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艳
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确保提供更准确的临床检验结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从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400例中检验结果不合格23例,占5.75%,造成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检验方法不当、血液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不达标,抗凝剂使用剂量不当等造成,分别为12例、7例、4例、主要原因为检验方法使用问题.结论: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操作方法、标本存放时间及温度,抗凝剂原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要注意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减至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刘世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产妇产后1年内会由于子宫复旧以及哺乳因素引起机体生殖系统分泌功能产生一定程度变化.若产妇产后1年内意外怀孕会影响到后期健康恢复,综合国内外产后相关避孕措施,有哺乳期闭经避孕法、屏障避孕法、放置宫内节育器、激素避孕法以及结扎避孕法等.由于我国对产后避孕未加以重视,因此对产后避孕尚未规范化、系统化,导致后期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提高,因此,加强对产后女性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工作,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人工终止妊娠发生率.本文就产后避孕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临床效果进行以下综述,具体如下.
作者:林梅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老年人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方法与护理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详尽周密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对于护理工作评价较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之中采取多方面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极大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哲;张雷;周爱国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结肠多发性锯齿状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0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结肠多发性锯齿状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实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平均的腹泻时间是(8.3±0.9)年;实施内窥镜检查显示,具有结直肠黏膜多处糜烂和浅表溃疡情况.有12例患者降、乙状结肠具有息肉,平均直径是(1.5±1.2)cm,另18例患者全结肠可见诸多枚息肉.镜检显示,结直肠溃疡糜烂部位满足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息肉处腺体具有锯齿状扩张增生状态,一些细胞核增生为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息肉部腺体CEA(+),Ki-67阳性细胞处在锯齿状隐窝基底部位,也有局部p5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锯齿状息肉腺瘤病存在肿瘤性病变特征,如果出现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结肠多发性锯齿状息肉的问题,则提升癌变的几率.
作者:高鹏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根据患者入院号单双数来进行分组处理(单号观察组,双号对照组),每组n=50.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临床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结合使用多层螺旋CT来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及时对患者病情有了准确的了解,有利于预后治疗工作的开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敏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Hp呈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且在第4周时,开展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93.48%)、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改善总有效率(86.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58.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Hp相关性胃炎,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何津生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菊苣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菊苣酸和咖啡酸在各自测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6%和98.62%,RSD分别为0.62%和1.2%.结论:本法分离效果良好,测定快速,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圆圆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和讨论血清通行半胱氨酸的水平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病人预后工作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在本文作者所工作的医院之内进行治疗的80名相关病人进行研究,把这些病人分成一组,组名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在本医院进行体检的70名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这两组之间的人员进行研究,同时对这两组接收测试的人员的血清hey水平进行测试,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hey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对病人进行预后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当中的血清hey水平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要高,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同时低、中、高这三组的TIA病人的血清hey水平的趋势都处于升高的状态,这三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的趋势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TIA病人的血清hey水平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关系成正比,不同于后类型的3组病人之间的血清hey水平向进行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结论:血清hey水平和TIA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分型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TIA病人的预后有关,对病人的hey水平进行测量和控制能够对TIA病人进行病情控制以及预后工作.
作者:钱丽花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彩超诊断效果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时间段: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100例,给予其彩超检查并进行诊断,观察患者诊断准确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检查结果并于与头颈部CT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超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2.00%,血流动力学中PSA为50.63±15.63cm/s,Vm为30.64±13.25cm/s,PSV差值为20.01±2.23cm/s,检查结果显示V1段狭窄>50%闭塞18例,占比18.00%,V2段狭窄>50%闭塞6例,占比6.00%,V1、V2段闭塞8例,占比8.00%,V3段或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40例,占比40.00%,VA发育不良15例,占比15.00%,VA变异12例,占比12.00%.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彩超诊断效果显著,其可以快速的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坤燕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为了解为眉山市丹棱县中老年居民对医疗保障的认知情况,从中整理和分析出有价值的内容为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为当地推动医疗保障发展提出适当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进行随机调查并对对个别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丹棱县中老年居民中对基本医疗保障非常的了解的比例仅占6.8%,一般了解的为70.0%,17.3%的人表示几乎不了解,36.0%的人认为医疗费用过高是引起就医难的主要原因.结论丹棱县中老年居民参保率较高,但对医疗保障的了解程度不高,多数人认为导致就医难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高,多数人认为医疗保障对自己身边医疗环境有改善作用,因而当地医疗保障改革上还需在宣传,惠民措施,服务水平等多方面不断深入强化.
作者:马雪琴;冯麟雅;杨悦;兰红利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普外科急腹症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时间在2016年8月直至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其两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指标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姚俊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利用个体化护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方法: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常规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干预有利于提高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
作者:章艳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对促进胃肠手术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上一年度诊治的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所差异,实施术后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肠鸣音恢复时间,还有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1.2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促使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制药工程是一项非常综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由于制药工程所制造出来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那么就对技术的应用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制药工程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有效的建议措施.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对肝癌介入术后有效地进行后期护理,通过介入治疗、精神、心理等因素探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和效果,注重调节饮食、完善辅助检查及按时服用术前用药等,定期检查术侧肢体和穿刺局部的情况,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是提高患者恢复率的重要保障,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配合医生操作,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结论: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后期护理,需要采取细致周密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恢复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郑大为教授,男,1960年11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委员会、血液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从师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行医34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常见病以及内科杂病等.近年来我们跟师郑大为教授出诊,获益匪浅,现将郑大为教授治疗顽固性心衰经验加以总结,以求共识.
作者:赵小军;刁茂盛;杨向阳;周晓密;孙晓天 刊期: 2018年第50期
手术室可以说是医院的内核,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护理工作作为手术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起着调节患者心态,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作用,而舒适护理在手术室进行实施,对于提高病患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对于监督指导护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及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何红兰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视觉模糊评分(VAS),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外科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身心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陶先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效果,探讨加用胺碘酮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跟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预后效果也更优,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将胺碘酮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安全性高具有显著的治疗预后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作者:朱俊武;罗敏;李向荣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分析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并在一个月后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后一个月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意识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明星 刊期: 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