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梅;王琴
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肺结核急症之一,它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等多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作者:陈青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1年9月-2001年8月,我科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36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00年至2001年共收治电击伤病人159例,在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有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损伤与继发性出血,白内障肠瘘等,电流所致的血管骨与关节,肌腱神经等损伤,直接影响愈合及功能,因而也受到医生的重视,但气性坏疽发病率则较少,本人报告3例电击伤合并气性坏疽的治疗体会.
作者:于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礼仪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的程序、方法以及实施交往行为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
作者:金萍;卢玉平;张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规模、经营范围、食品经营种类、参与人数等都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作者:钟朝坤;申素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开放性颅脑损伤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建筑施工和斗欧事件的日渐增多,在临床工作中已屡见不鲜.
作者:罗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科自1998-2002间共收治了30例眼爆炸伤的病人,此类外伤的病人,轻者损伤眼脸、结膜,重者眼球破裂,可导致失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作者:王琴;胡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探讨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中老年妇女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56例乳腺病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结果.结果大面积普查5000例近红外线扫描图像灰影拌血管改变856例,良性乳腺病764例,门诊随访未发现诊断不符者;手术治疗并有病理检查结果92例,包括14例乳腺癌.乳腺良性病诊断率100%,恶性病诊断率92.9%,假阳性率7.1%,与同期彩超钼靶摄片检查80例对比,近红外线扫描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超钼靶摄片.结论近红外经扫描对中老年乳腺病有较高诊断价值,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对大面积乳腺疾病的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海峰;魏其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农民.因头痛、发热、咽痛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外出受凉后出现头痛、咽痛、发热,体温38-39.5℃,口服三九感冒灵、阿莫西林无效.
作者:王振华;刘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标准化血栓与止血性疾病的检测,特别是解决手术前有关出血倾向的筛选问题,卫生部颁发了[2000]412号文件<出、凝血时间检验操作规程的通知>,这不仅是对检验科的要求,与临床各科室均有联系,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马晓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凝血酶元时间(PT)测定是在凝血检验中常用的筛选试验.虽然技术操作简单,但影响因素很多,作者曾发现多例非病理因素致PT时间延长,经复查和分析,找到了从采集标本、试剂和技术操作因素导致PT时间人为延长的原因,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淑琴;薛汉阳;胡莲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简陋,急重症患者较多,施行急症手术常常使麻醉工作比较棘手.在基层如何做好重症失血患者的麻醉处理、监测、手术,怎样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是重症失血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姚巨宝;卫云萍;王小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产科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有否产科并发症、产妇个人卫生状况及抵抗力、季节气候等有关.但与缝合技术也有一定关系.个别感染切口处理十分困难,产科医护人员应努力提高缝合技术,对感染切口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李育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灌入直肠及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科自1996年以来,对急性盆腔炎症状控制后及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1 37例就其具体操作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刘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检验质量的提高得益于先进仪器引进,以及各地临床检验中心对质量控制的监控,使检验质量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有了全面的提高.
作者:方晓云;薛汉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妊娠晚期常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孕妇进行检查,发现脐带绕颈者,由临床验证其准确性及进一步探知其意义.
作者:黄琴;黄建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强烈内心冲突或情感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人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其中转换症状为躯体症状,以单瘫或截瘫多见的躯体运动障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病症.
作者: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跟痛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生于40-60岁中年和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或行走时足跟疼痛较重,行走几步或十几步后疼痛减轻,但活动量越大,休息后疼痛越明显.
作者:武明忠;杨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以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感觉减退、麻木、刺激、蚁行感为主症的常见病.
作者:郝永清;林元平;王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新型消毒剂,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能缓慢持久释放出有效碘,达到持续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
作者:姚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