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就喜
探讨全身慢性疾病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 法:对16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287例比较。结果:老 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105例,占62.50%,是其出血的主要因素。老年组合并 全身慢性疾病134例,占79.76%;非老年组44例,占15.33%,P<0.01。老年组死亡 33例 ,死亡率为19.64%,其中25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29例,死亡 率为6.62%,P<0.05。结论:合并全身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较非老年人更易发生上消化道 出血。全身慢性疾病的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艳;杨春云;刘德良;霍继荣;吴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该文通过对7例后颅窝中线区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报告,提出了 病人的临床表现,早期不能正确诊断的原因,手术操作的方法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发现慢 性脑扁桃体体疝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认为术中对其进行减、复位处理,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廖勇仕;黄性敏;黄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了解白血病在瑶族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调 查1984~1997年全县白血病新发病例,计算其发病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县白血病年 发病率为1.61/10万,明显低于全国白血病年均发病率,瑶族人群低于汉族人群。白血病的 发病有时一空集积现象。结论:瑶族人群白血病发病率不高。
作者:杨树林;陈建华;欧阳华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治方案。方法:分析了1995 年5月~1998年12月诊治的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孤立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2例,U PJO 2例。结果:7例手术,5例行ESWL,1例留置双J管行内引流,1例行放疗和化疗。手术后 残石行ESWL 2例。结论:B超、CT、IVP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 疾病以非开放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曹志华;孙发慎;李鹏;王继征;张立华;李柯;张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对近年来在我科治疗的58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了临床调 查分析 ,其发病以男性为多。主要传染方式为性接触传播,但与全身与局部的抵抗力降低、病变 部位的潮湿亦有一定关系,妊娠可促进发展并使其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以激光 术加系统用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覃瑾;龙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滑膜切除缝匠肌肌骨瓣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经过2年以上 随访, 结果优16例,占80%;良2例,占10%,优良率90%。该术式适宜于儿童Ⅱ期,Ⅲ、Ⅳ期早期患 者,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其关键在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降低关节内压力。
作者:张国伏;李佩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 用机制。方法:将64例眼部碱烧伤患者按碱性物质及烧伤程度相同,年龄、就诊时间相近配 成对子,共32对,并将每对中的两名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维生素 C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维生素C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维生素A和维生素B2 ,结膜囊内滴抗菌素眼液,以视力的恢复情况为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视力恢复达0. 5以上者,治疗组占78.1%,对照组46.9%。经t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眼部碱烧伤中用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只要适当掌握地塞米松的应用 时机,使用地塞米松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匡大立;尹忠贵;汪芳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生长抑素对食道曲张静脉内压的影响及其对肝硬化合并食道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皮下 注射或持续静滴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其中16例患者用于药前及病情稳定后48~72h行电子胃 镜下曲张静脉直接测压术。结果:治疗后第8,24,48和72h内止血成功者分别累积达55.6% ,77.8%,83.3%和88.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副作用。16例患者用药前后平均静脉压(22.1±6.2)cmH2O和(11.5±4.6)cmH2O,下降幅度平均(9.8±3.6)cmH2O,P<0. 01。结论: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其可明显降低 食道曲张静脉内压。
作者:张志坚;吴颖;高河元;张捷;谢雨党;黄云生;刘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评价苯那普利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肾功、血脂 、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口服苯那普利10mg,1次/d治疗,治疗前后测 血压, 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结果:总有效率为95%(P<0.05),对肝功、肾功、血脂、 血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人高血压 ,而对肝功、肾功、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尹少华;郭利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纳洛酮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对128例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用纳洛酮加长效托宁,氟脲嘧啶,加阿托 品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化验综合评价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7%,差异显著(P<0.01)。结论:纳洛酮可阻断胰酶的激活和自身消化作用,改善胰腺 血供障碍,有效地阻止水肿型胰腺 炎向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发展。
作者:罗爵云;谭同花;李鸿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总结和分析老年人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 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年5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2例老年腹股沟复发疝 病人,其中斜疝21例,直疝9例,膀胱滑疝2例。结果:行McVay术18例,Shouldice术6例, 两者均行腹直肌鞘纵行切口减张;人工网片置入8例。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方法治疗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作者:罗东林;张连阳;刘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道2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全组在体外循环下同期行PDA闭合及VSD修补术,修补VSD前先游离结扎或切开肺动脉 缝合PDA。结果:全组治愈出院,13例随访2月~8年(平均3年6月),体力活动量明显增加。 结论:该病容易早期出现肺高压,PDA所特有的连续机器样杂音往往不典型,甚至消失,可 造成漏诊PDA,VSD合并PDA可同期手术治疗。
作者:曹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老年人抗心血管功能衰退与打门球运动的关系,采用光电变换 器与心电图机配合记录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各20例)60~75岁的老人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图 。结 果:坚持一年以上锻炼的老人与不坚持锻炼的老人的脉搏波形有明显的差别,老年人坚持柔 和的锻炼可以延缓心血管衰老。
作者:熊政纲;谢定;吴承德;欧阳俊;阳奇志;余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Oralmucous)活检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在 临床口腔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口腔唇、舌、颊、腭粘膜,组 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70%~100%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后切片,HE染色,光镜 观察 。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口腔唇、舌、颊、腭粘膜上皮层、底基层、固有层、粘膜下层各层次 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结论: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效果好,为临床口腔 病理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及对实验室教学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树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K562细胞中克隆新的锌指蛋白cDNA基因片段。方法:提取 K562细胞中总RNA,逆转录后,用CX2C和H-C Link引物进行加端P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 酶 酶切后,重组至pGEMTZf(+)载体,用末端终止法测定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测出五个插入 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一个序列为新 的cDNA基因片段。该基因编码产物至少含有五个C2H2型锌指结构。结论:从K562细胞中克隆 出一个新的C2H2型锌指蛋白cDNA基因片段,为测定该基因的全序列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海涛;周钢;唐迎胜;刘智;胡维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证实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胶质细胞凋亡的存在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采用TUNEL法标记 凋亡细胞,并用透射电镜加以证实。结果提示,胶质细胞损伤后凋亡出现于4h,高峰在损 伤后1周。持续3周以上,提示骨髓损伤胶质细胞凋亡同坏死一样,亦是细胞死亡 的重要形式。
作者:孙运强;刘恩祥;黄元玲;杨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血脂、尿酸与胆红素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51例冠心病和44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血脂 、尿酸与胆红素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TG、LDL-C、apoB、U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 -C、T-BIL、I-BIL则明显下降,而CH、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脂、尿酸与胆 红素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的有效监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林发全;陈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 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其它三组(各10只)分别 给予外源性乙醇0.7g/kg*d和2.1g/kg*d(分别为乙醇1组、乙醇2组和乙醇3组)共12周。10 周 末采血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水平,然后皮下注射纳洛酮(0.2mg/kg*d)2周,12周末采血 测定 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P< 0.01),乙醇日摄入量愈多升高愈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后血浆β-内 啡肽水平降低(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具有拮抗 慢性乙醇中毒的作用。
作者:张永生;孙铁军;姜枫;贾钢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游离钙降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惊厥或手足搐搦, 因多见于婴儿故又名婴儿低钙惊厥,现将临床诊治的21例手足搐搦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均为2个月~1岁,发病季节3~5月份。家族史:患儿母亲在妊娠 期均有抽筋史,尤以妊娠后3个月明显。4例有睡眠不妥,易惊哭、出汗及神经兴奋现象。21例均表现为惊厥,意识丧失,双目凝视 ,双手握拳,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抽搐短时间为1min,长时间达30min。且惊后神 志如常,无发热。每天发作次数少为2~3次,多为20余次。2例出现喉痉挛。临床体征 :15例前血囟扩大,5例出牙延迟,1例头颅畸形。实验检查:血钙在1.7~2.1mmol/L,血磷在0.7~0.9mmol/L,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在17~23u,均增高。X线腕骨片:大多表现骨骺线增宽,干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10%葡萄糖酸钙10~20ml,1~3次/d,缓慢静注,口服维生素D。平均病程为1周,均痊愈出院。2 讨论临床上手足搐搦症有时经常与婴儿痉挛相混淆,故应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注意鉴别。本文所总结的21例病例就有9例曾诊断为婴 儿痉挛症后经过临床实验室、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更正诊断。本文21例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根据北方冬季户外活动少,每年日照时间 短的特点,应在预防佝偻病上着手,自新生儿期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或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u,也可以同时给予钙剂,每日不超过5g。入夏多接触日光后可暂停口服鱼肝油,但仍要 间断给予直至2~3岁为止。
作者:修建华;丛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 Ischeia Reperfusi on,HIR)损伤的机制。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 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6只),B组: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16只),C组:肝门 阻断+门腔转流(16只),D组:肝门完全阻断40min(16只)。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 变化。结果:B、C、D组的7d存活率分别为5/10只、8/10只、4/10只;再灌注后4h血清TNF 含量,B、C、D组分别为(0.631±0.198)u/ml、(0.596±0.223)u/ml、(0.789±0.371)u/ml ,明显 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和A组的(0.315±0.182)u/ml(P<0.01);D组再灌 注4h的AS T明显高于C组(P<0.01);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的HA水平 , 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 害,程度以D组重、B组次之。结论: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 原因。
作者:华赟鹏;梁力建;黄洁夫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