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东;方琪
结核病(TB)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它不断给全人类带来新的挑战,例如HIV混合感染以及出现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等.而结核性脑膜炎(TBM)在结核杆菌感染疾病中表现形式严重,早期诊断难,致残率高,是结核病死亡主要原因.
作者:杨诺;马涤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实验调节骨蜡的硬度以找到合适的骨蜡处方.方法 骨蜡的硬度与石蜡、白凡士林之间的配比有关,拟通过改变处方组份的比例而使其适合于临床使用.结果 实验结果 筛选两张处方,处方1:石蜡32 g,白凡士林18g,苯酚1 g,适用于10~20℃.处方2:石蜡34 g,白凡士林16 g,苯酚1 g,适用于21~30℃.两张处方其硬度、黏度、细度、可塑性均较好.结论 根据使用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处方用于临床骨止血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蒋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用甾类糖苷化合物与胆固醇酯酶和胆固醇氧化酶制备的高亲和性酶化合物,结合特殊表面活性剂,通过对测定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法.方法 本方法 与磷钨酸镁(PTA-Mg2+)沉淀法和葡聚糖-氯化镁(DS50-Mg)沉淀结合ALBK法相关性良好,分别为r=0.995、Y=1.029X-0.1496和r=0.997、Y=1.0056X-0.0464,批内变异系数(CV)<1.6%,日间CV<2.1%,回收率(100±5)%.三酰甘油(TG)浓度达30 mmol/L,抗坏血酸<2.5 mmol/L、血红蛋白<4.8 g/L和胆红素<300μmol/L时无显著干扰.当用纯的不同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加入准确定值的新鲜血清中,观察脂蛋白在血清中的反应.结果 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在9.4 mmol/L以内对本法无显著干扰.结论 研究建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法方法 ,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使用要求.标本无需预处理,精密度好,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自动生化分析仪.
作者:王雪民;蒙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之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都会出现一定的危机和风险.除了医疗活动时刻存在的高风险,医院的发展策略、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同样隐藏着巨大的风险[1].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如何驾驭风险,把握未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医院管理者应引起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作者:潘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每周方案联合顺铂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曾接受1个含铂方案治疗,采用多西他赛30 mg/m2,静脉滴注60 min,第1、8、15 d给药,顺铂40 mg静脉滴注60 min,第1~3 d,每28 d为1周期.患者的行为状态评分(PS)均为ECOG≤2.结果 48例患者均可评价,总共化疗周期数为189周期.1例完全缓解(CR)占2.1%,14例部分缓解(PR)占29.2%,有效率(ORR)为31.3%,中位生存时间为37周,1年生存率为33%,粒细胞减少与乏力为主要的毒性反应,其他的毒性反应为脱发和体液潴留.结论 多西他赛30 mg/m2每周给药联合顺铂二线治疗NSCLC有确切的疗效且耐受性好.
作者:卢凯华;仇金荣;黄普文;刘平;束永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25例经病理证实为阑尾肿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有效率为76.0%;随访时间5~7年,死亡3例.结论 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加以重视,术中怀疑病变时立即送检,以确定正确的术式,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蔡振湘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解决老年病人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易受损,引起再次穿刺等不便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480例患者单日采用传统的常规静脉穿刺法,双日时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对比两种方法 穿刺结果 .结果 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能使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及周围组织得到有效保护.结论 老年人周围静脉穿刺时应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减少了局部瘀斑与血肿,为再穿刺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一临床意义.
作者:岳智玲;赵翠花;程明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出现中间综合征(IMS)是中毒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IMS是发生于胆碱能危象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之间,以隔肌以上肌无力为特征的综合征,重者发生呼吸机麻痹,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大鼠制备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的表达.结果 IGF-Ⅰ表达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在各灌注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大鼠.结论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表达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刁慧芳;赵敏;赵晓霞;庞晋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集的7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老年和儿童患者更易发生ADR,ADR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瑞媛;林庆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男性不育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42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精液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炎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活精子率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精液pH、密度及畸形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通过改变精液质量,降低精子活力及受精能力而导致不育.
作者:白勇;李轩;张若愚;钟树怀;任卫红;米其武;温庆辉;廖敦;潘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利妥苷单抗注射液(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NHL患者的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例,1例出现过敏反应.结论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NH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汤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48例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注射第1 d、第8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 d,同时给予水化、利尿等处理,21 d为1个周期,共3~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CD)26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33.3%.骨髓抑制为长春瑞滨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减少32例,占66.7%.不良反应通过相应支持治疗均可短期内恢复,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小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珠海和佳公司产的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Ⅰ粒子.根据CT上肿瘤大小利用TPS计算出所需粒子的佳数量,分别采用模版植入、CT引导下植入、术中植入125Ⅰ粒子三种方法 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共33例,术后1月、2月、4月行CT检查随访,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6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4.8%.粒子检出率均达95%以上.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是一种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 .
作者:王刚;王家米;王建国;张植木;曾永庆;何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以创建合格药房为契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我们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正确认识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万辉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三种抗癌药(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 分为3组化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24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25例,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21例,3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3组患者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均以21d为一周期,连续应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NP组总有效率29.2%(7/24),GP组总有效率40.0%(10/25),TP组总有效率33.3%(7/21),3组方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反应方面,3组均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下降及贫血发生率相近.NP组Ⅰ~Ⅱ度静脉炎(14.6%)较其他两组多,GP组Ⅲ~Ⅳ度血小板降低(16%)较其他两组严重,TP组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38.1%)较其他两组多.结论 用于晚期NSCLC一线化疗,NP、GP、TP三种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毒性存在差异,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王蓉;束永前;刘连科;刘永彪;刘平;黄普文;殷咏梅;卢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伤患者早期肠营养支持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6~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即胃肠外营组)各25例.入院24 h内给予不同方法 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1、7、14 d的血清蛋白(A1b)、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 d治疗组在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预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预后.
作者:贾北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问卷调对179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敬业精神、理论操作水平、师生关系满意度较高,而对依据目标进行教学并达标、培养护生各种能力等方面评价较低.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及手段,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作者:周清萍;朱海萍;程宗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外科于2000年7月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作者:瞿良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的变化.方法 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日本东芝TBA-4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试剂准确测试血镁浓度,以观察血镁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镁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大多会降低,临床应及时检测分析后进行治疗纠正.
作者:吴甲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