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阴囊急症的临床诊治

刘伟光;徐珊;黄勇;张聪;唐达星;吴德华;陈光杰;杨华军

关键词:儿童, 阴囊急症, 阴囊疼痛, 外科急诊, 临床资料, 临床治疗, 鉴别诊断, 红肿
摘要:儿童阴囊急症在小儿外科急诊中并不少见,常以阴囊疼痛、红肿就诊,由多种原因引起,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儿童阴囊急症共69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出观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危及各个年龄段的临床危重症.上海地区近年调查表明,ARDS发生者占成人危重病房(ICU)年收治的2%,90天病死率为70%[1],后者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0%).小儿ALI/ARDS正成为儿科临床危重医学的研究重点[2],其发病情况目前缺乏详尽可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因基础疾病和临床转归不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简单沿用成人资料.

    作者:樊寻梅;孙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新生大鼠窒息后纹状体中Par-4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新生大鼠窒息后纹状体中促凋亡基因Par-4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动物模型,侧脑室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0.1、1.0、5.0 μg/μl).Western blot测定Pa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新生大鼠窒息后纹状体中Par-4蛋白表达上调、(P<0.01).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缺氧缺血诱导的Par-4蛋白表达上调(P<0.01).给予200 μmol/L的P42/P44 MAPK活性阻断剂PD98059预处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Par-4表达的抑制作用由43%下调至22%(P<0.01).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新生大鼠窒息后纹状体中促凋亡基因Par-4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P42/P44 MAPK的活化有关.

    作者:陆超;陈吉庆;吴升华;池霞;潘晓勤;费莉;郭梅;黄松明;郭锡熔;陈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积液在不伴实质脏器损伤的腹部闭合伤中的意义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是由坠落、碰撞、冲击、挤压等钝性暴力所致.虽然现代外科技术、麻醉和监护措施有很大进步,腹部闭合伤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严重腹部闭合损伤的病死率仍然很高.其中大部分病例主要是延误诊断所致.

    作者:陈作兵;郭丰;高原;张匀;赵雪红;郑树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4的干预作用

    研究发现,一族被称为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的跨膜蛋白作为受体分子参与了细菌致病过程[1],其家族成员TLR4可与革兰阴性菌内毒素(LPS)及部分厌氧菌毒素结合,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途径,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2].肠道中存在大量革兰氏阴性菌,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可对机体造成损害.而肝脏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器官也是首先遭到攻击的器官,本文通过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探讨脓毒症肝损伤与TLR4信号转导的关系,以阐明脓毒症肝损伤的部分机制及防治策略.

    作者:李强;洪玉才;唐建中;徐鑫荣;王勇;苗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阴囊急症的临床诊治

    儿童阴囊急症在小儿外科急诊中并不少见,常以阴囊疼痛、红肿就诊,由多种原因引起,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儿童阴囊急症共69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出观点.

    作者:刘伟光;徐珊;黄勇;张聪;唐达星;吴德华;陈光杰;杨华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调查我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病率、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国内25家儿童医院及某些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中29 d至14周岁院患儿进行危重病例筛选;应用1994年美欧标准对ARDS病例进行诊断.结果此次研究共有危重病例6 839例,其中ARDS 97例,病死61例,患病率1.42%,病死率、24 h及24h后病死率分别为62.9%、23.7%、51.4%;占同期PICU病死率的13.1%,死亡相对危险性是PICU平均水平的9.3倍.肺炎(54.6%)、败血症(22.7%)为ARDS常见的原发病.小于1岁起病者40例(41.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ARDS起病距原发病出现时间为(75.6±53.0)h,其第25、50、75、90、95百分位分别为24、72、120、144、168 h.起病距入PICU时间小于24 h者59例,占60.8%.ARDS存活者人均住院费用为危重病例的4.5倍.结论小儿ARDS是PICU中的低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的危重症,起病原因多为肺炎和败血症.确诊24h内的ICU救治是提高ARDS存活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喻文亮;陆铸今;王莹;施丽萍;匡凤梧;张剑晖;谢敏慧;钱素云;樊寻梅;孙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探讨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救治率,我科自1999年6月采用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方法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阳世宇;钱晓明;吴学豪;孙海晨;唐文杰;许宝华;聂时南;王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从而为防治SCD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SCD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70例SCD患者中,冠心病猝死4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者13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3例,肺栓塞5例.冠心病猝死43例中,陈旧性心肌梗死(OMI)7例,OMI+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单纯AMI7例.尸检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Ⅳ级狭窄者33例,其中多支病变者36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重要的病理基础.尽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SCD的根本措施.

    作者:曹素艳;沈瑾;马正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综合急救与复苏的区域性网络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与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浙江省1999年实际高速公路开通里程仅有340 km,到2003年年底通车里程已超过2 000 km.虽然高速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机动车的发展更加迅猛,目前杭甬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日均车流量已接近6万辆,且每年仍以20%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

    作者:赵小纲;马岳峰;江观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诊留观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急诊留观病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急诊留观病房8年临床分离的887株病原菌及其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整理分析.结果8年间急诊留观病房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分别是25%和2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从18%升至86%,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但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仍保持极高的抗菌活性.结论急诊留观病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别于社区和医院内感染,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及时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

    作者:邓家德;叶惠芬;陈惠玲;杨银梅;熊剑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和伤残率高的疾病,约有70%左右的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1].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等.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手术治疗各类高血压脑出血1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余;朱君明;卢刚;陈书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误食猪甲状腺中毒1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非职业性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急剧增加,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有利于急性中毒的救治[1].动物甲状腺中毒临床上少见,2004年8月27日,我科收治一起误食猪甲状腺(以下简称毒物)中毒患者1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明亮;王荣喜;刘文帅;张伟丹;苏春花;姜建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危重口腔颌面部急症的临床救治

    口腔颌面部急症在临床急症中占有相当比例,其危重型口腔颌面部急症已成当今社会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据相关统计,仅颌面部伤已占创伤患者总数的34%[1].口腔颌面部相对暴露、结构复杂并邻近重要组织,因此颈动脉损伤、颌骨中央性动静脉畸形出血、颅面多发伤一直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总结12年收治口腔颌面部急症中涉及面颈部大血管损伤、颅面多发伤、颌骨中央性动静脉畸形出血460例的救治体会,通过3例典型病例,探讨临床救治的要点及方法.

    作者:黄炜;彭品祥;曹之强;方东;胡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分成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3组,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PBA的含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HA含量.结果AOPP轻度中毒组患者血清PAB、H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HA含量、AST、ALT、总胆红素逐渐上升,血清PAB逐渐下降.结论AOPP患者血清PAB和HA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反映AOPP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反映AOPP病情轻重的指标.这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治肝脏损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张国元;陈旭;李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DP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干预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继斑块破裂后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重要前期表现.降低血小板活化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是逆转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一环[1].

    作者:何红;王建安;周斌全;孙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58岁,入院前24 h因腰痛在诊所注射止痛药,1 h后全身发红、灼痒,在当地给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注射,症状无好转;后皮色加深,陆续在躯干、四肢、口腔、眼、外阴出现大面积水疱、大疱,全身感发热、灼痛;眼结膜发红.

    作者:雷山川;曹警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检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ALI患者22例,健康对照组15例.计算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气氧浓度(FiO2)比值,测定NE活性、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浓度和活性、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浓度等.结果ALI患者的NE活性、IL-6和IL-8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α1-AT活性较健康组降低(P<0.05).ALI患者中死亡组(10例)的NE活性明显高于存活组(12例)(P<0.01).而且ALI患者的血清NE活性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874,P<0.01).结论ALI患者的NE活性明显升高,α1-AT活性显著降低,出现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而且血清NE活性水平与患者的肺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揭志军;罗勇;徐卫国;林建海;宋志芳;蔡映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E.coli)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大鼠组(N组)和3个实验组[E.coli导致的ALI大鼠PaO2/FiO2<200mmHg(1mmHg=0.133 kPa)]:对照组(c组,不用药)、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curosurfR2 ml/kg,160mg/kg)、生理盐水组(N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NS,2 ml/kg).每30 min检测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180min结束实验,进行肺病理检查,测肺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和TNF-α浓度.结果①PS组各时点PaO2较给药前升高约70%,与c组、NS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PS组PaCO2、pH以及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各时点好于NS组(P<0.05);③PS组肺指数明显低于C组[(0.38±0.05)%对(0.43±0.05)%,P<0.05]和NS组[(0.47±0.06)%,P<0.01];④PS组肺透明膜形成较NS组减少(P<0.05),较C组有减少趋势(P=0.055);⑤PS组BAL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0.63±0.30)mg/ml对(0.96±0.25)mg/ml,P<0.05]和NS组[(1.03±0.27)mg/ml,P<0.01];TNF-α浓度明显低于NS组[(0.35±0.23)ng/ml对(2.14±1.02)ng/ml,P<0.01],较C组(0.61±0.28)ng/ml有减低趋势(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E.coli所致的大鼠肺内源性ALI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并有减少肺透明膜形成和TNF-α释放趋势.

    作者:郭琳瑛;宋国维;甘小庄;崔小岱;王翀;孙丽萍;张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内毒素致新生和成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比较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特点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mg/kg)的方法制备新生和成年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的病理改变,用ELISA、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LPS注射后1 h,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可见新生大鼠明显的肺出血现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基底膜损伤明显,可见粒细胞浸润,上述改变随LPS作用时程延长加重;而成年大鼠以肺水肿、大量粒细胞浸润为主.与成年大鼠相似,LPS注射后lh新生大鼠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多形核粒细胞(PMN%)于2 h时明显增高,肺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于0.5 h时即显著增高.结论与成年大鼠不同,LPS 5 mg/kg腹腔注射后,新生大鼠主要表现肺出血,并可引起肺部过度的炎症反应.

    作者:蔡栩栩;刘春峰;杜悦;韩晓华;尚云晓;韩玉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丙烯醛中毒致ARDS两例报告

    2004年2月河北涿州发生一起在家中熬制猪油时,吸入有毒刺激性气体后中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泽武;李晓兵;牛文凯;李光;王浩春;张锡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