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柳
主要研究门诊采血工作的伦理问题,对现阶段门诊采血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和采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门诊采血伦理对策。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佳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硬膏热贴敷对慢性咽炎作用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选自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选取慢性咽炎60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中药硬膏热贴敷与常规含片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疗后有效例数共68例,无效,2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治疗后有效例数52例,无效18例,有效率74.3%。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次研究中医硬膏热贴敷临床治疗与护理结合应对病症的有效性,为开发便于推广应用的中药新剂型及给药途径创造条件。
作者:彭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同时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非VAP患者作为对照。结果:VAP患者在白蛋白、连续使用抗生素时间、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使用H2受体拮抗剂时间、抗生素合用种类、肠饲营养时间这7个因素方面与非VAP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沈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入院的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1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本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通过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转为手术治疗外,均成功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5.54±4.14)天。结论:对于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予以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一经确诊应尽早实施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熊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医院进行药事管理是为了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便捷性、及时性,是保护患者生命财产健康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益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近几年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药事管理中,精益管理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够推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医院药事管理中精益管理的应用进行简要解析。
作者:陈承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临床领域和医院经费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类似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在很大幅度上能够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就计算机软件在医院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计算机软件在医院的应用前景。
作者:范振宇;刘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静脉吸栓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造影确诊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经同侧腘静脉置入导管行吸栓治疗。结果:20例血栓患者,一次性清除15例,残留少量血栓难以抽吸3例,2例因合并陈旧性血栓,术中使用球囊扩张静脉。下肢水肿完全消退14例,部分消退6例。下肢疼痛者在术后全部缓解。术后随访20例,6-12个月内未见同侧血栓复发者。结论:经皮静脉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辉;朱月明;赵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结肠癌患者,对其进行结肠癌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并对患者的化疗效果、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近期疗效92.59%,随访12个月生存率83.33%,18个月生存率79.63%,无瘤生存率74.07%,不良反应发生率35.19%,患者生存质量评分(8.22±1.47)分,生存时间(486.62±88.47)天。结论:结肠癌患者通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学广;律师;刘广昌;邓文山;孙献国;彭彦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三点式;胃管固定;临床应用目的:采用更牢固,更安全,更有效,更舒适的胃管固定方法,保证医疗质量,护理安全,提供满意服务。[方法]:将120例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三点式固定方法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脱管发生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舒适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固定法既能有效增加胃管的牢固性,又能减轻病人的不舒适感,整体效果优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法。
作者:张颖;李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艾滋病和梅毒患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确诊的128例艾滋病或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设计调查表,对研究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和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的128例调查对象中,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19%和78.91%,其中“梅毒会提高艾滋病的传播率”与“蚊虫叮咬不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知晓率低,依次为57.81%和51.56%。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其梅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及以下者、高中/专者、大专及以上者,同性恋者知晓率高于异性恋者,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通俗易懂的梅毒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从而减少降低STD的感染与传播。
作者:钟巧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并分析置入体会。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股静脉放置Simon Nitinol型的腔静脉滤器共86枚,其中位于肾静脉开口下方的有84枚,位于肾静脉开口上方的有2枚,同时给予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放置,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大血肿,2例患者有滤器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应用腔静脉滤器治疗深静脉血栓,能够很好的预防患者发生肺栓塞,治疗时只要正确的掌握操作技巧,均能够成功放置,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小进;周绍昉;陈健;刘昕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度在我科实习的10批实习生共8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果两组在培训前考核成绩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角色扮演教学法评价高。结论在急诊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急救护理流程的认识与综合能力,也能提高护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加了对急诊临床护理的理解与兴趣,帮助护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钟丽君;余婷;廖志新;孙敏;梁超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上许多患者需要到检查室行各种辅助检查,以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如心电图,胃镜,超声,胎心监测等,根据检查仪器的要求或患者需要检查部位,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患者取平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等。由于患者患有各种疾病,导致身体虚弱,体力降低,平衡能力减弱,躺下的过程中,容易控制不住身体,导致头颈突然下降而撞到床头的护栏,而床头护栏一般由铁器,木头或坚硬的塑料制成,容易导致头部撞伤,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加危险,并且可能引起医患纠纷。为了避免患者行各项检查时头部撞伤,我院各检查室利用自制的软枕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刘桃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裳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是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78例患者成功切除,手术成功率为9750耐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必须拥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熟知并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随时预防各种突发事故,以此提高患者的康复机率。
作者:罗德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文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通过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临床护理路径,选择骨科患者2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达标情况、对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一种高效的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疗效与质量。
作者:朱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从我国的药物历史来研究分析,黄连在我国作为一种较为历史悠久的常用药物,它是一种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到如今所发现的黄连属植物大约有十六种,而大部分的黄连都分布在北温带地区,黄连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将黄连列为上品药,该药无毒口味儿极苦、性寒。本研究主要就黄连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的探析,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沈妹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重组人溶栓在早期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组患者分为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与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常规处理的对照组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的观察组,将两组本次治疗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0高于对照组74.0%,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治疗中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临床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雷光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在本科阶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师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实解决学生在临床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疑难困惑,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徐冬;龚海;柴斌英;王昊亮;侯洁;高恒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克罗恩病(Crohn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眼、口腔黏膜、肝等肠外损害。本病在欧美多见,且有增多趋势,我国发病率不高,但并非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洁;万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