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吴琼;王堃;丘世飏;易斌

关键词:免疫测定, 结核/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肺内、肺外结核的诊断效能,分析结核细胞斑点数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SPOT.TB试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和结核抗体检测试验(TB.AB)3种检测方法分别对7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8例活动性肺外结核患者,27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及76例非结核疾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1)T-SPOT.TB试验对结核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71.17%,特异度为78.95%,敏感度为3种检测方法中高;三种试验联合检测对结核感染诊断的敏感度明显增加,约登指数大,特异度稍降低.(2)T-SPOT.TB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组和活动性肺外结核组检测的阳性率及细胞斑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与陈旧性肺结核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性肺结核细胞斑点数显著高于陈旧性肺结核(P<0.05).(3)对检测阈值进行优化发现,当T+SPOT.TB细胞斑点数取值为11.5个细胞斑点数(SFC)/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时,检测结核感染效能高;T-SPOT.TB细胞斑点数取值为17 SFC/106 PBMC时,是区分活动性肺结核与陈旧性肺结核的佳阈值.结论 采用T-SPOT.TB试验,PPD试验和TB.AB试验三种试验方法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结核感染的检出率;T-SPOT.TB试验对肺内肺外结核病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进一步对T-SPOT.TB试验细胞斑点数检测阈值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以往证实ITP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基因和环境因素对ITP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在易感基因遗传背景下由于环境因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现研究较多的有PTPN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微小RNA(Micro RN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Vanin-1基因.本文主要就与ITP发病机制相关的上述基因进行综述.

    作者:张拾梅;张红岩;吴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级的作用

    目的 对照病理结果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定量分析,探讨二维图像特征模型在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14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按照活检病理结果以METAVIR分类法将其分为4组(F1~ F4组),并随机选择4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F0组),所有受试者接受超声检查及ARFI定量分析,获得图像数据及肝脏硬度数值.对采集的图像数据使用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定量分级,并与ARFI定量分析值相比较.结果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对肝脏纤维化定量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F2)训练集=0.973 2,测试集=0.751 1,优于ARFI下ROC曲线下面积(F2)训练集=0.840 1,测试集=0.656 4.结论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可以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其定量诊断肝纤维化有巨大的潜能.

    作者:骆永芳;董常峰;黄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藻酸钙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藻酸钙凝胶(CAG)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得到ADSCs.暴露股骨踝关节面,并做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ADSCs种植到负载TGF-β3的CAG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实验分为对照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无菌等渗盐水)、CAG组(注射CAG)、ADSCs+ CAG组(注射负载ADSCs的CAG)、TGF-β3+ CAG组(注射负载TGF-β3的CAG)、TGF-β3+ ADSCs+ CAG组(注射负载TGF-β3、ADSCs的CAG),每组10只.于术后12周,分别采用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0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用国际关节软骨修复协会(ICRS)制订的评分法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 TGF-β3+ ADSCs+ CAG组的缺损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其新生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紧密结合,并且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情况与正常组织相似.对照组、CAG组、ADSCs+ CAG组、TGF-β3+CAG组和TGF-β3+ ADSCs+ CAG组的ICRS评分分别为(7.06±0.18)分、(7.15±0.23)分、(7.45±0.25)分、(7.47±0.24)分和(15.78±0.24)分,TGF-β3+ ADSCs+ CAG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载TGF-β3、ADSCs的CAG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是一种结构性的修复.

    作者:邓明;谢萍;吴飞;马永刚;周炎;梁凡;刘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期宫颈癌局部巨块型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相关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宫颈癌局部巨块型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 1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早期宫颈癌病例(Ⅰ A2-ⅡA期)资料,筛选出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58例,分为观察组(局部巨块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先期化疗对局部巨块型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 B2/Ⅱ1 A2期)93例发生并发症26例(27.9%),高于对照组(Ⅰ A2/Ⅰ B1/ⅡA1期)165例中的28例(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例vs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局部巨块型早期宫颈癌患者,先期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例(15.8%),低于单纯手术组的20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期化疗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0例vs 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巨块型(Ⅰ B2/ⅡA2期)早期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先期化疗能够缩小病灶体积,减少病灶充血,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宁宁;赵恩锋;苏雅琴;解春红;檀丽梅;闫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本院进行冠心病23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70例(血管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血管狭窄程度<50%),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吸烟、男性与冠心病有关,OR(95% CI)分别为17.489(11.013 ~ 30.017)、48.632(20.379 ~ 117.178)、18.976(13.105~28.331).以冠脉病变程度为因变量,年龄、体重指数、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为自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P=0.03),OR(95% CI)分别为10.15(2.012 ~2.584)、7.23(1.613 ~2.176).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血脂紊乱、体重指数无关.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功能、hs-CRP、Ccr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观察组患者存在Ccr水平降低,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弱,hs-CRP水平升高(P=0.02)等情况,且上述三种因素的OR(95% CI)分别为1.986(5.204~ 17.627)、1.103(1.012 ~ 1.027)、2.131(1.901 ~2.369).结论 2型糖尿病、吸烟、男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联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心肾功能降低、hs-CRP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冯高科;汪小丁;陈晶晶;陈玺宇;蒋学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疆地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描述新疆地区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纳入患者的病例资料,描述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200例TBM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8~75(37.35±14.24)岁,病程3 ~270(36.86±43.86)d.存活179例,死亡21例,死亡率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脑积水、脑水肿、临床分期、血沉、脑脊液(CSF)-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水肿和血沉是TB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脑水肿、血沉是T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预测影响因素,制定相应临床对策,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卜欣欣;朱翠焕;汪兴禄;张跃新;孙晓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患者的体重减轻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在PD运动症状之前出现并与病情进展相关,但较少被临床医生重视.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本文从多巴胺能系统、能量稳态失衡、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机制和代谢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方面综述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的机制.

    作者:游咏;唐玮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泪道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泪道置管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0例,其中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患者60例,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泪道通畅情况进行复查,观察术后并发症,以患者没有流泪症状,且泪道冲洗通畅为标准计算手术成功率.结果 术后6个月,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置管手术成功率93.3%,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成功率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置管手术皮肤瘢痕率为0,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皮肤瘢痕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置管手术复发4例,二期手术成功率为100%,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复发6例,二期手术成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8).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造瘘联合泪道置管手术不仅疗效可靠,更有创伤轻、无瘢痕等优点.

    作者:唐志平;刘岚;许雪亮;夏晓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δ-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δ-阿片受体(DOR)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区域的抑制性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经典镇痛药物,广泛存在于中枢系统和外周系统中.研究表明,阿片受体除了疼痛调制作用,还通过基因或细胞因子广泛参与各种生理以及病理活动.本文综述δ-阿片受体在缺血性脑损伤、镇痛、抗焦虑抑郁、学习记忆以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滕思;陈涛;邓益东;刘艳慧;张杉;苏佳丽;蔡奔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组具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无 能性两大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病常伴随免疫功能异常,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有重大意义.

    作者:陶然;黄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早晚行不同手术方式,开胸组手术5例为先入院,腔镜组手术6例为后入院(其中三孔腔镜手术4例,单孔腔镜手术2例).从多个指标对比两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结果 腔镜组切口长度[(4.92 +0.56)cm]明显短于开胸组[(15.73 +0.7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第3、5天VAS评分均低于开胸组(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更高(P<0.05);腔镜组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能减轻术后疼痛、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满意度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任占良;任小朋;张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检查出的61例胎儿肺部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肺部病变胎儿中:(1)先天性肺囊腺瘤31例,超声表现为胎儿肺部囊性、混合性或实性略高回声团块,其中Ⅰ型2例,Ⅱ型16例,Ⅲ型13例.21例引产,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肺囊腺瘤;3例团块随访消失;7例出生后经MR或CT增强扫描证实为囊腺瘤.(2)隔离肺19例,超声表现为肺部略高回声团块,其中7例引产,经病理证实为隔离肺,4例肿块随访消失,8例出生后经CT或MRI证实为隔离肺.(3)膈疝6例,超声表现为胸腔内可见腹腔脏器,5例引产,经病理证实.1例出生后手术证实,术后存活.(4)胸腔积液5例,其中4例引产,1例复诊胸腔积液消失.结论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检查胎儿肺部病变的可靠方法,并能短期随诊复查,观察肺部病变的进展及转归,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于霞;郑新;祝海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频三维超声冠状面汇聚征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索高频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本院超声科的77例乳腺肿块病例,均行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以三维超声冠状面出现汇聚征作为诊断乳腺肿块为恶性的标准,分析三维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77例病例中恶性为46例,良性为31例.三维超声汇聚征对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90,P<0.01),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9.7%、90.3%.结论 高频三维超声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慧;粟尤欢;徐金锋;贾桂静;刘莹莹;李剑;魏章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干燥综合征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女,85岁,因“心悸、胸闷痛十余天.”于2017年3月5日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急查心肌标志物:CK-MB231.10 ng/mg.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部分导联ST压低,T波浅倒置.请心内科会诊诊断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次日转入本院心内科CCU病房.患者诉近十余天反复出现心悸、胸闷痛不适,部位位于胸骨后,不伴肩背部放射,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伴头晕、乏力,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结合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诊断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作者:周秀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3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完成肝外胆管结石根治(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并发生胆道损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手术23例(74.2%),开腹手术8例(25.8%),急诊手术19例(61.3%),择期手术12例(38.7%).术中发现胆道损伤并完成修补9例(29.0%),术后发现胆道损伤22例(71.0%),其中行T管引流术15例,行胆肠吻合术5例,放置胆道支架2例.结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病理因素,即重症炎症致胆囊三角关系辨认不清是胆道损伤的高危因素;其次,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并发胆道损伤的几率高.

    作者:贾廷印;陈中建;李永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一例

    患者,女,46岁,因“间断咯血5年,加重2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约10ml,呈鲜红色,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好转.后因咯血复发,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经对症治疗后未再咯血.2d前患者再次出现咯血,约50 ml,呈鲜红色,伴咽痒、咳嗽、咳白色粘痰,量少,不易咳出,无潮热、盗汗、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仍咯血,故于2017年5月7日急诊入本院.

    作者:魏明莉;黄娜;曾军;李云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体重指数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体重指数(BMI)变化及其与P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对168例PD患者及10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患者BMI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PD患者BMI值与病程(r=-0.270,P=0.0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总分(r=-0.195,P=0.008)、UPDRS第Ⅱ部分总分(r=-0.147,P=0.045)、UPDRS第Ⅲ部分总分(r=-0.159,P=0.030)、H-Y分期(r=-0.256,P=0.00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r=0.291,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 PD患者较健康对照组BMI值降低,病程长、UPDRS总分、运动症状评分高、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是PD患者BMI下降的危险因素,BMI值降低预示着PD疾病进展.

    作者:周小婷;孙启英;郭纪锋;唐北沙;严新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后B超引导下刮宫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后B超引导下刮宫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剖官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甲氨蝶呤(MTX)妊娠囊注射后B超引导下刮宫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后B超引导下刮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包块消失时间和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后B超引导下刮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经济条件允许的瘢痕患者可采用该种疗法.

    作者:李晓娟;周宏伟;宋丽华;史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iR-369-3p通过调控VEGFC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miR-369-3p对膀胱癌细胞EJ和5637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基因的调控作用,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转染miR-NC(对照组)或转染miR-369-3p(观察组)至膀胱癌细胞株EJ和5637;采用Targetscan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369-3p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VEGFC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C、p-Raf-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369-3p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69-3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转染miR-369-3p后,EJ、5637细胞中VEGFC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Raf-1和p-ERK1/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形成的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 miR-369-3p可通过干扰VEGFC基因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及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可能为膀胱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标.

    作者:赵振伶;邵焕军;郝丽娜;刘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9号染色体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住院或社区年龄在60 ~ 85岁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选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139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抽血进行ApoE基因检测,通过SNP位点不同基因型比较和ApoE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终数据采用pearson 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rs429358位点等位基因型分布上T/T型出现比例低于对照组,而T/C、C/C型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C为MCI患病危险因素(OR值=2.100),ε4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ε3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基因的多态性与MCI发病存在关联,其中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为MCI的风险基因,这提示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可能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孙薇;张倩;杨建波;徐金凤;林晓静;魏建刚;张小宁;江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