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2010年福田区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方良;牛姬飞;黄慧萍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暴发疫情, 学校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2010年流感暴发疫情特点,为开展流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田区2008-2010年流感暴发疫情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福田区共报告发生流感(疑似流感)暴发疫情100起,累计报告病例795例,其中甲型H1N1流感28起,A型流感18起,B型流感40起.平均罹患率为4.52%.首例发病至报告间隔时间平均为3.78 d.流感暴发疫情时间分布全年呈现两个发病高峰(3-6月和9月),甲型H1N1、A型和B型流感病毒全年交替出现,9月流感活动高峰期的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共报告63起,发病数521例,占发病总数的65.53%.结论 学校是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的场所,应重点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预防控制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生.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结核病灶范围、晨痰结核菌以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与肺结核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Ⅰ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以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4.3%、100%和90%;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中(Ⅱ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85.4%、92.3%和83.3%;在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Ⅲ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44%、73.3%和42.9%;在对照组患者中(Ⅳ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6.7%、100%和100%.经χ2检验,Ⅰ、Ⅱ、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Ⅳ组分别和Ⅲ组比较,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与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改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作者:陈永浩;陈志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及分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两种方法,测定60例患者浆膜腔积液白细胞总数,对31例血细胞分析仪能分类标本进行染色镜检分类,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白细胞数的线性好;白细胞数的携带污染率为0.9%;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时精密性较好;两种方法对于测定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 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能直接用于浆膜腔积液标本的细胞计数及分类,简便、快速、精密、准确,为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分类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计数.

    作者:罗耀凌;池沛冬;邝妙欢;陈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南昌市某新区2004-2010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市某新区2004-2010年麻疹发病特征,探讨新区控制、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收集南昌市某新区2004-2010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共确认麻疹病例64例,男女病例分别占68.75%(44/64)和31.25%(20/64);2岁以下低年龄组、4~岁至15岁以下年龄组、15~岁组及以上高年龄组,分别占40.63%(26/64)、28.12%(18/64)、18.76%(12/64);发病以无免疫史(31.25%)和免疫史不详者(32.81%)为主;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居多,占54.69%(35/64);发病主要集中在农民安置小区和与两个临界县交界的小区,共占60.94%(39/64);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2-7月份发病数占92.19%.结论 麻疹病例的增加与新区经济高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新区与临界县交界区防病职责划分不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等有关.健全基层免疫网络,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强化免疫管理,增设免疫接种服务点和接种频次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麻疹发病率.

    作者:万刚凤;聂萍英;张志红;熊庆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北美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本教研室近年开始在医学微生物学部分教学中试行网络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即以案例讨论作为PBL教学的形式,并建立了方便师生交流的PBL教学网络交流平台,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莫薇;袁竹青;陈晓湘;李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RP/IAA酶前药系统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体外、原位实验观察HRP/IAA酶前药系统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效应,以探讨其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细胞转染获得稳定表达HRP蛋白的C666-1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AA对HRP表达阳性的C666-1细胞的杀伤效应.原位基因治疗:取5×106对数生长期的C666-1细胞接种裸鼠右腋下,建立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接种细胞10d后将裸鼠随机分成3组,观察HRP/IAA酶前药系统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中,同一浓度IAA干预后C666-1/HRP(+)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显著低于C666-1/HRP(-)组(P<0.05),且随着IAA浓度的升高C666-1/HRP(+)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5.58±1.12)%、(10.11土1.06)%、(5.21±1.04)%;原位基因治疗实验结果表明IAA组鼻咽癌移植瘤生长受到抑制,体积明显小于空病毒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且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结论 HRP/IAA酶前药系统对鼻咽癌C666-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具有抗鼻咽癌的作用.

    作者:林峰;苗北平;卢永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食物过敏患儿食物变应原检测及外周血一般免疫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食物过敏儿童常见食物变应原的种类及其构成比、一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采取合理的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46例食物过敏儿童和192例健康儿童血清的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血清免疫球蛋白总IgE、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分别是牛奶(21.11%),牛肉(17.20%),全蛋(16.49%),黄豆(9.73%),芝士8.77%.食物过敏组患儿总IgE水平、CD19+B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T淋巴细胞(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8+抑制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食物过敏的变应原中常见的是牛奶、牛肉和全蛋,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水平等反映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在儿童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钰君;伍绍国;邝婉仪;林爱君;黄裕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胰岛素增敏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胰岛素增敏剂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医学研究发现大量Ⅱ型糖尿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如何改善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缓解高胰岛素血症是Ⅱ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国际上胰岛素增敏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对该类药品的临床使用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肖硕;李华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短疗程预防真菌感染的观察

    目的 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9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予短疗程(30 d)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行真菌一级预防,其中应用氟康唑134例,伊曲康唑58例,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和转归情况.结果 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移植30、60、90、180 d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5.2%、16.5%和6.9%、17.2%和8.7%、22.0%和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0、0.081、0.128、0.309),但移植后60d时P值明显较小.真菌感染发生部位均以肺部为主.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两药,但伊曲康唑副反应较大(19.0%vs 2.2%,P=0.000).结论 短疗程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在移植60d时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作者:毛玉景;孙竞;刘启发;赵梦霞;林韧;范志平;赵婕;余国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min I,CTnI)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顺德区儿童医院儿科住院的40例典型川崎病(TKD)和28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分别检测其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NT-proBNP及CTnI,同时选取30名同期在儿科住院伴有发热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对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两组川崎病患儿NT-proBNP、CTnI早期含量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 TKD组和IKD组急性期血液NT-proBNP分别为(426±25)pg/ml、(435±136)pg/ml,CTnI含量分别为(0.66±0.13)ng/ml、(0.68±0.17)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血液NT-proBNP为(430±123)pg/ml、CTnI为(0.67±0.1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NT-proBNP[(118±82)pg/ml、CTnI(0.23±0.08)ng/ml]和对照组NT-proBNP[(40±25)pg/nl、CTnI(0.06±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组合并冠脉病变占50%(14/28),显著高于TKD组合并冠脉病变的25%(10/40,P<0.01);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早期NT-proBNP[(478+130)pg/ml、CTnI(0.91±0.24)ng/m1]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的NTproBNP[(382+110)pg/ml、CTnI(0.51±0.13)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NT-proBNP及CTnI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有明显变化,并且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IKD患儿急性期的早期诊断.

    作者:汪江萍;林春旺;刘自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2008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周岁以上的居民采用Kato-Katz法粪检土源性线虫虫卵,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共监测4 794人,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1.0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4%、3.84%、2.15%、28.74%.结论 广东省监测点居民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蛲虫感染率也略有下降.

    作者:张启明;张贤昌;邓卓晖;林荣幸;王金龙;阮彩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州市亚运接待宾馆酒店淋浴热水军团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对广州市亚运接待宾馆酒店淋浴热水的军团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集广州市48间亚运接待宾馆酒店淋浴热水108份,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年附录A进行军团菌的检测.结果 108份淋浴热水中,10份淋浴热水共检出11株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9.3%;其中LP1、LP3、LP6血清型分别占45.5%、18.2%、36.4%;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宾馆酒店淋浴热水军团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5.2%、11.1%和2.6%.结论 广州市亚运接待宾馆酒店的淋浴热水存在嗜肺军团菌的污染,建议定期清洗消毒淋浴设施,并加强对淋浴热水中军团菌的监测,以防范军团菌病的发生.

    作者:杨轶戬;王志伟;郭重山;郑睦锐;刘查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及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构建其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初步鉴定该蛋白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扩增出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该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并且特异性识别梅毒患者血清.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为梅毒螺旋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特异性抗原.

    作者:马强;耿焱;黄茂梁;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庆市城区农民工HIV/AIDS防治知识和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HIV/AIDS防治知识和态度,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主城区3个区9个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每个区400人,共1 200人,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等.结果 发放问卷1 260份,有效问卷1 243份.8个HIV/AIDS防治知识问题中回答正确范围为33.95%~80.13%,全部回答正确的占15.12%.10种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电视(53.50%)、广播(37.01%)、免费宣传材料(31.62%).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歧视.建议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降低艾滋病在这部分人群中的传播危险.

    作者:覃致远;周生建;魏莎莉;李丹;王庆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株不典型山夫登堡沙门氏菌的鉴定及其16SrRNA序列分析

    目的 对一株从广州市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子中分离的蔗糖发酵型沙门氏菌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培养特性试验、生化分析、血清型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定义,但与普通沙门氏菌在蔗糖利用、硫化氢产生上存在差异.血清型鉴定为山夫登堡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serovar Senftenberg),16S rRNA序列分析为肠道沙门氏菌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结论 该菌为一株蔗糖发酵型、硫化氢阴性的不典型山夫登堡沙门氏菌.

    作者:宋榴艳;陈守义;侯水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干化学淀粉酶、脂肪酶的临床可报告范围研究

    目的 建立千化学淀粉酶(Amylase,AMYL)、脂肪酶(Lipase,LIPA)的临床可报告范围,以指导实验室处理高值AMYL及LIPA的标本.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EP6-A 文件和相关文献,进行干化学AMYL和LIPA的分析测量范围(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AMR)验证实验及大允许稀释度测定实验,建立其临床可报告范围(clinical reportable range,CRR).结果 血清AMYL和LIPA的AMR与厂商一致;用生理盐水稀释血清AMYL,大允许稀释倍数是8倍,CRR是30~9 600U/L;血清LIPA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可用7%BAS稀释,大允许稀释倍数是9倍,CRR是10~16 000 U/L.结论 对于高值有特别意义的检测项目,测定其大稀释倍数并建立其临床可报告范围意义重大.

    作者:颜绵生;高玲;姚真荣;喻雄文;刘宝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9-2010年绵阳市4531例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绵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所采用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的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绵阳市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狂犬病暴露人群4 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14∶1;0~岁组和40~岁组被咬伤人数多,分别占犬伤总人数的23.31%和15.12%;伤后24 h内就诊者达92.45%;Ⅱ级暴露者和伤及四肢者多,分别占53.59%和87.46%;犬伤人占大部分,为93%;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45.35%.结论 预防狂犬病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加强犬类管理,减少暴露机会;同时,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作者:史映红;刘昌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流感病毒H1N1感染后宿主细胞MTH1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H1N1型流感病毒诱导的MDCK细胞抗氧化相关修复基因MTH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MDCK细胞培养后,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0、1、3、6、12、24、48 h,在各时间点经RT-PCR反应检测细胞内MTH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0、6、12 h,MTH1基因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后1、3 h MTH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后24、48 h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H1N1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MTH1基因表达的增加,可能增加细胞对DNA氧化损伤的修复能力,在流感发生和防御机制中起到作用.

    作者:马红梅;郑君德;肖洪广;刘彦明;蒋月婷;李伟强;罗嘉莉;曹顺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988-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率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描述分析我国近20年疟疾的发病率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为疟疾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全国1988-2008年疟疾的报告发病率数据,拟合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回代预测,外推预测2009和2010年的发病率.结果 1988-2009年全国疟疾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2.56/10万降至1.06/10万.利用1988-2008年数据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为:(y)(t+1)=-97.0998e-0.113t+109.5398,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后验差比值C为0.4162,小误差概率P为0.95).模型预测2009、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08/10万和0.97/10万.结论 灰色模型GM(1,1)计算简便,预测结果准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测疟疾发展趋势的方法.

    作者:郭海强;丁海龙;曲波;孙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珠海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珠海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方法,选取珠海西部地区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共监测226个职业人群,采集到226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23份,阳性率为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幼畜接生员OR=6.00(1.11~32.46)是危险因素,使用消毒液洗手OR=0.32(0.12~0.90)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珠海市畜牧业从业人群中,幼畜接生员工种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大,使用消毒液洗手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斌;周伴群;吴水滨;焦亮;罗志华;张恒秋;赵超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目的 制备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登革病毒1~4型NS1抗原的ELISA检测法,为登革热的早期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登革病毒2型重组非结构蛋白NS1,以此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筛选和亚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从登革病毒2型NS1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NS1)中获得了大量纯化的登革病毒重组NS1蛋白;经免疫小鼠、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及3次亚克隆后,终获得2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7B6B4和2D10E2F6,间接ELISA显示抗体效价高达1∶8 000~1∶16 000;ELISA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其所分泌的抗体与1~4型登革病毒及其重组NS1蛋白均有特异性免疫反应,为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两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a亚类;初步建立了检测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论 成功研制出两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初步建立了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

    作者:高洪丽;李兴华;田疆;方丹云;付强;刘岩;周俊梅;周经姣;江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