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燕;赵晓惠;沈莹;郝敬荣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术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行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患者给予围术期积极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疗效评估优22例,良24例,可12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6.67% (58/60).58例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仅2例患者轻度的对线对位不佳,但髋部活动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PFNA术围术期给予积极康复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徐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联合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单侧下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和FTS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调查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干预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2组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术后康复,提升服务满意度.
作者: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8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干预.评估2组术后3d疼痛程度,观察2组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d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膝关节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Flash动画术前宣教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Flash动画信息支持的健康教育.术前1d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教育联合Flash动画结合的信息支持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刘君;朱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技巧.方法 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9例,给予NIPPV辅助治疗,并给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69例患者经通气治疗后,4例死亡,65例症状好转,平均(38.6±17.5)h撤离呼吸机,平均住院天数(16.2±4.3)d.65例症状缓解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治疗有重要作用,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胃肠道胀气、鼻面部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赵全容;陈绍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麻疹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观察患者住院时间、退热时间、退疹时间,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95.38%(62/6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42±1.53)d,平均退热时间为(5.12±1.37)d,平均退疹时间为(7.82±1.17)d.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麻疹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潘云峰;朱菊华;周新凤;吕美英;姜林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健康处方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统一健康教育手册配合健康教育活动.观察组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护理健康处方并配合健康教育活动.对比2组住院相关指标、疾病复发情况,评估2组患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与自控能力.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例和20例患者因复发再次住院治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问卷调查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每周接受运动治疗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每日摄取热量控制和吸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健康处方能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与自控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赵红艳;郑晓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肌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救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牙龈出血及球结膜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塞溶栓抗凝治疗中,综合护理路径能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出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陆金珠;王瑞;姚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足部卫生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愈合37例,好转11例,未愈2例,其中1例因足部严重感染截肢,另1例因经济原因未持续治疗.护理满意度90.00% (45/50).结论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治愈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12月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61例设为观察组,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将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骨科创伤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80% (56/61),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四肢肌力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均较入院时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阶段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善生活能力.
作者:路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运动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运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常规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2.00% (41/50),低于运动组94.0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患者活动能力、健康水平、心理状态及自理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不同分级心功能情况针对性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能促进心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朱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儿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儿科静脉留置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按入组先后顺序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9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组患儿均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肝素帽,观察组采用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记录2组患儿留置针留置天数,对比患儿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留置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留置针脱落、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静脉炎和导管堵塞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置管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巡视护理力度,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对提高患儿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玲娟;沈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77例行腹腔镜下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收集77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静脉高位结扎术,给予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结果 7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患者术后精液质量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发现睾丸萎缩、复发、阴囊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班莲惠;姚佳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 60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 (294/300),高于对照组的90.67% (27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制腹部固定带对儿科中药热熨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4月泰州市中医院儿科行中药热熨治疗的胃肠道不适患儿3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月-4月收治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中药热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腹部固定带固定,对比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要热熨联合腹部固定带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且腹部固定带制作简单,值得借鉴.
作者:严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育对代谢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代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教育.记录患者术后来院复诊情况,对比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多余体质量减少率、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术后生活满意率、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及愿意宣传手术率.结果 术后6、9、12个月干预组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干预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干预组多余体质量减少率、术后生活满意率、愿意宣传手术率均高于对照组,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代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复诊率,改善术后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汤娟;杨宁琍;梁辉;管蔚;林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行血液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流程优化.观察2组相关护理服务评分,记录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1/23),低于对照组的34.7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 (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常规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2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毛华;朱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