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焕巧;张桂平;刘金和;刘金婷
目的 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流行特点及毒力基因特征,为评价辖区中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14年,从病人、食品及外环境分离到285株副溶血性弧菌,按GB/T4789.7-2013进行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因子(tdh、trh)和系统性毒力基因(toxRS/new),通过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辖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3 (56.7%)、O4(24.4%)和O1 (14.4%)群为主,病人(包括食物中毒病人和住院病人)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是大流行株(117/160),其基因组含有毒力因子(tdh)和系统必毒力毒因(toxRS/new);食品和外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是不致病株(112/114),其基因组无毒力因子(tdh/trh).结论 辖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流行株为O3∶K6血清型及其克隆株(O3∶K6,O4∶K8,O1∶K56等),辖区存在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
作者:杨贵清;杜小莉;卓菲;赵洁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2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免疫学方法对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2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1 221例,死亡28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51 3/10万和0.005 8/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82.39%;人群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龄段;居民区和野外的鼠密度分别为3.94%和4.76%,鼠带毒率分别为2.95%和4.74%,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7.98%.结论 安徽省近年来HFRS发病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省范围内广泛存在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HFRS的流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控措施.
作者:王俊;孙永;张永根;胡万富;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对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以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离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收集临床信息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75例(死亡组37例,存活组38例),感染率为11.1%;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9.3%、85.3%、84.0%;APACHEⅡ评分、碳青霉烯耐药及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增加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作者:李海红;刘永良;姚立岩;王清文;谢凤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原核表达得到的小鼠β-防御素-1(mBD-1)对Hek293细胞中CCR6-CCL20通路的影响以及对促进Hek293细胞趋化移动的情况.方法 用定量PCR方法检测CCR6和CCL20的基因表达情况,同时用Transwell小室研究其对Hek293细胞的定向移动作用.结果 mBD-1可以使CCR6的表达量增加,且mBD-1浓度越高时CCR6表达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0的表达量不随mBD-1浓度的升高而变化.同时mBD-1可以促进Hek293细胞作定向移动.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BD-1对细胞的免疫诱导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白瑞霞;孙鹏;杨丽敏;赵鹏伟;王俊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主诉和病种进行分析,为当地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82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症状学方面,前5个常见的主诉依次为头痛(27.47%)、头晕(25.27%)、疼痛(肢体/面部)(10.99%)、失眠(9.89%)、肢体麻木(8.79%);在病种方面,前5个常见的病种依次为睡眠障碍(9.89%)、紧张型头痛(7.14%)、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6.59%)、坐骨神经痛(6.04%)、偏头痛(6.04%).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连山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常见主诉及病种,基层医生应提高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王小娟;潘小平;韦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一起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分析,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腹泻学生采取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学生的粪便标本及肛拭子标本等,应用RT-PCR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该起疫情2014年6月1日起,历时18 d;共633例病患.患者就餐史没有统一性,但均使用并饮用过学校管网水.对44例患者的粪便标本或肛拭子,经病毒核酸检测诺如病毒阳性34例,阳性检出率为77.27%.结论 此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可能为生活饮用水污染和生活接触传播所致,通过采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
作者:李玮;李劲松;祝睿;王巧荷;曹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免充气双管喉罩在困难气道麻醉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SA Ⅰ ~Ⅱ级、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年龄31~68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方法,而B组采用免充气双管喉罩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置入的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同时考察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B组首次置入的成功率(90.33%)明显高于A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咳嗽和咽喉肿痛等不良反应率(10%)少于A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程度达50%明显好于A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充气双管喉罩在解决困难气道麻醉中的插管困难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始兴县60多年疟疾防治史中疫情发展与防治效果的联系,为巩固疟防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4年始兴县疟疾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地疟疾防治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发病率从1950年代的164.02/万降到1960年代的35.81/万、至1980年代为5.13/万,1999年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治愈之后当地未再发现疟疾病例,2014年消除疟疾工作通过市级考核验收.结论 始兴县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及时有效处置输入病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作者:邓月娇;谢伦庚;龙洪志;赖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用于肠道病毒的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SA11的应用效果,建立新型轮状病毒空斑-实验方法.方法 将成功应用于EV71/Vero细胞模型的新型空斑实验方法,稍加改进,用于SA11/MA104病毒感染细胞模型.观察空斑形成的大小,形成时间及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 在SA11/MA104病毒细胞感染模型上,应用新型病毒空斑实验方法可较快地形成肉眼可识别的空斑,在空斑可数的稀释度,大多数空斑能分开,其大小基本一致,少数空斑融合成相对较大空斑.覆盖层添加胰酶对孔板形成时间无影响,但胰酶浓度过高(>5 μg/ml)导致空斑形态不规则.空斑实验可重复性达到90%以上.结论 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可以用于猴病毒SA11感染细胞模型.相比传统空斑实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操作也极为简便,为抗人轮状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应先;旷雅舒;徐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各种鱼类病害的防治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任务.鱼类生活于水环境中,其黏膜持续暴露于各种病原菌及物理、化学有害因素,是鱼类感染的重要门户.鱼类黏膜免疫机制和应用逐渐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鱼类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肠道、皮肤和鳃相关淋巴组织构成,它既包含固有免疫成分,又具备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与黏膜表面的各种共生菌群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研制更为高效的鱼用疫苗和益生菌,为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姜红烨;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及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与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对急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市仁和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哮喘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60例,实施孟鲁司特钠及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60例,实施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F及FEV1/PVC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但是观察组所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采取孟鲁司特钠及布地奈德联合吸入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快速作用于病灶,消除症状,恢复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崔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以期为临床检测肺孢子菌感染提供简便敏感的新方法.方法 依据肺孢子菌核内核糖体小亚基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LAMP和PCR反应体系.以实验感染肺孢子菌大鼠模型为检测对象,以倍比稀释的重组肺孢子菌基因组DNA质粒为模板,并与PCR方法对比,检验LAMP的敏感性;用呼吸道感染常见的7种病原体(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支原体FH株)作对照,检测LAMP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LAMP法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低检出拷贝数为50 copies/ml,敏感性高于普通PCR低检出拷贝数(104 copies/ml);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特异性强,不与其他7种病原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肺孢子菌基因LAMP检测方法.并显示检测程序简单,结果观察方便,且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用于临床肺孢子菌定植或感染的检测.
作者:张楠;秦铮;马素丽;国九英;樊华;安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佳时间.方法 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6),其中治疗组又分为上午治疗组(n=30)和下午治疗组(n=30),对照组也分为上午组(n=27)和下午组(n=29).治疗组采用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3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36%,治愈率16.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午治疗组治愈率(36.67%)、显效率(43.33%)均高于上午治疗组(26.67%、36.67%),且治疗后PSQI总评分比较,下午治疗组均低于上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电针的疗效为优,且下午时段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杨路;陈莹;莫献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血清Cys-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陕西商洛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术的首发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定患者入院当天的血清Cys-C的含量,通过对血清Cys-C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血清Cys-C组87人和正常血清Cys-C组84人,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的泵衰竭程度、入院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存质量(QOL).结果 高血清Cys-C组肾衰竭程度Killip分级、入院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1.1);24.14%;16.73%]高于正常血清Cys-C组[(1.0±0.6);2.38%;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1.87±11.93)%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59.21±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增加AMI患者PCI术后泵衰竭程度和入院病死率,影响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巍;刘冰;董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尿酸(SUA)与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为对象,以SUA中位数分为对照组和尿酸过高组,监测临床指标和动态血压,并分析SUA与动态血压关系.结果 217例MHD患者,76.04%为非杓型血压,对照组106例,尿酸过高组111例.与对照组相比,尿酸过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非杓型血压比例、总胆固醇、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较高.伴血压节律异常的尿酸过高组SUA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伴有血压节律异常的MHD患者SUA与全天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和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HD患者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和SUA与非杓型血压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以非杓型血压为常见,SUA与非杓型血压显著正相关,伴血压节律异常的MHD患者SUA与收缩压变异性呈正相关.
作者:田关源;傅君舟;邱瑞华;周姗姗;董盖英;刘日光;秦曙光;李剑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本文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中常用的华支睾吸虫基因序列和PCR及其衍生技术在华支睾吸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莹;杨齐;吴尚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体检的230例居民,将芬兰糖尿病危险积分(FINDRISC)≥9分的95例体检者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根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正常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受试者中60例发现血脂异常,占63.2%.其在喜食油腻、有氧运动、吸烟史、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FINDRISC方面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喜食油腻、吸烟史、腰围、HbA1.、FINDRISC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氧运动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较高,应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吸烟,控制腰围,达到减少血脂异常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目的.
作者: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红细胞指数和HbA2在轻型α地中海贫血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α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率.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行地贫筛查的235例病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跨越断裂点PCR (gap-PCR)技术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确诊实验,同时进行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测定,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HbA2对α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价值.结果 轻型α地贫组与对照组之间MCV、MCH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α地贫组MCV、MCH和HbA2的临界值分别为74.9 fl、24.65 pg、2.45%,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7%、94.5%、38.2%,特异度分别为85.4%、87.5%、76.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61、0.539.结论 MCV和MCH对轻型α地中海贫血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使用MCV<74.9 fl、MCH <24.65 pg作为α地贫筛查的标准;HbA2对于α地中海贫血筛查意义较小,不推荐其作为α地中海贫血的独立筛查指标.
作者:冯桂玲;朱雪莲;王忠英;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医治法对IgA肾病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等,检索时间198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集单纯中医药治疗和纯西药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RCT文献.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总有效率高于使用西药的对照组(RR=l.45,95%CI:1.29~1.62,P<0.01);不同中医治法亚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中益气活血法亚组(RR=1.35,95%CI:1.17~1.55);清湿热法亚组(RR=1.57,95%CI:1.24~1.98);养阴凉血化瘀法亚组的(RR=1.65,95%CI:1.30~2.10].中医药治疗在24h尿蛋白定量上优于西药治疗(MD=-0.26,95%CI:-0.32~-0.20,P<0.01).中医药治疗在减少红细胞计数上优于对照组(MD=-12.80,95%CI:-19.15~-6.44,P<0.01).结论 不同中医治法对于IgA肾病疗效显著,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晓敏;林昌松;唐杨;项磊;周卫东;罗仁;赵晓山;刘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对缓解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34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A进行单一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B进行单一的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40例,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77.6%;对照组A患者治愈16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61.1%;对照组B患者治愈12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5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为(2.08±0.34)分,对照组A疼痛分数为(3.82±1.41)分,对照组B疼痛分数为(3.75±1.38)分.观察组在减缓疼痛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时,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觉,再与中药灌肠合用治疗时效果更明显.
作者:林琼林;徐晓园;尹艳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