0、1、5、10ng/mL)TGF-β1干预24h,用MTT法和3H-Thymidine法检测细胞增殖,用ELISA检测Ⅰ型胶原的分泌,用RT-PCR检测其基因表达;统计分析采用F方差分析.结果:0、1、5、10(ng/mL) TGF-β1干预细胞24h,促进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分泌.其MTT(OD值)分别是0.096±0.015,0.177±0.014,0.240±0.028,0.312±0.012,[3H](cpm/min)值分别是630±17,907±19,1493±25,1808±24;Ⅰ型胶原ELISA法(CICP,ng/mL)检测结果分别为616±16,713±19,783±23,853±17,RT-PCR法(Ⅰ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93±0.08,1.83±0.17,2.50±0.29,2.94 ±0.14.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GF-β1促进鼠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邓长柏;贺亮;孙凤杰;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DFMG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相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DFMG)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发挥是否与抑制CD40/CD40L相互作用相关.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20ng/mL TNF-α孵育诱导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DFMG,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CD40L的表达.结果:DFMG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存活率;DFMG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凋亡;DFMG呈浓度依赖性降低CD40/CD40L表达.结论:DFMG保护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D40/CD40L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作者:戴哲娟;张勇;刘诗炜;张婧;符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Ghrelin和BM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测价值

    目的:初步探讨体质指数(BMI)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于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和治疗2周后的血清ghrelin、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本研究中发现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的BMI和入院时ghrelin、TNF-α和IL-1β水平要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MAP和SAP组的ghrelin、TNF-α和IL-1β水平出现下降.结论:血清ghrelin和BMI可以做为预判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ghrelin的升高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兴旺;周华锋;姚志军;陈少霖;刘晨凤;庄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D-HPLC-LVI测定人血浆中的利福平

    目的:建立二维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大体积进样(2D-HPLC-LVI)方法测定利福平血浆浓度,为利福平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分析手段.方法:2D-HPLC-LVI包括萃取系统和分析系统.萃取柱为Venusil-SCX(100 mm×4.6 mm,5μm),分析柱为Xtimate-C 18(250mm×4.6mm5 μm);两系统通过六通阀连接,采用“中心切割”模式及陷阱柱转移目标物;检测波长为333 nm,样品经蛋白沉淀,进样量为100 μL,采用外标法计算结果.结果:利福平在0.20 ~ 20.00 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低定量限0.12μg/mL,绝对回收率102.7% ~ 104.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7.2%.结论:2D-HPLC-LVI测定人血浆中利福平的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李威;邱细敏;郭思维;王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9(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MP-9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果: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乳腺癌中表达率显著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且MMP-9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9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杨扬;段华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通路准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时血管通路的情况,提供保护血管资源的临床依据和建议.方法:统计2009~ 2013年长沙五家三甲医院811例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起始通路方式、初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 RF)到透析的时间、透析前有无被医生告知至少需3个月时间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建立次数,将患者按进入透析时血管通路方式分为长期和临时通路组,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与国外资料相比较.结果:①78.67%的患者进入透析时无成熟的长期血管通路.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与进入通路时血管通路类型无统计学关系.②长期通路建立前临时导管留置时间<7天者仅4.96%;临时导管建立1次者51.29%,≥2次者18.37%.③进入透析前被医生告知需提前建立内瘘且至少需3个月时间准备的患者仅占18.49%.(④初诊为CRF到初次透析的时间>1年的患者占59%,与美国、欧洲、加拿大无明显差别;进入透析时临时导管的使用率明显高于美国、欧洲、加拿大.结论: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有充足时间建立自体内瘘,但患者进入透析时临时导管的使用率高、使用频繁、留置时间过长,多数患者缺乏成熟的长期血管通路,医生透析前准备和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申邵霞;肖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CG、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患者90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9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CG)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CG、TB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早产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TBA水平可作为预测ICP及提高ICP诊断、预测围生儿预后的方法.

    作者:刘建国;徐珊珊;蒋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