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董桂兰;牛海涛;杨惠祥;王一;畅继武
目的 分析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了解对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5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绵阳市3家医院上述3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有2 038人.1998、2001和2005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和77.6%、洋地黄类40.2%、42.4%和68.6%、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18.2%、30.3%和62.4%、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14.9%、31.2%和62.6%、硝酸盐类42.5%、48.2%和56.9%、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和17.7%、钙离子拮抗剂17.5%、18.3%和22.3%.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0.8%,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1.5%.结论 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蒋涛;李德才;刘思泰;唐焕君;李健;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能够分泌特异性抗小鼠endoglin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为深入研究endoglin的新功能、诊断和治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小鼠endoglin胞外段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大鼠,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特异分泌抗小鼠endogli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确定单克隆抗体亚型,免疫印迹方法明确筛选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初步判定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结果 通过对90多个分泌抗体的融合细胞克隆的筛选,获得一株分泌特异性抗小鼠endoglin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轻链亚型为kappa.免疫印迹显示该研究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小鼠endoglin重组蛋白,该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实体肿瘤组织微血管上的特异抗原并将微血管有效染色.结论 本研究所获得的抗小鼠endoglin单克隆抗体将有助于深入研究endoglin的新功能,为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物质保障.
作者:黎岳南;谭光宏;焦解歌;黄风迎;蒋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4月在该科ICU病房住院的新生儿肺出血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低出生体质儿、严重窒息缺氧、硬肿症和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表现有:在原发疾病基础上出现频繁呼吸暂停,肺部湿啰音,气管口或气管内发现血生分泌物.结论 尽可能避免引起新生儿肺出血的各种高危因素,早期发现,早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可降低新生儿肺出血死亡率.
作者:刘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0年来该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43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3例患者经过10d~34d的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及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静脉营养支持辅以胃肠动力药配合治疗均可以治愈.明确诊断是关键,胃镜检查和胃肠道造影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弘彬;孙文郁;杨大业;李宏武;郭剑波;粱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5年诊治11例施行腹部非胃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治疗和预防应并重.
作者:董哲;赵琳琳;韩兴哲;张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NOD小鼠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观察APS组和对照组NOD鼠胰岛浸润淋巴细胞免疫组化、脾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比值,RT-PCR法检测两组胰岛中IL-1β、IL-2、IL-6、IL-12、TNF-α和INF-γTh1型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APS可以降低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胰岛浸润炎症细胞及脾脏中的CD4+/CD8+亚群比值.与对照组相比,APS组胰岛IL-1β、IL-2、IL-6、IL-12、TNF-α和NF-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APS能纠正NOD小鼠Th1型细胞/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陈蔚;李益明;俞茂华;施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精子顶体反应诱导剂孕酮和A23187对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AR)、精子活力和活率的影响.方法 10例健康生育男子精液,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优选精子,用FITC-PSA荧光染色法分析AR,用伊红Y染色法分析精子活率,用精子自动分析仪分析精子活力.结果 当A23187终浓度为5、10、20及40μmol/L时,顶体反应率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A23187浓度增加,精子活力和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当孕酮终浓度为5、10、20及40μg/mL时,顶体反应率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但随着孕酮浓度增加,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A23187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孕酮诱导顶体反应过程不影响精子活力和活率,与A23187比较更接近生理过程.
作者:刘睿智;薛百功;张红国;许宗革;李哲;王洪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否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衰老,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valsartan组,观察细胞衰老改变及超氧阴离子(O)水平,分析各组细胞AngⅡ1型和2型受体(AT1R和AT2R)、NAD(P)H氧化酶p22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给予AngⅡ后,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细胞向G0-G1期停滞,细胞p16蛋白表达增高,出现衰老的特征性改变;衰老细胞NO生成减少,O2(-·)生成增加,p22phox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ATlR表达下降;valsartan处理后改善了细胞的衰老改变,下调p22phox表达,降低O2(-·)水平,对AT2R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Ang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衰老,AngⅡ从转录水平上调NAD(P)H氧化酶p22phox表达,进而使O2(-·)产生增加可能是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Valsartan通过特异性阻断ATlR有一定的逆转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虹;白小涓;刘强;陈香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2005年20例胃瘫患者用以五苓散加味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25%1周内治愈,75%2周内治愈,95%3周内治愈,所有病人4周内治愈.结论 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可能的发病机制采取五苓散加味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作者:黄峰;丁自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总结该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改进相关体外循环技术和脑保护技术.方法 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31例,StanfordA型24例,B型7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择期或限期手术22例.18例A型夹层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的条件下进行手术,其余6例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间进行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脑保护.B型夹层动脉瘤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结果 A型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16.7%;2000~2003年手术死亡率为23.5%(4/17),2004年~2006年5月手术死亡率为14.3%(2/14)(P<0.05);急诊手术死亡率为44.4%(4/9),非急诊手术死亡率为9.1%(2/22)(P<0.01).结论 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远低于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近3年深低温停循环结合右锁骨下动脉灌注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脑保护、降主动脉记忆合金支架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急诊手术本身也是影响手术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王进;肖锋;肖建涛;李岩;信维强;杨阳;宋波;李西慧;张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启动子区的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住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对100名辽宁地区汉族人的DRD4基因启动子区3个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其他人群做了比较.结果 DRD4基因启动子区-1240L/S的等住基因频率分别为60%和40%.-616C/G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和82%.-521C/T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和61%.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辽宁地区汉族人群DRD4基因启动子区3个多态性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群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对照研究发现,-1240L/S和-616C/G 2多态性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DRD4基因启动子区-1240L/S和-616C/G多态性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作者:卢瑶;郗春艳;戴晓梅;姚璐;汪薇;张莹;王雁;高建;周末;麻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报道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巨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7例儿童巨大单房性骨囊肿在C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穿刺抽尽囊液后注入自体骨髓和异体骨粉.结果 随访8~15个月,7例X线片示骨囊肿囊腔消失,骨皮质厚度恢复正常,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儿童巨大单房性骨囊肿是一种简单、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张世权;肖德明;刘安庆;陈汉平;卢文浩;谭纪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EPQ个性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用PANSS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都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防御方式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多采用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等防御方式;阳性亚型患者比阴性亚型患者更多采用分裂和制止防御方式,较少采用交往倾向防御方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敏感多疑、攻击性强、自我中心、冷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态人格,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精神分裂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相互关联,有关结论可以指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作者:刘诏薄;龚坚;陈海波;颜晓章;王洁萍;曹波;叶波;匡奕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治疗,总结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对13例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撑内排列小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术能有效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无复发,且能及早实施肠内营养.结论 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顾剑峰;黄凯平;吴旦平;陶峰;蒋建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细菌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对该院112例发病1周以内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手术时抽取胆汁送细菌培养.结果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1周内手术病例的胆汁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1.43%,其中发病72 d内手术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45%;72 h至1周手术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78%.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对有手术禁忌症非手术治疗者可选用对常见致病茵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
作者:蔡一亭;施亚周;黄洪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卡托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不同阶段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STZ-DM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及卡托普利治疗组2、4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KC同工酶在肾小球细胞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胰岛素治疗使DM大鼠的高血糖和多尿得到明显控制,并使已经升高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下降,减轻了肾重/体重的增加.卡托普利治疗12周显著降低了DM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和肾重/体重.在肾小球细胞内,PKCα在DM发病2、4和12周时表达显著上升(P<0.05);PKCβⅡ在DM发病2周时表达明显下降(P<0.05),4和12周时恢复正常.胰岛素、卡托普利明显抑制了2和4周组DM大鼠肾小球PKCα的表达以及4周组DM大鼠PKCβ2的表达(P<0.05);卡托普利使12周组DM大鼠肾小球PKCα、PKCβ2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岛素、卡托普利通过调节DM大鼠肾小球细胞pKCα和PKCβ2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
作者:姚丽;王力宁;范秋灵;冯江敏;马健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Fournier坏疽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阴茎、阴囊及会阴甚至肛门周围组织的感染性坏死性筋膜炎.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死亡率较高.现报告我院收治1例如下:
作者:张自刚;张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应用.方法 回顾总结12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分析疗效、局部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1.55%(2/129);5年生存率66.70%(58/87);2年局部复发率6.20%(8/129);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分别为12例(9.30%)和10例(7.75%).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手术.
作者:何博华;张伟斌;肖兰凤;王华;李立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并通过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观察其对Fas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4例(老年PCI组),再根据6个月后回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再狭窄组(9例)和非再狭窄组(15例);选择同期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老年患者28例(非老年PCI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同期行PCI治疗18例老年患者作短期阿托伐他汀干预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sFas水平.结果 老年和老年PCI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3±24)和(134±28)比(57±12)ng/L,P<0.01;两组在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且以老年组尤为明显(869±236)比(478±156)ng/L,P<0.01;再狭窄组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1 180±216)比(614±189)ng/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PCI术后6 h血浆sFas水平急剧增高,但干预组术后3和7 d血浆sFas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并在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进一步增高,且以老年人显著;再狭窄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患者,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显著降低血浆sFas水平,提示对接受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更应强调调脂、抗炎及稳定斑块的治疗.
作者:郭永红;陈琳;欧阳敏;胡信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雾化PFC通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机械通气组(C组);LPS肺损伤机械通气组(MV组);LPS肺损伤雾化PFC通气组(PFC组).经中心静脉导管滴注LPS 2mg/kg诱导ALI模型,检测基础值、肺损伤及治疗后1 h、2 h、4 h动脉血气,期间用多导生理监测仪连续描记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通气结束后行支气管灌洗,测量灌洗液内双饱和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DPPC)、大小聚集体比值(LA/SA值)及灌洗液和血清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浓度.结果 PFC组经雾化PFC通气后,PaO2明显提高(P<0.01),各时点PaO2高于MV组;与MV组相比,PFC组灌洗液内的SP-A、DPPC浓度和LA/SA值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内SP-A的浓度降低(P<0.01).结论 雾化PFC通气可改善LPS诱导的ALI兔的肺功能,这可能同雾化PFC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有关.
作者:孙震;吕晶;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