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干预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比较

张君华

关键词:剖宫产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麻醉, 产科, 脊椎, 硬膜外,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果。方法选择15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观察组(79例)以及单纯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79例),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相关指标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I-D指标以及麻醉药物用量均降低明显( P <0.05, P <0.01);产妇RAAS系统指标组内比较,两组T1时间段的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T-Ⅱ)和醛固酮( ALD)浓度均低于T0、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就波动幅度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其麻醉显效时间短,麻醉药物用量少,且麻醉效果满意。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Rac1在正常及庆大霉素耳毒性损伤豚鼠耳蜗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所致耳毒性损伤及应用抗氧化剂水杨酸钠保护时Rac1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探讨Rac1在庆大霉素耳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白色红目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d;庆大霉素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连续7d;庆大霉素+水杨酸钠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和水杨酸钠,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各组豚鼠耳蜗Rac1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提取耳蜗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a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Rac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膜;庆大霉素组耳蜗Rac1表达增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组呈阳性表达,其表达程度介于对照组和庆大霉素组之间;各组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耳蜗Rac1蛋白有低强度表达;庆大霉素组耳蜗Rac1蛋白表达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组耳蜗Rac1蛋白表达程度介于对照组和庆大霉素组之间;各组间蛋白电泳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Rac1在正常豚鼠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弱表达,庆大霉素给药后耳蜗中Rac1表达增强,同时给予抗氧化剂水杨酸钠后可使Rac1表达较庆大霉素组减弱。提示Rac1可能在庆大霉素导致耳蜗损伤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廖俊;伍伟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4年本刊可直接用英语缩写的常用词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型抗结核缓释体的骨密度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缓释抗结核微球填充于骨支架后的骨密度测试情况,为减少术后抗结核治疗的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骨密度仪分别观察人工同种异体骨( A组)、利福平( RFP )缓释微球-人工同种异体骨缓释复合体( B组)和RFP-人工同种异体骨复合体( C组)灌注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灌注前A、B、C三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0.191±0.018)g/cm2;B组:(0.186±0.016)g/cm2;C组:(0.189±0.018)g/cm2;P >0.05],而灌注后A、B、C三组骨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组:(0.191±0.018)g/cm2;B组:(0.179±0.023)g/cm2;C组:(0.185±0.021)g/cm2;P >0.05]。结论RFP微球使用超声波振荡方法可以与多孔隙的骨制备成抗结核缓释复合体,且灌注后不会对骨密度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

    作者:黄术;张宏其;刘宝荣;周益昭;翁晓军;盛斌;肖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牙周炎

    牙周炎作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糖尿病患者的重视。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达到80%以上,其中10%~15%的成年人患重度牙周炎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增加近3倍[2]。血糖控制较差是牙周炎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第三次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种族、教育程度、性别和吸烟等影响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9%的成人其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OR 2.90;95% CI:1.40~6.03)[3]。不仅糖尿病是患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牙周炎对血糖控制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因素。支持这个观点的第一项研究是1996年Taylor等[4]的印度希拉河社区个体研究,在至少2年的随访中,重度牙周炎导致较差的血糖控制。

    作者:张任飞;郭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趾肱指数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趾肱指数( 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趾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TBI≤0.7为切割点分成低TBI组与正常TBI组,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及代谢参数。结果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TBI≤0.7的32例,占总例数13.4%。低TBI组与正常TBI组比较,其年龄更高,舒张压更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合并率增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是T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低TBI患者有更高的心脑血管患病率;高龄、舒张压低是T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翼;孙志纯;牟仑盼;卓雅芬;何伟民;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增加 PDX-1的表达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目的观察增加糖尿病大鼠胰岛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DX-1)的表达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的变化情况,评价PDX-1升高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模,正常对照组始终予普通饲料喂养,DM模型组及治疗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两周后予普通饲料喂养,治疗组黄连素180 mg/( kg· d)灌胃,正常组及造模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第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血清标本测定FBG、FINS水平,计算HOMA-IR;留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中PDX-1的表达,并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PDX-1阳性表达的累计光密度值( IOD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及治疗组FBG、FINS、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与DM模型组相比,治疗组FBG、FINS、HOMA-IR均得到改善[(13.11±6.87)mmol/L vs(18.45±4.69)mmol/L,(2.58±0.34)μIU/ml vs (2.98±0.40)μIU/ml,1.60±0.91 vs 2.75±0.28, 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及DM模型组大鼠胰岛PDX-1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DM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DX-1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1.51 vs 6.79±0.98, P <0.01)。结论增加PDX-1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中的表达,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改善血糖的机制之一。

    作者:庞翠军;陈秋伶;贺钰梅;宋琳;肖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聚磷酸盐促凝机制研究进展

    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的发现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主要集中于原核生物等低等生物的研究中。直到近年才发现poly P在真核生物中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强大的促凝作用尤其引人注目,被医学界所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就poly P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付双双(综述);宁建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 )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的2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23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作非随机比较,所有患者均予以E-CHOP方案化疗6~8周期,移植组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结果移植组近期疗效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移植组5年总生存率(OS)(58%)高于常规化疗组(32%),移植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45%)亦高于常规化疗组(21%),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严重毒副反应比较中,仅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00%)高于常规化疗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常规化疗,可作为PTCL一线治疗。

    作者:姚远;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贺军侨;黄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硬化疗效及氧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24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指标丙二醛( MDA)、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C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MDA、LPO及SOD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具有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等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化有关。

    作者:毛征批;金伟明;朱伟君;潘笑笑;周汉;张银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放射线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气管狭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晚期肺癌患者18例,将放射性粒子经支气管镜插入病变气道,远端穿刺进行125 I粒子植入治疗,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为3~9粒。在粒子植入前、手术后30、60 d进行复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均减轻,30 d后16例胸部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腔扩大,13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中气管狭窄效果良好,操作安全,可作为晚期肺癌气管狭窄推广治疗方法。

    作者:邢晓燕;杨凤英;李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APK 与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据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性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 DCM)是指特发于糖尿病患者,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脏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终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1]。糖尿病性心肌病变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糖脂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炎症、氧化应激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心肌病存在心肌细胞凋亡[3-5],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 MAPK)通路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6]。阻断MAPK通路或将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新趋势。

    作者:李娜;朱秋霄;袁玲玲(综述);张力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IL-6、超敏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NGT)136例及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对照(NC)82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IL-6、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⑴NGT组与NC组相比,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hs-CRP、IL-6明显升高[分别是1.03~1.94 vs 0.42~0.95, P <0.01;0.46~2.78 mg/L vs 0.39~1.56 mg/L, P <0.01;(13.6±8.99)pg/ml vs (8.08±3.67)pg/ml, P <0.01]。⑵T2DM患者一级亲属中血hs-CRP水平与HOMA-IR( r =0.326, P <0.01)、IL-6( r =0.258, P <0.05)均呈正相关;T2DM患者一级亲属中血IL-6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 r =0.350, P <0.01)。结论血清CRP和IL-6可能与T2DM患者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牛晓红;李俊岩;宋祺;金苗苗;刘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分级治疗艾滋病患者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滋病肝损伤患者分级治疗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2版中肝毒性分级标准,将住院及门诊的有肝损伤的艾滋病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在治疗机会性感染和(或)抗HIV病毒基础上根据肝损伤程度及机制分别予以相应治疗,并以中医药治疗作对照,四周为一疗程,然后对比分析西药与中药治疗、各级肝损伤分级治疗、中药分型治疗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西药与中药治疗、各级肝损伤分级治疗、中药分型治疗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西药、各级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肝损伤患者分级治疗疗效肯定,各级治疗及中药分型治疗疗效无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而且可以改善成本效益。

    作者:欧书强;廖艳霞;易理萍;任桂萍;王樨霞;廖世宏;黄水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临床表现,分析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3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进行随访,一旦检查出现复发状况立即给予再次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型,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等相关资料。结果52例复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等症状。窦旁脑膜瘤的复发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有无癫疒间病无明显相关(P >0.05)。肿瘤直径>4 cm、WHOⅡ-Ⅲ级、Simpson切除Ⅱ-Ⅲ级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患者( P <0.05)。结论影响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是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以及肿瘤大小,而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是否有癫疒间发作等对复发的影响尚未证实。

    作者:张小军;罗湘辉;何佳宏;肖益安;张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塑型锡箔纸隔离联合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塑型锡箔纸隔离联合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鼻腔黏连患者,术中局麻下采用剪刀或钩突刀分离黏连带,两侧创面电凝,塑型锡箔纸隔离,术后予鼻腔冲洗等治疗,1~3周取出锡箔纸,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鼻腔黏连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术后1~3周鼻腔黏连消除,随访1年未见黏连复发。结论塑型锡箔纸隔离+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稳定特点,患者无需住院,术后恢复快,费用低,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立江;孟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要求

    1.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 N,60 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 N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数学式和反应式的要求

    ⑴文章中重要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式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公式应比正文小一号字排。⑵数学式转行,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之后转行,居中排列的公式上下式尽可能在“=”处对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据统计,2008年美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约为40100例,估计新增死亡病例约7470例[2];2013年美国宫体癌的新发病例达49560例,新增死亡病例达8190例[3]。因此,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和改善预后逐渐成为临床医生与患者关注的热点。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据文献报道,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占7.7%~12.4%[4],如何保留年轻患者生育或生理功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难点之一;此外,晚期和复发患者预后的改善也是子宫内膜癌治疗重任之一。因此内分泌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对近年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晓辉(综述);李小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08例肺孤立磨玻璃结节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磨玻璃结节( GGO)的临床特征和CT征象在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08例孤立GGO病例,分析临床表现、影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并统计GGO随访结果。结果108例患者中男52例,女56例,年龄26~80(58.12±10.34)岁。其中良性19例,恶性89例。良恶性GGO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边缘(毛刺、棘状突起)、内部结构(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细胞百分比、形态(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分叶)、界面(清楚/模糊)、胸膜凹陷征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膜凹陷征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 )和腺癌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252)。44例患者初次发现GGO后进行随访,其中7例(7/44,15.91%)GGO随访3年后较前增大或变实;32例GGO患者随访无明显变化,且恶性组年龄较良性组大( P =0.0416)。结论临床症状难以鉴别GGO的良恶性,影像上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分叶、界面清楚、胸膜牵拉征多提示恶性。在CT随访过程中,GGO病灶增大、实性成分增多是手术切除的指征。性质不明GGO随访时间至少3年。

    作者:李亚男;张伟华;余秉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旋氨氯地平干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的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 )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 n =26)及B组(氨氯地平组, n =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 qd)或氨氯地平(5 mg 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 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μg/min vs 49.2(29.7~96.8)μg/min,(112.6±6.4)mmHg vs (135.3±7.6)mmHg,(71.4±10.7)mmHg vs (80.3±11.6)mmHg, P <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 (2.17±0.09), P <0.05]。 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 vs (134.8±9.2)mmHg, P <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 vs (2.14±0.09), P <0.05],但其干预后 SBP 的下降幅度(△SBP )及 ADC 的上升幅度(△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 P =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 vs 41.7%,χ2=4.27, P =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总体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

    作者:陈小燕;陈燕珊;李新春;肖文霞;赵康艳;俞家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