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珍;付留长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万盛区性病流行动态,为有关部门防治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 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6种,共计532例(外地5例),发病率为197.04/10万,报告发病率与去年相比上升50.28%.发病年龄高峰在20~39岁,占65.04%;职业以无(待)业人员发病高,占39.66%.结论 2006年万盛区性病有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性病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作者:谢跃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2 10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中,有28例S1抗原阳性,阳性率96.55%;784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67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6.61%;276例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标本中,有197例胆S1抗原阳性,阳性率71.38%;1 012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46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46.25%.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作者:邹享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报告因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病例,以引起同行注意.方法 选择不同检验方法进行血小板的检测.结果 血细胞计数中抗凝剂EDTA-K2引起血小板检验结果假性减少,导致对检验结果的错误理解、极易误诊,而且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及痛苦.结论 目前临床用EDTA-K2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粘附、聚集,导致抗凝静脉血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所以应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作者:曹蓓;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方法 报告20例患者手术治疗大多采用颈侧颌下切口.结果 术中17例肿瘤完全切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应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注意呼吸及术腔引流.
作者:宋卫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骨髓检查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而这些常是检验工作者的薄弱环节,这可从有关单位[1]进行的骨髓涂片室间质控调查中得到充分反映.本文就骨髓检查及临床意义的有关问题提几点看法.
作者:江立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的已实现三个转变.中等医学教育教学只要适应新模式,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卫生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作者:袁祥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黄杆菌属细菌(Flavobactenum)为存在于水、土壤和植物等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伴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和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手段的广泛开展,院内感染中黄杆菌属感染率逐年增高[1].
作者:于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使用宫颈刷取样涂片和宫颈普通刮板涂片的有效性.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普通刮板、扫帚形宫颈刷取样,进行宫颈阴道病变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普通刮板涂片满意率仅达75.5%,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满意率可达90.3%.结论 采用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出的片,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管细胞,使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检出率提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取样好方法.
作者:肖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57例STEM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溶栓后90min进行冠脉造影,观察罪犯血管的再通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中46例(80.7%)发生心律失常,冠脉造影再通(TIMIⅡ级或Ⅲ级)42例(73.7%),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发生在再通组.结论 STEMI溶栓治疗时再通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常见,它是提示冠脉再通的较可靠指标.
作者:具星爱;季宪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以及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管理机制,搞好有偿服务,提高为伤病员服务的水平,保障伤病员健康需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和任务.
作者:庞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我国目前重点发生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传染源不易控制、传播途径难以切断,对社会和人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且乙肝在临床上易转变为慢性,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罗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复方丹参加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3.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6%和9.1%(P<0.01).结论 复方丹参和西比灵联合应用能够减轻出血后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毓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的关系.方法 取末梢全血0.1 ml,经处理后用QL800微量元素分析仪(济南齐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测定血锌、铁含量.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 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降低的儿童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作者:周锦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于2003年再次对儿童哮喘包括婴幼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常规进行了修订.但临床表现类似与支气管炎、肺炎的不典型哮喘也不少见,极易造成误诊,导致长期使用抗生素且病程迁延.本科自1998年3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作为医学检验的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学科的各领域之中.本文具体探讨分子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和分子蛋白组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展望.
作者:李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日立7020型生化分析仪应按照防尘、防沙、调节室温的要求使用,2002~2006年通过与反应槽壁上的透镜以及灯泡使用的比较,我们对光度计吸光度值检测过程中反应槽后部的透镜被灰尘污染的程度及对质控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奇成;邢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自1997年开展溶栓以来至2005年7月,共溶栓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继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雄激素受体(AR)与脑膜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 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2001~2003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病例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将60例蜡块每份切片3张,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均有差别,但仅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提示AR在脑膜瘤的增殖作用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脑膜瘤的预后参考因子.
作者:王远传;雷町;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各种创伤在急救病种中占第一位[1],脊柱创伤约占全身创伤的0.3%~1.5%,其中约20%合并有脊髓损伤,现场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效地保护脊椎,防止继发损伤对防止致残提高治疗康复率尤为重要[2]本人对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226例脊柱外伤病人院前急救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院前急救过程中对病人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晓峰;司红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在脑缺血缺氧中的治疗作用倍受关注.明确VEGF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有着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就此作综述如下.
作者:周欣;段耀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