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朱明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62例,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分析患者误诊情况.本组患者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后,均给予他巴唑或者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的心脏病,可给予盐酸普奈洛尔、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强心药物等治疗.结果 经过1~6个月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逐渐降到正常水平;4例心绞痛患者在治疗1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27例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1个月内心衰症状均得到纠正;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均转为窦性心律,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均转为正常;18例心脏扩大患者复查心脏彩超,15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其余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较治疗前缩小.结论 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特点,避免误诊,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华;吴海清;祁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诱因以及合并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BPPV患者病历进行分析,并对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中患者合并有循环缺血、高血压、突发性耳聋以及迷路炎的较多;过度劳累、精神以及心理因素、全身疾病、体力以及脑力劳动、合并中耳疾病是导致BPPV的独立因素.结论 过度劳累、精神以及心理因素、全身疾病、体力以及脑力劳动、合并中耳疾病史是导致患者发生BPPV的独立影响因素,在BPPV治疗中应当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吴卓华;林杰;刘磊;刘秦;李少明;邵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肺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肺部感染性疾病与恶性疾病难以区分的情况.重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客观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加强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介入性检查,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保鹏涛;赵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80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两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作为对照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切口采用Stewart切口或纵切口,且术后不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32例作为研究组(手术切口采用改良Stewart切口,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31.25℅,而研究组是9.3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Z形切口设计,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的双管引流,合理包扎及丹参、医用伤口护理膜的使用均是预防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作者:周斌;朱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神经病学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课时较少,同时要求要有比较牢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难学.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在课堂授课中,很多老师已经尽其所能地把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媒体、人体标本、挂图等方法进行详细讲述,很多学生仍然只掌握了约50%左右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从听不懂发展到不爱听,对神经病学逐渐失去兴趣,很早就不把神经病学作为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在教学工作中,我作为见习带教老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对于教学方法进行了科学改进,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体会进行认真的梳理,以期能够对于从事神经内科教学的同仁给以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占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58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尿mALB和NAG酶等指标,同时随机选择4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早期组患者的尿mALB和NA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尿mALB和NAG明显低于血糖控制欠佳组(P<0.01).结论 尿mALB与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全麻维持后期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全麻下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右美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9人.右美组患者于全麻维持后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异丙酚组患者继续用异丙酚维持,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苏醒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右美组患者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1),右美组患者拔管后即刻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黄兰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4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73岁,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4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8 min,平均出血量90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6 h,清扫淋巴结数平均9.2±3.5枚.其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通过胃肠外营养、引流后康复,无手术死亡患者,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达到既创伤小、恢复快又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王军辉;彭登峰;张建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娩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谈话时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同时调查影响产科医生实施剖宫产非医学因素.结果 4 240例分娩孕妇中实施剖宫产1 820例,医学指征剖宫产99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830例.83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包括孕产妇及家属要求670例(缺乏阴道分娩信心381例,对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220例,封建迷信思想69例),医源性因素160例(回避医疗风险95例,阴道分娩技术经验不成熟35例,经济利益驱动30例).结论 社会因素在剖宫产占比率较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更正分娩观念;推广导乐分娩和镇痛分娩;提高医生责任感;改善医疗环境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李小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P<0.05)和术后低pH值(P<0.05)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作者:伍玉容;李朝金;李玲;郑强;王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乳腺癌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鉴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低以及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偏低、组织学分级低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伴随其他脏器疾病多的临床特征.在老年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中,毒副作用低的内分泌治疗是为重要的手段之一[1].
作者:李卉;张翠英;蔡智慧;吕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收治的21例DR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DRS病人,20例痊愈,1例因并发胸腔积液死亡,治疗成功率95%,近期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在DRS的诊治过程中,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密切观察,正确地把握手术时机,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孔祥东;吴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童风琴;宋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社会发展,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关系密切.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特别与血脂代谢关系密切,高密度脂蛋白是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性因素,在肥胖状态下,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水平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减弱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窦丽阳;王翠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安全舒适的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方法.方法 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30例.均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但Ⅱ组患者于检查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麻醉后1 min、置入胃镜、检查完毕时心率、收缩压变化、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结果 Ⅰ组患者检查时心率增快18例,收缩压增高12 例,明显多于Ⅱ组(P<0.01),Ⅱ组患者出现咽喉反应、体动者也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前先行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可减轻检查时的心血管反应、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提高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朱光贤;王远超;曹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四大任务,其中,医学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措施.医院科研的进展是衡量一个现代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实验研究是医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生遇到困难多,锻炼研究生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阶段[1].而当前高等院校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课时偏少,内容粗放,很难让研究生快速切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开设了北京市级继续教育课程-实用生物技术培训班.
作者:刘天会;尤红;王萍;丛敏;唐淑珍;徐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4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合并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符合HPS诊断标准,初诊时具有多项淋巴瘤相关不良预后因素,1例以HPS为首发症状,3例发生HPS时处在疾病进展期,3例骨髓检查均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合并HPS后病情进展迅速,明显症状是发热、血象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给予HLH-2004为基础的方案结合化疗后,HP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由于原发病无法控制,HPS很快复发,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终死亡.结论 鼻NK/T细胞淋巴瘤合并HPS时预后差,常发生在淋巴瘤复发进展期或终末阶段.HLH-2004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化疗有希望逆转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为原发病治疗创造机会.
作者:宁丰;王景文;叶进;魏立强;钱筠;杨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组织学上病变主要在皮肤真皮层,低倍镜下见深蓝染区域与淡粉染区域相间(重要诊断提示性背景病变);在炎症背景中有纤维分割;细胞组成见大量的单核或多核的组织细胞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同时巨噬性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的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巨噬性组织细胞S-100强(+),CD68和Lys(+),Mac387(+),CD31(+),不表达CD1a、ⅩⅢa因子和CD34.病理诊断: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随访5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很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临床行为属于良性/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淋巴网织系统恶性肿瘤.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作者:乔海国;张昶;庄一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变异性与死亡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每个患者血尿酸平均值和变异性,根据死亡患者血尿酸平均值的平均值及变异性平均值将患者为高尿酸高变异组(1组)、高尿酸低变异组(2组)、低尿酸高变异组(3组)、低尿酸低变异组(4组),计算各组病死率,并作两两比较,进一步对上述四组进行合并后再分析,按死亡组患者血尿酸平均值的平均值(364.08 mmol/L)作为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尿酸组(A组)和低尿酸组(B组),统计两组病死率并作比较,按死亡组患者血尿酸变异性(50.89 mmol/L)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变异性组(C组)和低变异性组(D组)统计两组病死率并做比较,将血尿酸与透前血肌酐、尿素、胆固醇、白蛋白水平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死亡组血尿酸平均值、白蛋白的平均值、肌酐的平均值、尿素的平均值、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而年龄和血尿酸变异性均高于存活组(P<0.05).②年龄和尿酸变异性是发生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血红蛋白则不是MHD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无论平均值大小,尿酸变异性大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死变异性小的患者(P<0.001).当变异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患者病死率高于尿酸平均值大的患者(P=0.099);当变异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患者病死率高于尿酸平均值大的患(P<0.003).④尿酸与营养指标(尿素、肌酐)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 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变异性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对病死率无影响.尿酸变异性小(<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病死率高.尿酸可能是反应营养状态指标之一,受其他营养指标影响.
作者:王敏茹;张东亮;郑力仁;刘文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引起的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进行培养,细胞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ADMA组,槲皮素组,ADMA+槲皮素组,阳性对照组,经过加入相应刺激后继续培养细胞24 h,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PERK、ATF4及CHOP的水平.结果 ADMA组较阴性对照组P-PERK、ATF4及CHOP的表达明显升高,而ADMA+槲皮素组较ADMA组P-PERK、ATF4及CHOP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ADMA可以引起肾小球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而槲皮素可以抑制ADMA引起的内质网应激.
作者:郭维康;张东亮;王丽妍;封仪多;刘文虎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