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彩虹;易燕桃;陈紫桃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炎症活动程度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146列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77例在予干扰素治疗前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炎症分级和Knodell积分,对照组在予干扰素治疗前未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疗程结束时比较治疗组中不同炎症分级的完全应答率,同时比较两组的完全应答率、HBeAg/HBeAb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8.44%和44.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63,p=0.103).治疗组中随着肝组织炎症分级进展,干扰素治疗的完全应答率明显上升,G1、G2、G3、G4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3.3%、47.4%、76.9%、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84,p =0.000).治疗组中的G3、G4的完全应答率HBeAg/HBeAb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分级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炎症程度越高疗效越显著.
作者:叶志典;陈勇毅;罗贤鑫;莫思柏;阮运河;洪永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专业护理配合全身麻醉对提高宫腔镜检查术的舒适性,降低疼痛等不良感受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在专业护理下行无痛宫腔镜检查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常规护理、无麻醉状态下行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专业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苏醒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实践;对照组常规护理,护士配合医生完成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疼痛程度和术后舒适性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者依从性高,苏醒快.研究组患者检查时间为(10.5±5.6) min,对照组患者平均为(13.4±7.4) min,两组患者检查时间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没有痛感,对照组有10例患者感受到中度以上疼痛,另有8例患者感受到轻度疼痛.研究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可免除宫腔镜检查患者的疼痛感受,配合专业护理能提高检查的舒适性及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燕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行肾穿活检术的IgA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 2012年9月在我院行肾穿活检术的IgA肾病的患者108例,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先后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行IgA肾病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也相对降低.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肾穿活检术的IgA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怀巧;李小梅;张素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阐述了医院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提高应对能力、注重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工作机制等方面,对医院网络舆情控制提出了构想.
作者:陶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冷藏血液离开贮血冰箱后置于室温(22~24℃)条件下,血液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方法 使用血液贮存模拟血袋以及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报废的血液,在4℃冷藏24小时后,取出置于室温环境下,将测温探头置于模拟血袋中或两袋血液之间,检测血液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200mL规格的血液置室温中升温速度及到达10℃时间均比400ml规格血液升温快及到达10℃的时间短,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了确保血液质量,200 ml规格与400ml规格血液转置室温状态后不应超过30 min和50 min.
作者:陈宇;陈兴智;谭庆芬;黄江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结合我院抗肿瘤中成药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目前抗肿瘤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和趋势.方法 对近三年我院抗肿瘤药物用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三年来肿瘤疾患就诊人数相比增长46.81%;近三年来用药频度(DDDs)前五位的中成药分别为康艾、参麦、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香菇多糖注射液.结论 肿瘤就诊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临床治疗该类疾患中成药以注射剂为主.
作者:简晓顺;陈健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按照护理路径的模式,对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相同诊断的择期手术患者.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缩短,平均住院费有所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而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满足感.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护患关系,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邓美娥;王庆林;胡建方;谭洁;李少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围绝经妇女医疗保健治疗行为.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抽取600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调查的600份问卷中,绝经424例,占70.67%;未绝经的176例,占29.33%;自觉健康情况非常好或很好的围绝经期妇女80例,仅占13.33%;不同年龄、区域、绝经与否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以往出现更年期不适症状寻求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的知识和意识,急需加强有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监测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进一步使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庞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手术室根据人力资源现状,将护理人员按职称、学历、手术室工作年限、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等,将护理人员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级,并分5个专科小组进行管理,每个层级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分析实施后效果.结果 实施分层分组管理后,科室护理质量综合指标、护理教学质量、外科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p<0.05),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实施前下降(p<o.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有利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曾昭转;司徒定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软通道置管抽吸并尿激酶治疗脑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方体定向原理、钻颅穿刺、双软通道抽吸血肿、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头颅CT复查,血肿体积平均减少91.2%,平均住院时间12 d,近期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5个标准:优15例,良19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6,死亡5例,死亡率8.9%;对存活51例随访2~6个月,死亡3例(其中1例为术前GCS评分5分以下),远期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进行评估:ADL I 10例(20.8%),ADLⅡ21例(43.8%),ADLⅢ8例(16.7%),ADLⅣ6例(12.5%),ADLV 3例(6.3%),ADLⅢ以上10例(18.7%).结论 双软通道置管抽吸并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手术模式,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作者:何黎明;刘保国;肖罡;龙潮新;官春城;冯金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耳内窥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用直径2.7 mm、4.0 mm的0°、30°、70°不同角度的硬管耳内镜,在视频下对鼓膜、中耳进行检查及微创手术治疗.结果 75例中耳疾病患者80耳,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2耳,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12耳,分泌性中耳炎32耳及外伤性鼓膜穿14耳.分别在耳内窥镜行中耳鼓膜颞肌筋膜修补或腹壁脂肪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中耳置管术等.结论 耳内窥镜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可提供不同角度视野、创伤小、费用便宜等特点,有利于中耳疾病的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同时也为中耳显微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作者:黄英凯;蔡去病;郑玉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6例均来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采用中药配合混合骨髓干细胞超选择性介入动脉治疗,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情况评定疗效,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2.0个月,结果6例患者治疗后均关节功能恢复,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卓士雄;何春军;孙振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出院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70例肾病综合征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出院后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解决患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自我调养、预防感染、饮食指导等内容予以指导,观察两组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复发情况.结果 1年后对两组病人遵医行为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解决了肾病综合征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康复及减低了复发率,拉近了患者与护士、医院的距离,使医院的服务更具温情及人性化,从而提升医院的形象.
作者:丁亚芬;黄泳泳;陈飞艳;李春玲;冯飞;崔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加坡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构成、实施紧急医学救援的部门及其任务、应急医疗救护网络以及紧急医学救援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叶泽兵;蒋晓红;田军章;李观明;江桂华;孙鸿涛;曹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社区护士的家庭访视情景剧模拟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家庭访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开卷、非命题的形式创作家庭访视情景剧剧本,作为测评综合能力的方法,对参加测评的118名社区护士创作的情景剧剧本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评委的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为60.5 ~88.5,平均(73.35±5.70)分;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家庭访视次数、不同相关培训次数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家庭访视及相关培训次数多的护士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类别护士;扣分问题依次是:综合评估、健康教育指导、忽略访视对象的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语言沟通等.结论 家庭访视情景剧模拟测评是评价家庭访视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提高家庭访视质量,有效提升社区护士综合素质是基础,完善配套制度是保障.
作者:梁赤波;彭登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联合外贴医用术后贴对胃肠道术后患者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A组)20例患者在腹部术后6小时给予足三里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联合外贴医用术后贴,对照组60例患者分为三组,B组:20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按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早期床上锻炼及下床活动;C组:2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6小时给予足三里穴外贴医用术后贴;D组:2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6小时开始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针.观察四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3组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肠道手术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联合外贴医用术后贴能更快促进肠功能恢复,明显缩短排气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琴;刘国红;周丽华;谢爱贞;刘翠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病案在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和理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病案对医保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病案在理赔中的作用等方面阐明了做好病案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李廷珊;陈纯真;丁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与HNF-la I27L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192例妊娠期糖尿病,198例对照组,并对其HNF-la I27L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①HNF-la I27L基因型频率经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符合遗传平衡法则,表明各基因频率满足遗传平衡(p>0.05),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群体代表性.②GDM和对照组孕妇的HNF-1a I27L Ⅱ,IL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6,48.9%和51.1,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NF-la I27L基因中L等位基因的频率在GDM组轻度升高(OR 1.37,95% CI 1.02 ~ 1.84).结论 HNF-1a I27L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GDM遗传易感性有关;HNF-1a I27L位点L等位基因可能与GDM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颖;杨建波;陈汉青;王子莲;尹仲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模式日趋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医院的社会责任与职能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医疗单位尤其是公立医院,其职能不仅仅停留在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水平之上,更多的还在向为人民群众提供科普宣教、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方向延伸.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已经愈加受到重视.通过医务人员专业的健康教育与科普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预防保健常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当下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式、对象、意义的探讨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孙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4例重度烧伤住院患者进行人口学、烧伤情况等资料收集,并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列表-平民版(PCL-C)调查其疾病应对方式和并发PTSD及其核心症状“闪回”、“逃避”、“过度警觉”的情况.以被试患者人口学资料,烧伤情况以及MCMQ评估指标的数据为自变量,PCL-C评估指标的数据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考查两类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回避”、“屈服”应对行为显著高于一般人群(t分别为7.06,7.76,p <0.01).46.9% (30/64)患有PTSD症状.被试者并发PTSD与“屈服应对行为”有关(OR分别为10.150,9.333;p <0.01;CI分别为2.149~47.936,1.637 ~ 53.208);出现“闪回”症状与“烧伤面积”有关(OR=4.234,p<0.01,CI=1.535~ 11.682);出现“逃避症状”与“教育程度”有关(OR =0.112,p<0.05,CI =0.016 ~0.796);出现“过度警觉症状”与“回避应对行为”(OR=7.341,p<0.05,CI=1.607~33.535)、“屈服应对行为”(OR =6.681,P<0.05,CI=1.589~ 28.086)有关.结论 “屈服应对行为”可预测PTSD的发病;“烧伤面积”是出现“闪回症状”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是出现“逃避症状”的保护因素;“回避应对行为”、“屈服应对行为”是出现“过度警觉症状”的危险因素.
作者:程华;李孝建;李瑞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