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云;袁慧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通过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时间上,观察组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通过护理干预后可以达到更快恢复,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唐洁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以微波法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2014.1-2016.1所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以微波治疗发来开展治疗,对照组以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法用于慢性宫颈炎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会如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PFNA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精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行PFNA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FNA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精细护理,治疗有效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静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口腔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修复方式治疗(对照组,n=40)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牙周炎4例,占10%;对照组术后牙周炎13例,占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成效,防范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口腔护理,术后口腔冲洗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根据循证获得的证据,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行改良 UPPP 手术鼾症患者的口腔感染,口腔溃疡、污垢残留、口臭、创口出血等问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实践,应用于鼾症手术患者的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的污物残留,降低口腔感染,减少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忠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本文对血压的分类、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出了血压测量的护理措施,以及时发现患者血压异常情况。
作者:吴宏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本文对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做了相关探讨和研究,根据研究发现患有恶性肿瘤的病患,血清叶酸水平的变化对病患病情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根据测定维生素B12的临床意义却并不大。如果将叶酸图维生素B12加在一起有利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减少肿瘤发生的几率,降低全因死亡几率。相关研究表明,增高的血清铁蛋白能有效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刘冰;韩雪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至2014年所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平均住院时间(9.8±4.1)天,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2.5%,平均住院时间(13.5±5.3)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患者例数为12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静脉留置针组和传统穿刺组,静脉留置针组运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传统穿刺组运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比两组小儿患者反复扎针的比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在反复扎针的比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家长满意率等方面,静脉留置针组小儿患者均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穿刺组小儿患者,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主要给药途径,其有助于降低小儿患者反复扎针的次数,降低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的给药手段。
作者:陈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68例肺癌合并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病人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病人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PaO2)在肺康复运动训练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储备功能差,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卜秋丽;陈淑芳;郑月星;邓锦凤;薛土凤;罗秋平;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血脂异常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全部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血糖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血脂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降血糖、降血脂效果好。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两药合用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曹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教育必须有爱的真情付出,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有“爱”的基础的教育,才会教育出有“爱”的心理健康的学生。
作者:何丽庄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体检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方法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体检的54682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结果参加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4682名中,1098人为HBsAg及HBeAg携带者,携带率为20%,男性的HBsAg及HBeAg携带率比女性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本地与外埠户籍的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率分别为0.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国平均感染率比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率较低,但是仍旧需要持续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并针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实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孔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患儿皮试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患儿皮试后安全隐患增加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对提升门诊注射室患儿皮试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门诊注射室患儿皮试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工作,从护理人员态度、合理排班,提高护理工作针对性,能够提高患儿皮试安全性。
作者:王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6月所接收的90例脾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李鑫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耐压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正常率为66.67%、视力下降或失明率为2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治疗顺从性好比率为86.67%、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眼压正常率为33.3%、视力下降或失明率为26.7%;并发症发生率为40%、治疗顺从性好比率为60%、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66.67%;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群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甲亢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合并脑梗死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脑梗死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甲亢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亢患者的血糖较高,血液内的代谢紊乱,容易造成患者血液粘稠,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对于甲亢患者,应该多注意自己的病情,尽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加重,引发脑梗死。
作者:解玉涛;卢洪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疾病,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临床控制。提高相关知识,降低或控制发病率极为重要,而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哮喘的基础和前提。
作者:金全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但是由于糖尿病的性质特殊,短期的药物治疗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保持药物服用的情况下,根据社区医院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对自身生活方式进行更改。以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节结合的方式,治疗自身糖尿病,并且对糖尿病前期病患进行良好的预防工作,从而降低我国糖尿病并发率。
作者:朱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surface protein antigen, PAc)功能区A区(简称PAc/A)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前期细菌与牙齿的粘附作用,是变异链球菌发挥致病作用的基础。目的:通过基因克隆及表达的基因工程手段制备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A区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获得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功能区A区的基因克隆,构建表达质粒和转染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并定量检测,利用纯化后的抗原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鉴定免疫活性和特异性。结果:Western blot法表明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PAc蛋白分子,并且与PA c特异性结合,为基因疫苗与蛋白质免疫相结合的龋病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
作者:陈彬;白国辉;王倩;王方远;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