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夏旭辉;陈炘

关键词:艾滋病,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摘要: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隐球菌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78.26% vs100.00%,56.52%vs 78.26%,17.39% vs 39.13%,13.04%vs 30.43%);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vs 56.52%);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0%vs 2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脑脊液中隐球菌转阴率,降低病死率.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β-防御素-1的对Hek293细胞迁移的作用

    目的 观察经原核表达得到的小鼠β-防御素-1(mBD-1)对Hek293细胞中CCR6-CCL20通路的影响以及对促进Hek293细胞趋化移动的情况.方法 用定量PCR方法检测CCR6和CCL20的基因表达情况,同时用Transwell小室研究其对Hek293细胞的定向移动作用.结果 mBD-1可以使CCR6的表达量增加,且mBD-1浓度越高时CCR6表达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0的表达量不随mBD-1浓度的升高而变化.同时mBD-1可以促进Hek293细胞作定向移动.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BD-1对细胞的免疫诱导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白瑞霞;孙鹏;杨丽敏;赵鹏伟;王俊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登革热实验室诊断指标准确率的研究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2014年登革热NS1抗原阳性与登革热病毒RNA阳性符合率及临床分布,并比较二者的阳性率差异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8日至31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疑似登革热患者NS1抗原资料690份和病毒RNA资料315份,并留取其相应的标本检测血清NS1抗原和病毒RNA,统计二者的阳性符合率,利用X2检验比较二者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690份检测登革热NS1抗原的患者中有437份NS1抗原阳性,阳性率为63.33%.315份检测登革热病毒RNA的患者有185份登革热病毒RNA阳性,阳性率为58.73%.79例登革热病毒RNA阳性结果中有74例NS1抗原结果阳性,二者阳性符合率为93.67%,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登革热RNA和登革热NS1抗原对于登革热患者的确诊均具有诊断价值,前者相对于后者准确性更高.

    作者:明凯华;雷秀霞;龙幼敏;杨娜;徐邦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6-2014年重庆市北碚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4年水痘发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4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4年重庆市北碚区共报告水痘病例3 50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0.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0-12月,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5.66%和37.06%;年龄以14岁及以下为主,占总病例的78.12%,集中在4-9岁,占47.02%;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85.40%.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18.63%.期间发生暴发疫情11起,主要集中在10-12月.结论 水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同时积极探索第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

    作者:袁海艳;周光华;周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高危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体检的230例居民,将芬兰糖尿病危险积分(FINDRISC)≥9分的95例体检者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根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正常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受试者中60例发现血脂异常,占63.2%.其在喜食油腻、有氧运动、吸烟史、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FINDRISC方面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喜食油腻、吸烟史、腰围、HbA1.、FINDRISC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氧运动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较高,应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吸烟,控制腰围,达到减少血脂异常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目的.

    作者: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2014年龙华新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13-2014年龙华新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病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AEH监测系统及其他信息上报途径汇总的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4年新区共上报505例AEFI,4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发生率为45.10%,且主要发生在24 h内;发生AEFI的相关疫苗共计20种,报告发生率前五位分别是23价肺炎疫苗(90.62/10万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78.26/10万剂)、百白破IPV和Hib五联疫苗(48.91/10万剂)以及麻风疫苗(46.68/10万剂);AEFI类别以一般反应为主(67.52%);所有AEFI个案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龙华新区AEFI监测敏感性较高,需重点监测第二季度及4岁以下儿童.

    作者:徐芳;周世权;林巧香;潘彩珠;冀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宜昌市0-14岁儿童哮喘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宜昌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诊治现状,发现儿童哮喘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哮喘综合性治疗方案的推广.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城区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10所中小学及5个社区,对其中90%以上儿童进行初筛问卷调查,筛选出疑似哮喘儿童,对其再次发放哮喘儿童调查问卷进一步调查,了解其临床治疗情况,问卷收回后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宜昌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47%,363例患儿中有95.6%应用过支气管舒张剂,68.3%使用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70.2%的患儿急性期使用过抗生素治疗,仅5.0%的患儿使用了抗白三烯药辅助治疗,5.5%的患儿选择了脱敏疗法;有46.8%的患儿经哮喘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较前减轻;本市51.0%的患儿一年治疗消费在0.2~0.5万元,65.8%患儿家庭对医疗费用尚可承受.结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宜昌市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需进一步推广,患儿及家长的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全身激素及氨茶碱的应用仍较频繁,提示今后应尽量减少该类药物的使用.

    作者:王芳;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在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与肠道疾病频繁和早期的传播以及因原发肿瘤特异性症状不明显而导致的诊断延误密切相关.肠癌多进行肝、肺、以及骨转移,提示肠癌细胞一定能侵入血管壁并且随着血液循环到远处的器官处.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能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终负责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并且发育成转移灶.本文综述了CTCs不同的富集手段和检测方法.有证据表明CTCs的存在与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陈刚;曲义坤;姜威;韩桂华;武荣国;罗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起633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

    目的 通过对一起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分析,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腹泻学生采取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学生的粪便标本及肛拭子标本等,应用RT-PCR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该起疫情2014年6月1日起,历时18 d;共633例病患.患者就餐史没有统一性,但均使用并饮用过学校管网水.对44例患者的粪便标本或肛拭子,经病毒核酸检测诺如病毒阳性34例,阳性检出率为77.27%.结论 此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可能为生活饮用水污染和生活接触传播所致,通过采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

    作者:李玮;李劲松;祝睿;王巧荷;曹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RIM28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沉默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三结构域蛋白28(TRIM28)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TRIM28 siRNA转染胃癌细胞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并收集30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TRIM28的表达;用TRIM28 siRNA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培养12h,检测转染后的TRIM28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结果 TRIM28在两种胃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40例胃癌组织中有27例患者的TRIM2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运用TRIM28 siRNA转染胃癌细胞株后,TRIM2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TRIM28 siRNA后的胃癌细胞的增殖率为(53.86±0.85)%,与对照组siRNA的增殖率(97.45±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RIM28 siRNA后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为(32.77±0.73)%,与对照组siRNA的凋亡率(4.81±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M28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且在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28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曾锻;陈鸿程;李世通;杨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免充气双管喉罩应用于困难气道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免充气双管喉罩在困难气道麻醉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SA Ⅰ ~Ⅱ级、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年龄31~68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方法,而B组采用免充气双管喉罩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置入的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同时考察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B组首次置入的成功率(90.33%)明显高于A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咳嗽和咽喉肿痛等不良反应率(10%)少于A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程度达50%明显好于A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充气双管喉罩在解决困难气道麻醉中的插管困难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葡萄糖代谢的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C肽(CR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葡萄糖比率(IGR)、HOMA-IR、脂联素(APN)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等变化,以评价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进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进行OGTT试验,各时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胰岛素与C肽在口服葡萄糖后0 min和30 min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FBG、HbA1c、CRP的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UAER明显下降(P<0.05),血糖AUC和胰岛素AUC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C肽AUC则显著上升(P<0.05);FINS及ISI在辛伐他汀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IGR及CIR无显著变化(P>0.05);FFA明显降低(P<0.05),APN后显著上升(P<0.05),HOMA-IR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糖代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范绍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对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对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以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离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收集临床信息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75例(死亡组37例,存活组38例),感染率为11.1%;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9.3%、85.3%、84.0%;APACHEⅡ评分、碳青霉烯耐药及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增加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作者:李海红;刘永良;姚立岩;王清文;谢凤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CR及其衍生技术在华支睾吸虫检测中的应用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本文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中常用的华支睾吸虫基因序列和PCR及其衍生技术在华支睾吸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莹;杨齐;吴尚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型干细胞iPSCs-MSCs对泡沫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干细胞iPSCs-MSCs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运用泡沫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的方式将iPSCs-MSCs与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共培养后,使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收集细胞培养液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的浓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的表达.结果 与iPSCs-MSCs共培养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培养基中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ABCA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0.05),Notch 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P<0.05).结论 iPSCs-MSCs可以下调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该过程可能与上调ABCA1表达及抑制Notch信号通路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提示iPSCs-MSCs有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景.

    作者:梁美玲;曾武涛;陈伟燕;孙秀亭;杨翼鹰;石卉;李政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型肠道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于肠道病毒的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SA11的应用效果,建立新型轮状病毒空斑-实验方法.方法 将成功应用于EV71/Vero细胞模型的新型空斑实验方法,稍加改进,用于SA11/MA104病毒感染细胞模型.观察空斑形成的大小,形成时间及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 在SA11/MA104病毒细胞感染模型上,应用新型病毒空斑实验方法可较快地形成肉眼可识别的空斑,在空斑可数的稀释度,大多数空斑能分开,其大小基本一致,少数空斑融合成相对较大空斑.覆盖层添加胰酶对孔板形成时间无影响,但胰酶浓度过高(>5 μg/ml)导致空斑形态不规则.空斑实验可重复性达到90%以上.结论 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可以用于猴病毒SA11感染细胞模型.相比传统空斑实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操作也极为简便,为抗人轮状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应先;旷雅舒;徐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中医治法对IgA肾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医治法对IgA肾病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等,检索时间198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集单纯中医药治疗和纯西药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RCT文献.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总有效率高于使用西药的对照组(RR=l.45,95%CI:1.29~1.62,P<0.01);不同中医治法亚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中益气活血法亚组(RR=1.35,95%CI:1.17~1.55);清湿热法亚组(RR=1.57,95%CI:1.24~1.98);养阴凉血化瘀法亚组的(RR=1.65,95%CI:1.30~2.10].中医药治疗在24h尿蛋白定量上优于西药治疗(MD=-0.26,95%CI:-0.32~-0.20,P<0.01).中医药治疗在减少红细胞计数上优于对照组(MD=-12.80,95%CI:-19.15~-6.44,P<0.01).结论 不同中医治法对于IgA肾病疗效显著,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晓敏;林昌松;唐杨;项磊;周卫东;罗仁;赵晓山;刘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GF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甘露醇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用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158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12 ag肌注,每天一次,连续15 d;特殊治疗组在肌注神经生长因子12 μg后20 min即快速静注20%甘露醇250ml,连续15 d.以三组患者6月后ADL评分为预后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恢复情况作出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三组病例均获随访,ADL评分与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已ADL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特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优于治疗组(86.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8%)优于对照组(80.8%),通过秩和检验3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8,P<0.05).结论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能起到较为明确的作用.

    作者:吴国彪;陈永群;王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201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肠道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门头沟区腹泻病人肠道病原菌的分类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门头沟区就诊人数集中的两家医院,采集未用抗生素的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共采集57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其中男性309例,女性269例,以青年病例为主,其中20~年龄组占41.4%.共检出111株致病菌,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43株(7.44%),沙门氏菌26株(4.50%),副溶血弧菌21株(3.63%),志贺氏菌3株(0.52%),其他肠道病原菌18株(16.22%).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总体阳性率为16.09%,菌株总阳性率19.20%.结论 门头沟区腹泻病人病原菌种类繁多,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作者:吕秋艳;王志越;褚添;苏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红细胞指数和HbA2在轻型α地贫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红细胞指数和HbA2在轻型α地中海贫血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α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率.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行地贫筛查的235例病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跨越断裂点PCR (gap-PCR)技术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确诊实验,同时进行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测定,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HbA2对α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价值.结果 轻型α地贫组与对照组之间MCV、MCH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α地贫组MCV、MCH和HbA2的临界值分别为74.9 fl、24.65 pg、2.45%,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7%、94.5%、38.2%,特异度分别为85.4%、87.5%、76.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61、0.539.结论 MCV和MCH对轻型α地中海贫血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使用MCV<74.9 fl、MCH <24.65 pg作为α地贫筛查的标准;HbA2对于α地中海贫血筛查意义较小,不推荐其作为α地中海贫血的独立筛查指标.

    作者:冯桂玲;朱雪莲;王忠英;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SUA)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0例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酸水平分为A组(SUA≤7.0 mg/dl)、B组(7.0 mg/dl<SUA≤8.0 mg/dl)及C组(SUA>8.0mg/dl),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B组及C组较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男性、TG、HDL-C、高血压史及高血脂症史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对于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在控制尿酸水平的同时加强心血管风险的防治,进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李小华;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