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伟;石岩;李斌
目的 探讨临床罕见的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7年3月采用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外科手术治疗15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0.7±5.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0.8±54.3 ml.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得到随访3~72个月,平均36个月.15例患者临床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一年所有患者病患处均骨性愈合,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6%.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费正奇;韩敬凛;陈波;乔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治的43例DLBC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MTA-1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TA-1和VEGF表达蛋白之间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MTA-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8%(30/43),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8,P=0.009).VEGF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5%(20/43),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组织中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39).DLBCL组织中MTA-1和VEGF表达水平与LDH、分期、IPI评分有关(P<0.05).DLBCL组织中MTA-1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1,P=0.018).结论 DLBCL组织中MTA-1和VEGF的高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王雪莲;孙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孕中期唐氏筛查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及微小RNA200C(miR-200C)与病理妊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862例孕中期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血清中AFP、β-hCG、uE3水平,RT-PCR法检测血清中miR-200C水平.根据血清标志物中位数值的倍数(MOM)值、miR-200C平均值进行分组,对比不同水平AFP、β-hCG、uE3、miR-200C病理妊娠发生情况.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血清检测指标与病理妊娠的相关性,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不同指标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102例妊娠者发生病理妊娠,占11.83%,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以及胎儿先天畸.AFP、β-hCG升高组、uE3降低组以及miR-200C高表达组在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儿先天畸形病理妊娠中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显示病理妊娠的发生与血清AFP、β-hCG、uE3、miR-200C均具有显著相关性(OR=1.536,1.732,1.248,1.67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FP、β-hCG、uE3、miR-200C预测病理妊AUC值分别为0.782、0.869、0.806、0.713,其中 β-hCG预测价值高.结论 孕中期血清AFP、β-hCG、miR-200C升高,uE3降低与病理妊娠的发生相关,推测其可作为病理妊娠的预测指标.
作者:南燕燕;李娜;董智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家犬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双肾内动脉血流的动力变化情况,以提供输尿管梗阻确诊依据.方法 选取16只家犬,分为实验组8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动物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对照组采取常规缝合对左侧输尿管切口进行手术结扎.对两组家犬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前,术后1~20 d采用超声观察双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比两组家犬双肾内动脉阻力(RI)、搏动指数(PI)和病理检查情况.采用方差及单因素分析对比肾盂压力各项指标.结果 试验证明双肾内RI和PI之间有高度相关(r=0.967,P<0.001);实验组RI值(≥0.58)明显高于术前和对照组(<0.58,P<0.001),实验组梗阻肾和健侧肾RI差值(≥0.1)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双肾(<0.1)(P<0.001);实验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健侧肾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RI值与梗阻肾肾内动脉的增厚管壁,狭窄管腔有密切相关性,反而与肾积水的情况和肾盂压力无相关性.实验术后15 d、20 d梗阻肾盂尿 β2-MG含量明显上升,与检测抽取的肾小球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输尿管梗阻家犬行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明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RI值明显升高、患侧与健侧RI值差高于0.1,因此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诊断输尿管梗阻的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周才芳;曾庆义;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Huh-7和正常非肿瘤细胞系HL-7702,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对不同肝癌细胞系及正常非肿瘤肝细胞系的侵袭迁移能力进行比较;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COX-2、E-cadher-in、Snaill的蛋白表达;采用5μmol/L的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通过对肝癌细胞系HepG2、Huh-7和对照组(空培养基)细胞迁移侵袭的比较得出DAPT和NS-398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肝癌细胞系及正常非肿瘤肝细胞系的侵袭迁移能力比较结果显示,HL-7702细胞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量分别为(128.23±10.34)、(112.34±9.02)个,低于HepG2、Huh-7细胞系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和NS-398处理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加5μmol/L的DAPT后HepG2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分别为(213.36±9.02)和(197.53±11.27)个,Huh-7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分别为(201.74±11.23)和(179.63±9.26)个,采用50μmol/L NS-398后,HepG2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分别为(203.26±11.25)和(187.54±11.37)个,Huh-7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分别为(187.63±8.87)和(165.64±8.45)个.与对照组相比,使用DAPT或NS-398处理后的肝癌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中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G2和Huh-7两细胞系在5μmol/L DAPT干预后,COX-2、Snail蛋白表达明显出现下调,而E-cadher-inl表达明显出现上调现象.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阻断后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Notch调控COX-2后其蛋白表达下调,然后调控Snail/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改变肿瘤细胞的迁移过程.
作者:胡广军;刘建中;时玲玲;陈辉;孙清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102例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10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102例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54例,妊娠率52.9%.其中,成功分娩32例,活产率59.3%,其中采取剖宫产26例(81.3%);待产5例,均孕12周以上;流产17例,流产率31.5%.流产患者中,晚期流产4例(23.5%),稽留流产10例(58.8%),胎盘异常3例(17.7%).妊娠患者与未妊娠患者年龄、病程、粘连程度、复发情况、术后月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粘连程度、术后月经情况是影响宫腔粘连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率较高,年龄、粘连程度、术后月经情况是影响术后妊娠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嘉;司景革;齐歆;苏琦;闫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妇血雌三醇、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比值检查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胎心异常的孕妇150例,参照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病例组(胎儿窘迫,100例)与对照组(非胎儿窘迫,5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仪RIA法测定血雌三醇(FE3)水平,并实施胎心电子监护(CTG)与测定超声脐动脉血流S/D比值,分析上述指标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FE3、Fischer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潜伏期、活跃期与第二产程S/D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ischer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NST反应型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胎心电子监护联合S/D比值、血清FE3+胎心电子监护+S/D比值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漏诊率与误诊率明显优于血清FE3、胎心电子监护、S/D比值单项检查(均P<0.05);胎心电子监护联合S/D比值、血清FE3+胎心电子监护+S/D比值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与漏诊率明显优于血清FE3联合S/D比值检查(均P<0.05).结论 胎心电子监护与超声脐动脉血流S/D比值联合检查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燕;刘一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不同分型的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的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患者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作者:张劼;龚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坦索罗辛在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164例X线阳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三组患者行体外超声波治疗后,A组40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治疗,B组62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联合坦索罗辛治疗,C组62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联合、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三叶因子(TF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含量变化.结果 C组患者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C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低于A组、B组(P<0.05);C组石街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尿液中MCP-1、HMGB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C组患者尿液中MCP-1、HMGB1含量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FF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04%,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71%,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束后,联用坦索罗辛及甲基泼尼松,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陆巍;王家强;张玉洪;王勇;廉吉虎;王潇然;高庆圆;刘炳辰;杜杉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音猥因子(Shh)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和肾癌患者正常肾组织中Shh的水平.实验分为5组,依次为低糖组、对照组、PCDNA3.1组、PCDNA3.1-Shh组、抑制剂组.低糖组用葡萄糖浓度为5.8 mmol/L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PCD-NA3.1组、PCDNA3.1-Shh组、抑制剂组、对照组均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PCDNA3.1-Shh组细胞转染Shh过表达载体PCDNA3.1-Shh,PCDNA3.1-Shh组细胞转染空载体PCDNA3.1,抑制剂组细胞与JNK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PCDNA3.1组、PCDNA3.1-Shh组细胞中Shh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JNK、p-JNK表达水平.结果 Shh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PCDNA3.1-Shh组细胞中Sh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CDNA3.1组(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糖组(P<0.05).PCDNA3.1-Shh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CDNA3.1组(P<0.05).对照组Bax和p-JNK水平明显高于低糖组,而Bcl-2水平明显低于低糖组(P<0.05).PCDNA3.1-Shh组细胞Bax和p-JN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c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抑制剂组细胞凋亡趋势与PCDNA3.1-Shh组细胞相一致.结论 Shh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表达下调.Shh能够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JN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曾庆义;周才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Notch通路蛋白表达的调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收治的肢体缺血预处理麻醉行左侧开胸食管癌根除单侧肺通气患者临床资料.以通气行麻醉单侧肺通气未肢体缺血预处理患者为对照组(n=90).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炎症反应因子白细胞介1(IL-1)、白细胞介2(IL-2)、白细胞介6(IL-6)、Notch通路蛋白Notch1、Notch2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插管后5 min血气指标、炎症反应因子及Notch通路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单侧肺通气后60 min、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和手术结束时,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炎症反应因子IL-1、IL-2、IL-6和Notch通路蛋白Notch1、Notch2及MMP-2、MMP-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单肺通气肺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且能够抑制Notch通路蛋白及炎症反应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作者:高德鸿;林承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130例老年腰椎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术后创口引流量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PT和APTT均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术后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P<0.05),术后14天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创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栓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较低分子肝素更安全.
作者:王艺伟;石岩;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局部微循环和炎症情况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 d、3 d、7 d微循环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 d、3 d、7 d观察组的CRP、IL-6、TNF-α 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微循环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血流灌注、红细胞聚集指数异常率、甲襞微循环中的管襻形态积分和血液流态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毛细血管管径、宫颈血管清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的应激、创伤更小,微循环功能更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萍萍;张青冬;冯晓萍;罗淑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在改善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药物耐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与药物耐受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总体达标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Pi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Fins、2Pins、FCP、PCP、HOMA-β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有助于理想控制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药物耐受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燕;丁国强;贺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维生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产科治疗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另选45例正常孕产妇为正常组,按照治疗方法将90例高血压组的患者分为维生A干预组及未干预组,每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接受维生A干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组孕产妇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维生A表达,以及维生A干预后的母婴临床结局的分析.结果 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相应时期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中,维生A的表达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5,P=0.003);维生A干预组患者的新生儿体重为(3.42±0.91)kg、新生儿Apgar评分为(9.50±1.62)分均明显提高,而干预后的新生儿不良临床结局如新生儿窒息(2.22%)、胎儿宫内窘迫(2.22%)、新生儿围产期感染(4.44%)及新生儿病死率(0)等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8.88%,11.11%,13.33%,2.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A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妊娠中晚期采用维生A干预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爱勤;阿依古丽·阿卜杜热西提;余江;赵爱英;杨勤德;徐砚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微型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两年来微流控(Microfluidics)集成诊断技术逐步成熟并逐渐应用到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微流控是将样品分析从前处理到反应再到结果检测等一系列连续操作过程整合到一个微型芯片上,从而实现全分析过程自动化的一项技术[1].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 -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 Notomi 等[2]于 2000 年报道的一种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方法.
作者:苏华;陈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前牙种植体发展的趋势是将种植体表面处理成具有微/ 纳米的仿生表面结构,进而实现快速有效的骨整合[1,2].首先,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微米级表面可以增强分子的转运和细胞的迁移[3].纳米级结构可以改变细胞的排列方式,纳米级的尺寸和沟槽的方向可影响细胞骨架的排列和细胞的粘附.
作者:申明明;李景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获得年轻汉族人群牙龈厚度的大体分布比例及对比分析,为临床更合理的口腔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按标准纳入30位牙周健康者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测量唇颊侧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分为薄型牙龈组与厚型牙龈组,并结合CBCT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中切牙牙龈平均厚度1.43 mm,显著厚于上颌尖牙平均牙龈厚度1.12 mm和上颌侧切牙平均牙龈厚度1.11 mm,且厚于下颌各位点平均牙龈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平均牙龈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CBCT测量汉族年轻人群健康牙龈厚度得出其仅与牙位相关,性别差异对牙龈厚度无显著影响,临床检查薄型牙龈与厚型牙龈在牙周组织健康的汉族年轻人群中各占约.
作者:张瑞;束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灯盏细辛对脑梗死患者近期氧化反应、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血液流变学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SOD、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细辛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短期血液高黏和聚集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且未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钟兴继;程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5~2016年1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1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产妇(TOLAC),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108例,成功率65.45%,57例中转剖宫产.②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组相比,分娩孕周小,孕前体重轻,分娩后住院天数短,产时出血少,宫颈评分高,自然临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孕次、孕前及孕后体重指数(BMI)、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妊娠间隔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结论 严格选择适应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孕前体重控制合理、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
作者:蔡晓辉;蔺莉;龙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