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军;靳二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后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结石残留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以及数量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80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结石残留,其余65例取石成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解剖异常(OR=2.62,95%CI=1.66 ~4.15)、胆总管直径<1 cm(OR=1.85,95%CI=1.73~1.98)、泥沙样结石(OR=3.47,95%CI=1.80 ~6.69)、伴有胆管炎(0R=2.67,95%CI =2.00 ~3.57)、伴有胆总管扩张(OR =2.55,95% CI =1.09 ~5.95)、伴有胆管扩张(OR=1.38,95%CI=1.02~ 1.88)是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解剖异常、胆总管直径<1 cm、泥沙样结石、伴有胆管炎、伴有胆总管扩张、伴有胆管扩张是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可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疗效.
作者:张士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指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延续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延续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指导,针对患者不同行为改变阶段的需求进行延续随访治疗.观察随访3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自护能力评分情况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延续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指导有助于提高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护行为,提升手术效果.
作者:李淑英;徐英华;任艳玲;方亚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许多哺乳动物尤其是幼年动物,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一种产热组织,该组织可产生维持其体温的热量.一般在颈部深处、锁骨、肩胛骨和椎体区,以及邻近大血管的区域会有BAT分布.不可否认的是,BAT摄取显像剂的确会影响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正电子发射正电子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图像的读片和分析.而BAT的FDG摄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同时用不同方法可抑制其FDG摄取.本文探讨BAT的分布,PET/CT扫描中影响BAT摄取FDG的因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核医学医师对FDGPET/CT扫描时BAT摄取FDG的认识.
作者:杨吉刚;袁磊磊;阚英;李春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对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的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的合理性,寻求治疗肠瘘的佳途径.方法 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胃肠道手术共967例,40例于术后发生肠瘘,对该4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01例中21例为小肠瘘,均行早期手术干预,15例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4例治愈.19例为结直肠瘘,15例行非手术治疗,11例自愈,另外8例半年后行确定性手术,6例治愈.结论 对于胃肠手术后的小肠瘘,早期肠切除肠吻合加充分腹腔冲洗引流术安全有效,并能有效缩短病程.对于结直肠瘘,首先行非手术治疗,强调充分引流的重要性,自愈率较高,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时,早期行腹腔冲洗引流、肠转流等控制性手术,待全身状况及腹部炎症缓解后行确定性手术.
作者:李伟;李志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实施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探讨PPROM合适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选择148例PPROM患者作为观察病例,孕28+3 ~31+6周43例(甲组);孕32~33+6周患者50例(乙组),孕34 ~ 36+6患者55例(丙组),比较三组患者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乙组延长孕周时间长于甲组、丙组(P<0.05);甲组母体感染高于乙组、丙组,乙、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组新生儿体重低于乙组、丙组(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高于乙组、丙组;乙组、丙组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孕31 ~33+6周PPROM者实施期待治疗,对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早新生儿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是改善母儿预后的有效保证.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十分常见,以甲状旁腺过度分泌甲状旁腺素(parathygland hormone,PTH)、甲状旁腺增生和钙、磷代谢紊乱为特征,可导致骨痛、皮肤瘙痒、多发性骨折、转移性钙化、肾性贫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
作者:张树军;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短期及7d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3.35%,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溶栓2h后胸病症状缓解人数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内,观察组无再发心肌梗死,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对照组有再发心肌梗死1例(6.67%),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两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石惠娟;包海燕;汪雁;孟宪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脑损伤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胆红素脑病新生儿3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F-1水平,对两组新生儿血清IGF-1水平进行比较;同步检测两组患儿间接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胆红素脑病患儿组血清IGF-1浓度为36.12±6.28 ng/ml,较正常对照组78.65±17.51 ng/ml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红素脑病患儿血清IGF-1浓度显著降低可能与脑损伤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GF-1水平对判断胆红素脑病患儿脑损伤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何伟彬;杨辉;戴怡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骨与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 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骨科病区收治的疑似骨与关节结核患者317例,分别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抗体(LAM-IgG)进行诊断,比较两者对骨与关节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指标的差别).结果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结核抗体试验(P<0.05);同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明显低于结核抗体试验试验(P<0.05).结论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骨与关节结核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古甫丁;地力下提·阿不力孜;马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 98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伴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LLVD组)和T2DM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48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了Hcy与Hs-CRP和血小板参数及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和T2DM+ LL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NC组(17.3±4.1 μmol/Lvs.13.7±2.6 μmol/Lvs.8.9±1.5 μmol/L,P<0.05);T2DM+LL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17.3±4.1μmol/Lvs.13.7±2.6 μmol/L,P<0.05).T2DM+ LLV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Hs-CRP、ABI、空腹血糖(FBG)、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Hs-CRP、ABI和MPV是影响T2DM+ LLV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尤其是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与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反应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可能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余素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TOAST分型及预后.方法 选择162例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82例,非代谢综合征者8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TOAST分型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冠心病、高血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P<0.05);两组TOAST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代谢综合征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合并代谢综合征者(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其TOAST分型与非代谢综合征者不同,患者预后差.
作者:李丽;王天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观察阿司匹林合用两种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患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合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疗程均为6周.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75 mg/d,1次/d;观察组56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50 mg/d,1次/d.观察并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25%,观察组为96.4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轻微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2例.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阿司匹林合用50 mg/d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新型SmartPLUG泪点塞栓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25例(46只眼)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选择性在上下泪小点或下泪小点植入SmartPLUG泪点塞栓,治疗2周后主观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显效36只眼,占78.3%;有效10只眼,占21.7%.结论 SmartPLUG泪点塞栓可以显著改善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此类干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付智勇;王艳玲;洪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氟喹诺酮类是在喹诺酮结构的6位上添加氟原子,7位上引入哌嗪环或其他衍生物后,构成的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性状优于第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已发展到第四代.本文主要阐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特点,以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为重点,综述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组)40例.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总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肝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萍;张弢;张素静;张军华;李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Ia1期子宫颈癌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发生残余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14例经组织学诊断为Ia1期子宫颈癌并接受宫颈锥切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病灶残余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14例患者的术后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有残余的有81例,病灶残余率为37.9%.残余病灶的分型为:CIN 1有12例,CIN 2~3有24倒,微小浸润癌28例,浸润癌1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锥切标本的切缘状态、锥切方式、是否绝经是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有病灶残余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发生病灶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12,95 %CI =4.069 ~33.135,P<0.001).结论 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术后发生病灶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灶近切缘和切缘为阳性的患者需进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黄惠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近视患者(60眼)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LASIK手术结束时随机选取一眼佩戴Pure Vision角膜接触镜,术后第1天取出,分别记录术后1d、3d、7d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戴镜眼组和未戴镜眼组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主观症状戴镜眼组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组轻(Z=2.60,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率比未戴镜眼组低(x2=12.912,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 d(t=2.51,P<0.05)、3 d(t=2.03,P<0.05)、7 d(t=1.94,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比未戴镜眼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天、7天BUT值均比术后1天增加(F=3.02,P<0.05;F=4.77,P<0.01).戴镜眼组在术后1 d(t=2.06,P<0.05)、3 d(t=1.89,P<0.05)比未戴镜眼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于促进角膜愈合、缓解疼痛刺激有显著疗效,适宜于LASIK术后早期配戴.
作者:付智勇;王艳玲;唐思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效果.方法 分析收治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的化疗方案)和观察组(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远期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远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临床效果明显,生存率良好.
作者:张建伟;张宏艳;亢玺刚;张侠;于忠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选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结合产科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①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阴道分娩时间均较剖宫产手术长(P<0.01).②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术后出血量差异不大(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术后出血量差异显著(P<0.01).③三种分娩方式中以单纯剖宫产复发率高(34.93%),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率低(7.3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作者:吕爱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短期内红细胞参数变化规律,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别检测心肌梗死后1~4d、5~8d、9~12d的血常规,以了解梗死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趋势;入院依据MACE是否发生分为两组,其中阳性组(43例)和阴性组(57例),并比较两组RDW的不同.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第5~8d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逐渐下降(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的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P<0.0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为降低的趋势(P>0.05);RDW于1~4 d起升高,5~8d达峰值,9~12 d天缓慢下降(P<0.05);MACE阳性组RDW与阴性组RDW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急性心肌梗死后,RDW显著增高,提示其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②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情况的不断进展,RBC、HB等计量参数下降,其他形态学参数亦发生相应变化.
作者:冯升;陆露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