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维佳
目的:探讨分析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病一体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血糖控制效果更为良好,且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曾桃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分析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8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有34例.分别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CT检查,对比诊断结果(准确率和分期).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1.18%)显著高于参照组(67.65%),P<0.05.研究组分期诊断结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核磁共振诊断可将准确率显著提升,同时可对疾病的分期予以判定.
作者:胡凯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析老年肝硬化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对我院接收的肝硬化6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另选取肝硬化76例非老年患者和其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患者的白蛋白下降、腹水和黄疸等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而谷丙转氨酶上升情况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非老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老年组(P<0.05);非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等为主要死亡诱因.结论:在临床表现方面,老年肝硬化和非老年肝硬化存在差异,治疗工作的有效、积极开展,能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
作者:杨永强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研究目的:其主要是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循证护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其如何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当中的实践.从而可以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放置了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产生各种并发症的情况.循证护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更具质量.
作者:王惠;彭继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急诊科出诊的135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处理.结果 135例患者中,102例患者康复出院,19例患者截肢,1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对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抢救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熊苗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自愿要求采取避孕措施的妇女,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名患者.采取宫内放置节育器的方式对对照组进行避孕治疗,观察组使用口服避孕药开展避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避孕措施后6个月,12个月的续用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内妇女阴道出血、腹部酸痛、月经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妇女在避孕措施6个月、12个月续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文对比中能够发现,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明显优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药的避孕效果明显优于放置节育器,避孕药可减少对妇女子宫的伤害,避免不规则出血、闭经现象存在,可减轻妇女避孕阶段意外怀孕的几率,切实维护妇女的身体健康,减少流产几率,在临床中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者:王雁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透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记录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观察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4).结论:积极地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荣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过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发的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PPIs快速、高效、持久的抑酸作用,使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如相关性腹泻和肠道感染、骨质疏松、胃嗜络细胞增生及类瘤形成等,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缺乏认识,导致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加.
作者:孙玲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异常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盆底肌力状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62±2.28)分,高于对照组的(71.26±2.29)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护理有利于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凤 刊期: 2018年第52期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测量、影响因素,指出了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等,以为我国发展护理人员循证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循证实践氛围提出启示与借鉴.
作者:缪玥 刊期: 2018年第52期
为了研究调查无缝隙的护理管理对于提升泌尿科护理的质量中使用效果.我们在200 例泌尿科患者中进行对照.以是否进行能力无缝隙的护理管理作为分区分点,将其分成我就试验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无缝隙的高质量护理模式,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内容包括满意度,舒适度等.结果 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满意度都较对照组评分要高 .综上,无缝隙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泌尿科护理管理和病人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正玲;张正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回顾分析2016年01月至2018年08月收治脑梗死合并高血压3级患者16例的溶栓护理方法,在饮食、心理、运动、用药等方面的采取专业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疾病的痊愈.
作者:仓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脑组织局部缺氧坏死,主要是由颅部内、外动脉出现闭塞性的病变,由此动脉侧支循环不畅导致的 [1].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使心肌出现急慢性的缺血,从而引发心房的重构,导致心房的纤维结构被破坏,终发生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促使心房率加快,使心房重构更加严重,心房颤动由此继续发生,使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被严重损伤 [2].
作者:费网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高血压病是现如今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由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人数逐渐上升,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但是高血压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高血压逐步成为现代健康的杀手之一,防治除了医疗方面的治疗,高血压的生活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陈元贵;李红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诊治的6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对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和指导,在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评估;术后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患儿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结果:通过对60例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60例患儿已经全部治愈出院,其中有1例患儿出现食欲不振,2例患儿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在脊柱侧弯患儿护理中,对患儿实施围术期的护理服务,给予患儿一定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有助于减少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从而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病情早日康复,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文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00例在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接受PICC静脉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对照组14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153例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开展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观察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静脉输液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1次穿刺成功率96.1%,对照组74.8%;实验组置管时间(26.5±2.5)min、对照组(16.3±2.8)min,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1.3%;对照组8.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应用,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有效预防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采用.
作者:徐璧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09~2018.07本院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在产后出血量、孕周、体质量、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杜春菊;刘晓霞;赵照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35±0.45)d、(4.12±0.17)d、(2.10±0.05)d、(1.25±0.03)d、治疗有效率97.56%、患儿依从性95.12%、家长满意度90.24%.对照组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6.78±0.36)d、(7.12±0.20)d、(4.06±0.12)d、(4.19±0.14)d、有效率85.37%、依从性53.66%、满意度68.29%.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缩短肺炎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对其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研究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5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儿人采用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智力发育情况及运动发育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MDI、PDI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MDI(89.74±9.65)、PDI(86.52±8.2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74.07%(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的护理当中,采用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让家长更加满意.
作者:尹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我院出生的12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鸟巢式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波动幅度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要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结论:将鸟巢式护理应用到新生儿护理当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体温波动,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露;李静 刊期: 2018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