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甲文
目的 观察产前宣教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我们通过对240名入院孕妇进行了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的问卷调查,并对接受与未接受宣教的产妇进行了产后24 h临床观察.结果 有172例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68例孕妇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产后24 h临床观察结果 表明,接受过宣教的产妇,在产后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能熟练地进行母乳喂养,而未接受过宣教的产妇精神较紧张,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结论 知识缺乏和母亲自信心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是在产前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母亲对纯母乳喂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产前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教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董福梅;祝春红;郭会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显微镜是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使用频率高、基本的实验工具,所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显得较为重要.作者根据时间较紧和实验课、职业教育特点作了一些探索,改以往填鸭式教学为仅仅把显微镜当作一种工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并配合显微电视投影讲解的方法 .实践证明,此方法 不失为一种快速掌握使用显微镜的较好方法 .
作者:朱克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胆系手术因牵拉刺激胆囊和胆道直接引起迷走反射,加上硬膜外麻醉对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病人不仅有牵拉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反射性冠脉痉挛,心率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作者:常国祥;柏化丽;张璞;张永红;朱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48例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注射第1 d、第8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 d,同时给予水化、利尿等处理,21 d为1个周期,共3~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CD)26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33.3%.骨髓抑制为长春瑞滨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减少32例,占66.7%.不良反应通过相应支持治疗均可短期内恢复,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小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43例,占47.8%;显效45例,占50%;好转1例,占1.1%;未愈1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8%.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病变,由于黏膜的再生改造,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常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王泓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地改善.但是,医患之间的关系却由原来的纯朴、简单、感激和同情变成了今天的复杂、猜忌、提防和冲突.笔者在医院管理部门工作的几年间对此感受颇深.医患之间的冲突经常见诸报端:某医院骨科被砸;患者在某医院大门口摆花圈,设灵堂;某医院医务人员惨遭患者殴打…….
作者:温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急症手术治疗.近年随着消化性溃疡新药物的出现、广谱抗生素及强效制酸药物的广泛应用,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方案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将五莲县中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保守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病人48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伟;宋修岐;古苗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对吸毒成瘾的佳的治疗模式是在药理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与依赖者的生理状况,精神状态,心理稳定程度以及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心理疗法.现将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心理疗法与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颖;刘丽;牛春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外科于2000年7月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作者:瞿良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减少和预防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10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共2239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共发生医源性损伤9例,对每例医源性损伤均进行分析.结果 9例医源性损伤均可避免.结论 胆囊切除术应重视解剖,是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作者:李旭;杨忠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问卷调对179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敬业精神、理论操作水平、师生关系满意度较高,而对依据目标进行教学并达标、培养护生各种能力等方面评价较低.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及手段,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作者:周清萍;朱海萍;程宗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变化与胃癌关系,探讨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正常胃黏膜、38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0例异型增生和40例胃癌的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1±0.5)%、(6.2±2.1)%、(9.8±3.1)%、(5.8±1.6)%和(5.3±1.5)%;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20±1.03)%、(12.3±3.4)%、(22.1±7.2)%、(43.5±10.7)%、(65.7±12.1)%,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异型增生组、胃癌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化序列中,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出现紊乱,这可能是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汤建华;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静脉输液在治疗疾病,抢救病人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静脉穿刺导致如液体外渗、针头堵塞或脱出、皮下血肿、皮下瘀血、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引发的护患纠纷及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作者:罗荣兰;昝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性病变,特征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进展迅猛,危及生命,有的长年不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
作者:赫羽;赵立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性光凝对于激光近视矫正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眼行术前预防性光凝治疗.结果 对136例(158眼)患者术前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后,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行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作者:周水莲;许小毛;曾爱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解决老年病人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易受损,引起再次穿刺等不便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480例患者单日采用传统的常规静脉穿刺法,双日时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对比两种方法 穿刺结果 .结果 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能使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及周围组织得到有效保护.结论 老年人周围静脉穿刺时应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减少了局部瘀斑与血肿,为再穿刺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一临床意义.
作者:岳智玲;赵翠花;程明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鼻腔堵塞,而造成鼻塞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下鼻甲肥厚.目前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冷冻、激光、微波、射频、外科手术等.冷冻、激光、微波、射频同样作用于鼻甲黏膜,虽痛苦少,但均对下鼻甲黏膜破坏较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并且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
作者:魏延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静脉穿刺的影响,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1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与实验组(n=75).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穿刺方法 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结果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由原来90.7%提高到98.7%(P<0.01),同时降低了患者投诉率.结论 心理干预能增加护患之间的感情,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影响.方法 将7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次,1次/d,连用14 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sVCAM-1浓度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VCAM-1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叶制剂可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是抑制sVCAM-1的产生,从而阻断白细胞向缺血区的浸润.
作者:药海滨;弓东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三种抗癌药(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 分为3组化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24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25例,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21例,3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3组患者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均以21d为一周期,连续应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NP组总有效率29.2%(7/24),GP组总有效率40.0%(10/25),TP组总有效率33.3%(7/21),3组方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反应方面,3组均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下降及贫血发生率相近.NP组Ⅰ~Ⅱ度静脉炎(14.6%)较其他两组多,GP组Ⅲ~Ⅳ度血小板降低(16%)较其他两组严重,TP组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38.1%)较其他两组多.结论 用于晚期NSCLC一线化疗,NP、GP、TP三种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毒性存在差异,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王蓉;束永前;刘连科;刘永彪;刘平;黄普文;殷咏梅;卢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