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国;张昶;庄一林
目的 探讨安全舒适的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方法.方法 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30例.均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但Ⅱ组患者于检查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麻醉后1 min、置入胃镜、检查完毕时心率、收缩压变化、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结果 Ⅰ组患者检查时心率增快18例,收缩压增高12 例,明显多于Ⅱ组(P<0.01),Ⅱ组患者出现咽喉反应、体动者也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前先行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可减轻检查时的心血管反应、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提高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朱光贤;王远超;曹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病趋势、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宫颈癌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岁宫颈癌在全部宫颈患者中所占比率为12.9%,异常阴道出血为常见症状,鳞状细胞癌占76.5%;腺癌占15.4%;腺鳞癌占8.0%.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率为93.2%,其中16型为常见的亚型,占72.2%;18型占7.4%,居第2位;第3、第4位分别为58、59型,第5位为33、45、52型,各占3.1%.结论 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检测HPV的感染类型对于宫颈癌筛查以及研制针对当地的基因疫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小红;罗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肺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肺部感染性疾病与恶性疾病难以区分的情况.重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客观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加强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介入性检查,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保鹏涛;赵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乳腺癌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鉴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低以及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偏低、组织学分级低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伴随其他脏器疾病多的临床特征.在老年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中,毒副作用低的内分泌治疗是为重要的手段之一[1].
作者:李卉;张翠英;蔡智慧;吕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3种不同径路临时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计124例患者,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评估3组(颈内静脉前路置管组、颈内静脉中路置管组以及股静脉置管组)不同风险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8.39%,并发症发生率为4.03%;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不同径路临时深静脉置管术均较为安全、可靠,临床可依据患者病情以及3种径路置管术各有的优缺点灵活选用.
作者:周蓉;许正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四大任务,其中,医学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措施.医院科研的进展是衡量一个现代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实验研究是医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生遇到困难多,锻炼研究生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阶段[1].而当前高等院校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课时偏少,内容粗放,很难让研究生快速切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开设了北京市级继续教育课程-实用生物技术培训班.
作者:刘天会;尤红;王萍;丛敏;唐淑珍;徐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58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尿mALB和NAG酶等指标,同时随机选择4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早期组患者的尿mALB和NA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尿mALB和NAG明显低于血糖控制欠佳组(P<0.01).结论 尿mALB与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凝血功能障碍与HPS患者高病死率密切相关.作者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表现、临床表现及治疗加以综述,以期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认识,从而及时发现并治疗凝血功能障碍,降低早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闫丽娟;王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神经病学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课时较少,同时要求要有比较牢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难学.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在课堂授课中,很多老师已经尽其所能地把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媒体、人体标本、挂图等方法进行详细讲述,很多学生仍然只掌握了约50%左右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从听不懂发展到不爱听,对神经病学逐渐失去兴趣,很早就不把神经病学作为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在教学工作中,我作为见习带教老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对于教学方法进行了科学改进,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体会进行认真的梳理,以期能够对于从事神经内科教学的同仁给以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占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感染性休克危重病患者血乳酸值的影响.方法 采危重症患者血标本60例,每例患者同时采5管动脉血标本分别置于4℃(A组,30例)、18℃~20℃(B组,30例)于即刻、15 min、30 min、45 min、1 h分别测定全血血乳酸(LAC).采动脉血用电极法测血乳酸值.结果 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及温度升高动脉血乳酸值逐渐升高,低温存放影响不明显,温度高影响更显著.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感染性休克危重病患者的血乳酸值影响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覃纲;李嘉燕;韦柳青;姜福富;符兆胤;罗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配合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1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采用0.1%利多卡因涂于口腔疱疹处,再喷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对照组用0.2%碳酸氢钠涂于口腔疱疹处.观察两组患儿口腔疱疹的治疗效果,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家属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配合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红;曲雪梅;刘艳杰;于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变异性与死亡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每个患者血尿酸平均值和变异性,根据死亡患者血尿酸平均值的平均值及变异性平均值将患者为高尿酸高变异组(1组)、高尿酸低变异组(2组)、低尿酸高变异组(3组)、低尿酸低变异组(4组),计算各组病死率,并作两两比较,进一步对上述四组进行合并后再分析,按死亡组患者血尿酸平均值的平均值(364.08 mmol/L)作为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尿酸组(A组)和低尿酸组(B组),统计两组病死率并作比较,按死亡组患者血尿酸变异性(50.89 mmol/L)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变异性组(C组)和低变异性组(D组)统计两组病死率并做比较,将血尿酸与透前血肌酐、尿素、胆固醇、白蛋白水平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死亡组血尿酸平均值、白蛋白的平均值、肌酐的平均值、尿素的平均值、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而年龄和血尿酸变异性均高于存活组(P<0.05).②年龄和尿酸变异性是发生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血红蛋白则不是MHD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无论平均值大小,尿酸变异性大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死变异性小的患者(P<0.001).当变异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患者病死率高于尿酸平均值大的患者(P=0.099);当变异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患者病死率高于尿酸平均值大的患(P<0.003).④尿酸与营养指标(尿素、肌酐)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 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变异性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对病死率无影响.尿酸变异性小(<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病死率高.尿酸可能是反应营养状态指标之一,受其他营养指标影响.
作者:王敏茹;张东亮;郑力仁;刘文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80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两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作为对照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切口采用Stewart切口或纵切口,且术后不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32例作为研究组(手术切口采用改良Stewart切口,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31.25℅,而研究组是9.3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Z形切口设计,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的双管引流,合理包扎及丹参、医用伤口护理膜的使用均是预防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作者:周斌;朱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仪硬件水平亦得以不断提高和更新.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利用组织局部磁场不均匀性(如血液或铁)引起的磁敏感性差异而成像的技术,由于它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出脑部血管畸形和小的静脉结构,因此对脑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开拓并丰富了脑部疾病诊断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SWI对脑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已得到了有效有验证,近年已作为一种崭新的磁共振检查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脑部疾病的主要手段.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SWI在诊断脑部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谢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应用强心、利尿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心衰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从小剂量开始至大耐受剂量,治疗12周后,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口服卡维地洛12周;治疗组采用卡维地洛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治疗12周.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6 min步行距离作为观测指标.结果 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LVEF和FS指标,以及6 min步行距离得到改善.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后,继续口服卡维地洛的对照组,12周后的LVEF和FS指标,以及6 min步行距离进一步得到提高,但其疗效的提高程度不如加服曲美他嗪的治疗组.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稳定病情的基础接受卡维地洛治疗的同时加服曲美他嗪,有利于患者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张虹;汤佩麟;王允;韩震;陈璐;金福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童风琴;宋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启发式教学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为出发点.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爱学好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发挥启发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知识,并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应避免单调呆板,要做到灵活多变,才能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作者:吴世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4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73岁,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4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8 min,平均出血量90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6 h,清扫淋巴结数平均9.2±3.5枚.其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通过胃肠外营养、引流后康复,无手术死亡患者,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达到既创伤小、恢复快又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王军辉;彭登峰;张建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娩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谈话时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同时调查影响产科医生实施剖宫产非医学因素.结果 4 240例分娩孕妇中实施剖宫产1 820例,医学指征剖宫产99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830例.83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包括孕产妇及家属要求670例(缺乏阴道分娩信心381例,对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220例,封建迷信思想69例),医源性因素160例(回避医疗风险95例,阴道分娩技术经验不成熟35例,经济利益驱动30例).结论 社会因素在剖宫产占比率较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更正分娩观念;推广导乐分娩和镇痛分娩;提高医生责任感;改善医疗环境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李小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P<0.05)和术后低pH值(P<0.05)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作者:伍玉容;李朝金;李玲;郑强;王逊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